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还没被AI带飞

10月20日,科大讯飞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营收169.9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减亏81%。

科大讯飞股价目前为52.6元,今年以来累计上涨9%,市值1216亿元,市盈率(TTM)145倍。

整体而言,科大讯飞的财报可圈可点,营收增长比较稳定,亏损状况也有所改善,但在今年科技股普遍上涨的背景下,科大讯飞股价的表现略逊于其他科技巨头。

从2023年开始,科大讯飞All in AI,发布了讯飞星火大模型,与华为联合发布全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今年又发布了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

科大讯飞走的是国产算力、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国家队路线,其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领先行业,但是也面临着研发投入加大、盈利能力变弱的局面。

科大讯飞业务体系复杂,整体思路是“1+N”,“1”指通用底座大模型、“N”指大模型赋能各行各业。在具体的行业应用上,智慧教育、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智慧城市、运营商等相关业务创收较多,智慧汽车、智慧医疗等业务还有待发展。

科大讯飞有独特优势,“全栈自主可控”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目前已经见到了一些成效,在B/G端市场认可度较高;C端方面,AI学习机等产品也有起色。

但是,科大讯飞也存在增收不增利、盈利能力依赖政府补助等问题。在大模型生态和用户规模上,科大讯飞也面临着互联网大厂的激烈竞争,技术优秀但并非绝对领先。而且,toB/G业务回款慢、坏账多,这也考验着科大讯飞的持续运营能力。

长期而言,科大讯飞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将技术投入高效转化为大规模、可持续的财务回报。这是一场关于长期战略定力与短期生存压力的艰难平衡。

(策划:阿伦,制图:李昱慧)

500500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