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锁定F-22,美国大喊不可能
NO.2499 - 歼-16锁定F-22
作者:A马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最近官方动态频繁,先后公布了094核潜艇的情况、歼-20首飞的视频等,最近更是为我们展示了歼-16拦截隐身目标的情况,让大家看到了解放军为捍卫祖国领土所作出的努力。
近距离的生死锁定
▼
这场发生在2024年10月东海上空的对峙,让中国展示打破外军隐身目标神话的能力和勇气。这次披露的细节显示,歼-16飞行员李超在沿海驻训期间,在极限距离内对两架外军的隐身目标进行了精确拦截。而这两架隐身目标据信是美军的F-22。
这两架F-22凭借隐身优势,直扑解放军的歼-16进行挑衅。面对这种挑衅,李超等飞行员没有畏惧,沉着冷静,驾驶歼-16坚决不退让和对方的F-22进行了缠斗。歼-16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俯冲接近,在10米间距完成“倒飞桶滚”机动。此时双方飞机的座舱相对,飞行员互相凝视着对方。这个在电影中的场景在现实中重现。
歼-16战斗机
也就是这样的动作,让美军飞行员感受到了中国飞行员的精湛技术和勇猛作风,也让美军飞行员不敢再进行挑衅,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此后也让该机型不再靠近中国沿海。这次拦截事件的影响很大,不但在中国,在美国也引起了不少关注,甚至美国一些军迷大喊这不可能。这是因为美军最先进的战机在这次对峙中全面处于下风。
一方面,作为隐形战机的F-22的行踪被中方所掌握,隐身优势进一步被减弱。
解放军已经建设了一整套有效的侦察预警隐身目标的系统。在太空中有各型侦察卫星侦察监视目标。在地面上可以通过部署在地面的米波等雷达系统可以在300公里外捕捉到F-22信号,在空中可以使用预警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持续追踪目标。而这些信息可以综合融合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给作战单元。
F-22
另一方面,中国这几年加强了飞行员的能力培养,通过开展“金头盔”等实战化演练,切实增强了飞行员的实战化作战能力。再加上,装备的歼-16等战机拥有优秀的机动能力。在人和战机的有效结合下,其战斗力极速提升,即使是面对美军的王牌飞行员也不落下风。
此次事件的影响
▼
这次拦截事件看似是几架战机的缠斗,实质则是大国间的一次博弈,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是战术层面的退缩。这次拦截事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美军F-22的回避。原本部署于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的F-22在对峙后的48小时内调整任务区域,原本长期对中国大陆的抵近侦察行动也宣告终止。此后该机型连续多个月未出现在中国近海空域。这种退缩的背后就是美国认识到了中国空军的实力,做出退让,不再正面硬刚。
二是战略层面的再次认知。经过此次事件,让美军重新评估和中国的军力对比。特别是在中国刚刚进行阅兵后,中国新式装备的快速发展已经大大超越了美军的判断。再用中国装备没有经过实战来掩饰已经说不过去了。美军的第六代战机试飞还需要几年时间,中国已有多款六代机开始了测试。这种差距目前看存在越拉越大的趋势。
同时,双方人员素质差距也开始缩小。之前中国空军的训练质量和美军存在明显差距。现在在中国空军的不懈努力下,这一差距被迅速缩小,甚至已经不存在。这也是美国战争部部长最近多次强调美军要重视战斗精神的原因。
三是隐身神话被破灭。美军开始强调低估了中国反隐身体系的成熟度。中国这套反隐身目标作战体系已经成熟,并可以构成实质性威胁。这样F-22、F-35对于中国的威胁大大减轻。而美军在预警机、侦察指挥体系上的短板也开始暴露。
F-35
此次的主角
▼
这次拦截行动的主角是歼-16战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双座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它是中国空军向“攻防兼备”战略转型的核心装备,也将搭配歼-20执行各类任务。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在进行战略转型时,发现当时装备缺乏对地攻击能力。当时的主力歼轰-7A属于二代机,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MKK也存在性能局限。因此开始了歼-16项目的研制。首架歼-16在2011年首飞,2016年正式装备部队。
歼-16打干扰弹
歼-16在苏-27系列优秀气动布局的基础上,全面换装雷达、发动机和航电设备等国产系统,实现了性能的飞跃。该机使用两台涡扇-10发动机,最大航程约4000公里,作战半径1500公里。歼-16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可以达到400公里,具备强大的多目标跟踪和攻击能力。此外,该机还有12个武器外挂点,最大载弹量12吨,被称为“炸弹卡车”。
同时,中国还开发了歼-16D电子战型号,取消了航炮,加装了先进的电子战设备,可以伴随各类战斗机进行作战,有效提升中国空军的现代战斗能力。
歼-16是中国空军战术中的重要一环,已经列装了近400架。该机能够和歼-20协同作战,也可以单独作战。而目前歼-16可能会慢慢停产,逐渐由更新的装备替代。
歼-16拦截示意图
反隐身作战体系
▼
中国通过大力发展雷达技术,实现了代际跨越。通过地面部署的米波雷达和未来的量子雷达,可以有效发现隐身目标。再利用数据融合的体系优势,实现跨军种的信息共享。这种体系不单追求单一机型的代际超越,而是通过多维度探测、多节点协同、多手段攻击,让隐身战机无处遁形。
此次对峙事件意味着未来空中作战正式进入体系对抗时代。之前美军长期奉行隐身战机配合超视距作战的战术在中国周边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美军的F-22无法摆脱追踪,其装备的AIM-120导弹射程对比中国同型号导弹也没有优势。
因此,在面对中国空军体系化作战优势时,美军开始将F-22后撤至关岛安德森基地,并大打“分布式作战”的概念,试图转变战争形式,来保持对中国优势。
因此这次歼-16拦截F-22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次战术胜利,而是展示了更为深刻现代战争逻辑。单一装备的优势在对抗体系化作战能力时可能力不从心。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和大力发展,构建起的探测、通信、拦截、干扰的反隐身体系,不仅打破了美军的一直引以为傲的隐身至上,更是重塑了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格局。
正如李超在任务总结中所说:“祖国的领空,从来不是靠妥协守住的,而是靠每一次精准锁定、每一次果敢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