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院工作的朋友,快被数据中心项目逼疯了
下文转载自网络,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最近有个在电力设计院工作的朋友,老抱怨说他们团队快被逼疯了。
他说你知道现在最头疼的项目是什么吗?
不是工厂,不是商场,是数据中心。
以前设计一栋写字楼,配个1000千伏安的变压器就够了。现在一个AI数据中心,开口就要10000千伏安起步,大的要50000千伏安。他说第一次看到需求书的时候,他以为客户把数字打错了,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现实。
他提到一个正在建的项目。站在配电间里看到的铜排,每一根都有手臂那么粗。他说这还只是一期,后面还要扩建三期,光铜材采购就要花掉两个亿。
当时就震惊了,两个亿的铜,那得多少吨。他说你以为呢,一个中等规模的AI训练中心,铜的用量相当于过去十栋写字楼的总和。
一个大型数据中心铜用量可达数百吨至上千吨,用于配电系统、服务器、冷却系统等。
为什么会这样。他解释,一张英伟达H100显卡满负荷运转,每小时耗电700瓦。一个训练集群假设8千张卡,7×24小时连轴转,这是什么概念?
计算功耗约5.6兆瓦!
而且这些芯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巨大,需要更强大的冷却系统,冷却又要耗电,加上冷却和配套设施,
总功耗可达10-15兆瓦。
真的能抵得上一个小县城的用电量。
电从哪里来,怎么输送,怎么分配,怎么确保稳定供应,这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铜。
众所周知,铜是自然界导电性最好的金属之一,除了更贵的银,没什么能替代它。要传输这么大的电流,必须用纯度极高、截面极粗的铜材,这个成本降不下来。
可不只是一个工程问题。
朋友说前段时间接的一个项目,客户是国内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要在西部建一个超大规模的AI算力中心。设计方案做到一半,客户突然要求把铜材的供应链全部国产化,连品牌都指定了。他们觉得奇怪,以前客户只关心性能和价格,现在怎么连供应链都要管。后来才听说,这是上面的要求,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材料,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时他没太理解,直到后来看到一些新闻,才慢慢拼出了完整的图景。
2022年,美国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案》,里面有一大块内容是关于关键矿产的。美国政府拿出几十亿美元,支持国内的铜矿开采,补贴铜材加工企业,还要求联邦采购优先使用本土生产的铜产品。同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也绑定了关键矿产的本土化要求。
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孤立行为。中国这边,过去十年在全球范围内收购铜矿资源,从智利到秘鲁,从刚果到蒙古。现在全球前十大铜矿,中国资本控制或参股了大半。
欧盟也在推《关键原材料法案》,要在2030年前确保至少10%的关键矿产自给自足。
为什么大家突然都盯上了铜?
想想就明白了。过去一百年,支撑人类工业文明的核心资源是什么,是石油。汽车要烧油,飞机要烧油,轮船要烧油,化工要用油。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的命脉。所以美国要在中东驻军,要维持石油美元,要确保霍尔木兹海峡的畅通。这不是商业,这是国家安全。
现在呢,世界正在发生一个深刻的转变。电动车在替代燃油车,风电光伏在替代火电,AI算力在成为新的生产力。这些新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不烧油,但它们都需要电。而电的产生、传输、存储、使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铜。
这就是为什么铜的地位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只是一个工业原料,它正在成为新时代的战略资源。就像石油定义了20世纪,铜正在定义21世纪。
数据能说明问题。2020年,全球铜的年消费量是2450万吨左右。按照国际铜业协会的预测,到2030年,这个数字会超过3000万吨。这新增的600万吨需求从哪里来,电动车、可再生能源、电网升级,还有就是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
但供给能跟上吗。有一个在矿业公司工作的朋友说,现在全球铜矿业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高品位矿少了。以前开采的铜矿,品位能到1%以上,现在新发现的矿,品位可能只有0.5%甚至更低。什么意思,就是要挖出同样多的铜,需要处理的矿石量翻倍,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更要命的是时间。他说你要开发一个新铜矿,从勘探、可研、环评、建设到投产,顺利的话要十年,不顺利的话十五年都不一定。也就是说,今天你意识到铜不够了,想增加供应,最快也要等到十年以后。而需求呢,需求是今年就在爆发,明年还会继续爆发。
这就形成了一个剪刀差。需求这边是AI在狂奔,电动车在普及,可再生能源在扩张,都是指数级的增长。供给这边是矿山品位在下降,开发周期在拉长,都是线性甚至递减的增长。中间这个缺口怎么办,只能靠价格来平衡。
所以你看到铜价在涨,这不是炒作,是真实的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个矛盾不是短期的,是结构性的,可能会持续整个2020年代。
最近有一个数据特别有意思。现在全球运行的大型AI数据中心,大概也就几十个。五年后呢,可能是几百个、上千个。现在电动车的全球渗透率是15%左右,五年后可能就是30%、4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铜的需求才刚刚进入加速期,真正的高峰还在后面。
但市场上很多人还在用老眼光看铜,觉得这就是一个周期性商品,经济好就涨,经济差就跌。他们没意识到,铜的属性正在变化。它正在从一个跟随经济周期波动的工业品,变成一个有独立需求驱动的战略资源。
那个电力设计的朋友说,他最近接触的客户,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芯片公司还是车企,谈到铜材采购的时候,语气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是询价、比价、砍价,现在是锁价、囤货、签长单。有的客户甚至要求设计院在方案里预留未来扩容的铜材用量,生怕到时候买不到。
这种焦虑感,其实就是整个产业链对未来供需格局的一个真实反应。
从更大的视角看,现在正在发生的不只是一个商品价格的波动,而是一场围绕关键资源的全球重组。
中国在收购铜矿,美国在重建供应链,欧洲在立法保护,每个主要经济体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电气化时代做准备。这个准备不是为了明年、后年,是为了未来二十年。
有时候想,也许很多年以后,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20年代的时候,他们会说,那是一个转折点。在那之前,世界还在围绕石油运转,国际关系还在围绕中东博弈。在那之后,世界开始围绕电力运转,博弈的焦点变成了铜、锂、稀土这些支撑电气化的关键矿产。
而我们这些正在经历这个转变的人,大部分甚至还没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分界线上。我们只是看到铜价在涨,看到数据中心在建,看到电动车在跑,但我们没有把这些点连成线,没有看到这背后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能源基础设施在发生代际更替。
就像一百年前,当第一批汽车开始在街上跑的时候,有多少人能预见到石油会重塑整个20世纪的地缘政治。现在也是一样,当我们看到一个个AI数据中心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不见的铜,正在定义未来世界的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