九十年代的农村学校
【本文来自《以现在的标准看过去的学校,只觉得当时的很多学校只配得上“离谱”二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云去闲
帮老师砍烧火柴也就罢了,虽然苛责学生拿的木柴少是不应该的,但毕竟干活没问题。我觉得你说的这些事里,让老师学生捐款是不应该的。80、90年代,逼迫师生捐款的事太多了。
现在强迫“自愿捐款”的事基本上没有了,但还没有一件,叫做“爱心一日捐”,这个钱年年要捐,但从来没有听说这个“爱心一日捐”都干了哪些爱心事情。
干活儿没问题,但你大概不知道老师给安排到什么地方干活:要走三公里左右的山路,其中一段还要经过水库,我印象中没有老师负责安全问题, 而且大部分人都带着很锋利的镰刀去登山,在山坡上砍松树,一个操作不当,要么砍到自己,要么砍到别人,要么树倒后砸到别人,每年都会有几个学生受伤,但这种安全问题,学校既不会安排专人去监看,更不会去承担责任,高年级的学生还好一点,低年级的学生那就是看命是不是够古硬了:我第一次上山时,连镰刀都挥不动,一颗直径不到五公分的小松树我砍了一上午,一些体力更差的同学则是靠自己的家里左邻右舍高年级的同学帮忙才完成任务,在运输路上有小朋友掉水库里也不是一次两次,大部分都是靠高年级的同学见义勇为捞起来的,落水同学本来已经够倒霉了,到了学校还要被通报批评。
逼捐这种事是常态,每个学期都会有,等我们到了三四年级,懂得一点社会时事之后,就大概能知道学校什么时候会组织捐款,以及捐款的名目,如果实在找不到捐款名目,到学期末就收点杂费,有时甚至杂费的名目都懒得列,反正钱是一定要收的。
谈到这个问题,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人拿有我们没有交学费以及老师待遇去洗地,我都懒得搭理它。
我九十年代上学时老师的工资已经不低了,当时一些壮劳力外出务工,一个月挣100块都费劲,但当时的农村小学教师在120至160之间,哪怕是代课教师,一个月也有六七十块,在农村妥妥地是高收入——我为何如此清楚呢?因为我爷爷在特殊时期庇护过一个“干儿子”就在学校当老师。
而我们当时交的学费每学期大概在70至115块之间,很多家庭都是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在准备孩子的学费,当时我们学校大概有六百个学生,而教师也就十来个,学杂费收入完全足够覆盖教师工资,但当时学生交的学费显然不仅是用于支付教师工资,还要用于支付其他人的工资。
至于学校校舍建设要用钱,别傻了,我们当地的小学和初中就是我父亲那一辈出义务工修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