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搭桥引线,共筑社区文化融通之梦
一、搭建文化共享平台,激活互鉴内生动力
基层干部应主动打破文化传播的物理边界,通过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民族技艺工坊等公共空间,为各民族提供展示文化特色的窗口。定期组织“文化开放日”“非遗体验周”等活动。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文化交流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文化传播半径,让文化互鉴突破时空限制,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互动机制。
二、构建文化对话机制,深化理解与认同
建立跨民族的文化交流小组,由基层干部牵头组织定期座谈会、读书会等活动,引导居民围绕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主题展开平等对话。此外,可设立“文化调解员”岗位,由熟悉多民族文化的居民担任,及时化解因文化误解产生的矛盾,将差异转化为增进理解的契机,推动社区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共识。
三、创新文化融合实践,培育共同体意识
基层干部需以社区治理需求为导向,挖掘各民族文化中的共性元素,如家庭观念、生态智慧等,将其融入社区规则制定、环境美化等具体事务中。例如,在社区景观设计中融合多民族艺术符号,在节日活动中整合不同文化的祝福仪式,让文化融合体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共同参与文化创新项目,居民能在协作中深化情感联结,逐步从“文化客位”转向“文化主位”,最终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社区文化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