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能听懂“玩火者必自焚”吗?

文 | 新华门的卡夫卡

  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据“301调查”宣布最终措施后,相关举措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原本大多数旁观者均认为此项举措将伴随中美谈判而被延迟,然而,本轮中美在航运与造船领域的摩擦于10月中旬正式展开。美方率先实施针对中国相关船舶的港口费政策,并于10月14日起生效,其措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对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收费,且未来几年费用将逐年递增;对中国建造的集装箱船,则需支付每净吨18美元或每卸箱120美元中的较高金额。此外,美方还进一步宣布,将自11月9日起对特定中国制造的港口设备(如船到岸起重机、集装箱底盘车及零部件)加征100%的额外关税。

500

  作为对等回应,中方亦于10月14日同步生效反制措施,对涉及美国旗、美国造、美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首年标准为每净吨400元人民币,并公布了后续几年的递增收费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反制特意豁免了中国建造的船舶,以保护本国造船业。随后在10月15日,中方进一步加大反制力度,将韩华海洋株式会社(Hanwha Ocean)的5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禁止其与中国境内组织及个人进行交易与合作。

500

  中美航运之争的本质

  可以发现,50美元每净吨和400元人民币每净吨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因而此举被普遍解读为精准打击美国试图借助外企重振本国造船业的企图。中国海关总署发言人将此次反制定性为“必要的被动防御行为”,旨在维护国际航运的公平竞争环境。至此,中美贸易摩擦已从传统的关税领域,延伸至航运、造船等更广泛的产业战略层面。

  同时,针对美国方面精心设计的芯片禁运管制体系,中方以“像素级复刻”的方式,在稀土的管制体系中原模原样的复刻了有关的技术细节,外部观察普遍认为,这种基于对美国大棒的“像素级复刻”来制造中国反制大棒的情况,瞬间激怒了白宫那位老公主,使得老公主以“发推、对华加税100%”的模式来发泄其难以抑制的暴走情绪。这也导致了近期的A股、黄金市场、白银市场的剧烈波动。

500

  而针对中方的反制,什么中国的稀土制裁无效、将会催生欧美放弃环保主义立场并建设自己的稀土产能,什么中国不买大豆可以让美国自己把大豆拿来榨油然后不买中国食用油等奇谈怪论都纷纷走上头面,这些酸葡萄式的败犬哀嚎已然完全不值一驳,想必诸位读者已然自己心中有数。

  总之,针对港务船舶的对华制裁,完全是美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插一个烂梗,网传贝森特最近对我方谈判代表的怨气,可能因为贝森特的性取向原因,他把我方所说的“玩火者必自焚”理解成了惩罚不义人的索多玛天火焚城)

500

  从动机来揣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反反复复在港务船舶上搞幺蛾子,大概是希望削弱中国的国际贸易优势基础。特朗普政府今年上台以来,之所以和2018年关税战的反馈情况截然不同,和中国依托全世界贸易体系优势采取的反击高度相关。对中国贸易制裁,对美国来说,已经变成了伤敌一千、自损一万的自杀式冲动。

  归根结底,中国基于双循环的经济体系建设,现在已经是国际经济循环的起点,也是终点,从实体经济而非基于虚拟经济来看,从没听说蚂蚁可以制裁大象的。或许因此让美方思考,试图首先削弱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支配性地位,方法则是对中国的港务和船舶货运方面的优势进行打压,以额外增加成本的方式削减中方优势后,扶持韩华株式会社这类美方控股的外围狗腿子,套路和冷战刚结束后美国推动的那些收割危机几乎别无二致。同时期发生的荷兰政府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也是同样的情况。

  然而,从制裁的规律来说,美帝国当年是掌握了全世界的财富、商品、生产能力,因而才有能力动辄对小国加以制裁,后来随着国际经贸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演变,逐步将权力更加便捷、高效地上收到了金融手段,以金融的制裁作为终极规则,类似于高版本覆盖了低版本。

  而到了今天,其实力基础已然消退,金融控制和约束的也就每况愈下,每一年的能力都比过去一年更低。从十几年前的奥巴马时期到今天,美国产业工人从2000万减少到1200万,同时期美国总人口(含非法移民)反而增加了近四千万,适龄劳动力人口更是大幅增加。

  拜登时期,美国的GDP名义数据增加了大约50%,4年时间经济规模增长如此巨量,却导致了拜登败选。而且据美国近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新增全在AI相关产业,实际经济增长只有0.1%。故而这些增长,除了证明了美国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其他的毫无意义。

500

  谈起美国的国家实力,不禁让笔者回忆当年的柏林大空运,这是无论立场如何,都不得不佩服的雄才大略。相形之下,如今依靠虚拟经济支撑国家,实在是难以言说。

  前不久,美股甲骨文公司因预期业务大增,股价暴涨。后来经过查证,大约是这么一回事,OpenAI因为业务未来前景,因为境内外(特别是欧洲和日韩)的外部投资,需要增加数据库规模,因而向甲骨文大幅度增加未来订单,导致甲骨文订单增加、业务预期暴增;甲骨文则因此将大幅度建设数据库和算力基础设施、算力基座,需要向英伟达和AMD大幅度订货处理器,而导致英伟达股价继续暴增,直到再次触及新高、重新夺回其全球第一市值的王座,而在此背景下,英伟达也同样大幅投资OpenAI,助力其建设。

  事实上我们发现,这简直就是左脚踩右脚,虚空制造GDP。归根结底,到如今AI仍然没有走出圈层,笔者预计,本轮LLM大模型的技术天花板已经很近了,短时期(未来3年内)难以突破现下的技术瓶颈,到时候的美国经济怎么办,只有天知道。既然如此,就不妨巧取豪夺吧,这大概就是这一波制裁的起因。

  当中国开始学习美国的“以实力制定规则”

  今时不同往日,这样的做法必然将导致国际局势的加速演变。从港务船舶到芯片和稀土,中方对美国霸权主义,以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像素级”对抗,绝非简单的意气之争,它标志着国际规则体系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传统的、由西方主导的、建立在“自由主义幻觉”基础上的国际法秩序,正被一种更为古老的现实主义逻辑所取代——即国际规则的本质,是大国间基于实力平衡的动态博弈产物,而非悬置了强权本质的道德标准。从2022年起的制裁与反制裁之争,正是这一旧范式瓦解最直接的体现。

  今天一则国内人事变动新闻让国内不少人“兴高采烈”,李成钢被免去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兼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职务,由原商务部条约法律司提起来的李咏箑接替。实际上相关接替任命在9月就已经向世贸总干事递交,因为李成钢在之前已经升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

500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今时今日跟中国打贸易战的是美国,日益衰落的世贸既不能约束美国的胡作非为,也无法帮助中国和其他国家对美国形成制约,早已不复当年在稀土问题上裁定中国败诉时的影响力。

  战后国际秩序,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一度试图构建一个“去政治化”的规则体系,如关贸总协定(GATT)及后来衍生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普遍性的、非歧视的原则来约束所有成员,从而实现集体福利最大化,实现对人类社会的帕累托最优安排。诸如多哈回合谈判等等,正是这种西方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的理性主义色彩体现。然而,这套体系自诞生之初就内含着一个根本性矛盾:缺少政府治理的自由市场无法稳定存在,自由主义必然失败就如同自然界厌恶真空。

  当代中国政治和公共管理学界,最值得一说的研究成果,恐怕就是对自由主义必然失败的再发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市场经济互为支撑的基础;缺少积极自由支撑,则消极自由毫无意义。

  当下的国际规则体系,是霸权国(美国)为了降低治理成本、塑造利于自身环境而创设的工具;当霸权国的实力遥遥领先,足以承担体系运转成本并从中获得净收益时,它愿意遵守并维护这套自由主义国际体系。但在霸权力量下降的时刻,这套国际体系就难以维持了。正如米尔斯海默的《大幻想》一书中的核心结论那样,自由主义霸权注定失败,因为它与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结构这一根本现实相冲突。

  上文中,笔者已经指出的,美国产业的“脱实向虚”和金融体系的自我循环,使其绝对实力相对下降,维持既有秩序的成本超过收益。同时,中国的力量在既有规则框架内迅速崛起,并熟练运用这些规则(如WTO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身权益。这使得美国感到,旧有的、覆盖全球的“一根大棒”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规则上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此,美国策略转向了 “精准脱钩”、“小院高墙” 和 “选择性多边主义”。

  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运和船舶加税,本质上是一种“规则武器化” 的行为。它不再试图通过WTO的多边框架解决问题,而是单方面启动基于国内法的301条款,将自身的技术标准和供应链安全诉求,凌驾于多边贸易规则之上。这并非抛弃规则,而是将国际规则从公共产品降格为私有工具。其目的不再是维护一个开放的全球体系,而是通过划定技术护栏和友岸外包,构建一个以美国为核心、排除特定竞争对手的、等级化的“小院高墙”式新体系。

  而中方的回应,特别是稀土管制体系对芯片禁运的像素级复刻,具有里程碑意义。这种行为模式,深刻地借鉴并折射了美国自身的行动逻辑。美国通过长臂管辖和出口管制中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R),将其国内法的效力延伸至境外。

  如今,中国在稀土管制中引入“域外适用”原则,明确规定“境外企业将含有中国稀土或技术的产品出口到第三国前,必须向中国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再譬如在港务船舶50美元/400元人民币的对称性收费,就是这种对等原则的精确体现。

  这正是对美式“规则域外效力”的一种对等学习和应用。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如果你可以用你的优势领域(芯片和消费市场)的规则来约束我,我同样可以用我的优势领域(稀土精炼和供给能力)的规则来反制你。规则不再是由单一霸权国自上而下赐予的,而是在大国博弈的相互作用中,自下而上生成的。这由美方所开启的潘多拉魔盒,将宣告近四十年来我们所熟悉的国际经贸体系、金融体系的再重构。

  当全球统一的规则被大国间相互否决的武器化规则所取代,中间地带的国家和企业将被迫选边站队,或者艰难地运营于多个并行、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规则体系之下。全球市场可能逐渐演变为几个由主要大国主导的、规则各异的“经济区块”。

  可以说,始于美国的这一系列连锁经贸反应让国际法在某种程度上正“回归本源”。它剥去了国际规则身上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自由主义”外衣,让其回归到以主权平等和实力平衡为基石的、更为古典的现实主义内核。这虽然看起来“倒退”,但或许是一种对国际政治现实的更诚实反映。

  2025年的稀土,为什么和2014年的稀土大不相同?

  当下,美方正在其仅剩的优势领域——金融大杀特杀,以USDT、USDC为代表的各类稳定币,已经在从拉各斯到内内罗毕、从加拉加斯到太子港的广大地区间获取了惊人的优势。然而,在金融空间的另一面,中国信用同样在攻城略地,先不消说香港金管局正在研拟发行的港币稳定币(关于稳定币,本号将后续发文讨论)。美国大豆供应商愿意接受人民币,和中国以压倒性的态势要求澳大利亚铁矿供应商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付款,都表明随着实力,正在不断扭转货币权力关系。

  笔者在学习过的诸多不同类型的课程中,政治经济学层面的、国际商贸层面的、国际关系层面的,都有分析过中国钢铁厂商面对澳洲力拓和必和必拓形成的价格卡特尔时的弱势表现,但随着硬实力的不断累积和形势演变,最终到今天一举翻覆。

  最后,随着中美竞争和国际权力冲突的持续,一场关于“合法性”的定义权之争将愈演愈烈。俄罗斯在制裁下经济表现的韧性,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西方学术界从“中国崩溃论”到“西方崩溃论”的转变,都在侵蚀西方规则的合法性和认知基础。未来的国际社会,可能不会再有一个统一的合法性标尺,不同的规则体系将拥有各自不同的“合法性”话语圈。

  回到20年前,或许我们难以想象,稀土居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控制稀土居然足以对称地影响国际芯片供需体系。笔者至今能清楚地记得,当年谈及中国的稀土产业时,一方面是官媒对中国稀土产业的自豪,中国稀土产出占全世界的90%,从江西的稀土矿藏到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另一方面,则是对当时稀土开采和冶炼产业的批判,其污染之大、环境负面载荷之巨,亦是令笔者这个小读者忧心忡忡。

500

  2025年的稀土,为什么和2014年的稀土大不相同?在当时,本身我国稀土产业是资源开采和初加工行业,没有发展到如今的精细加工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国际分工体系下一个环节,是基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的国际价值链的分工安排,我们是后来者、本身就安排在较低位阶。而今天,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所进行的安排甚至也不足以支撑美国所需,美国自己走到了自己之前所一手缔造的全球化对立面上。

500

  我国的国际力量,无论是经贸体系中的影响力,还是诸多国际组织中的政治影响力,大多是在加入WTO组织后飞速积累起来的,这就使得既定的国际规则体系,既是我们的力量来源,实际上也是对我国的深刻约束。

  实际地说,如果不是美国自己已然撕毁了大部分国际经贸的法律和规则的道德权威,我们根本不会祭出基于稀土的管制政策,我们不但是从美国的芯片管制政策中像素级的进行了复刻,还从美国悍然对立全世界、特别是对立自己所缔造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中,获取了力量。

500

  国际法并非正在被“重写”,因为它从未被真正“写完”。它始终是一个在权力与原则、利益与规范之间不断被重塑的动态过程。当前由中美制裁与反制裁所揭示的,正是这一过程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剧烈加速。我们正从一个由美国定义的“规则基于秩序”(Rules-Based  Order),走向一个由多力量中心通过博弈、乃至冲突来共同定义的“规则源于力量”(Power-Based Rules)。

  从这个美方不断拆毁既有国际规则体系而试图对我方施压、对我方威逼,但又另一方面释放原先我国的束缚、释放我国力量的斗争结构来说,中美彼此力量足可分庭抗礼,但斗争形势或许会将原先的国际规则体系拆的七零八落,而许多原先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会变得影响重大,甚至一些意想不到的事物,也将陆续浮出水面。西方人喜欢说潘多拉的魔盒,往往就是在说一种破坏性的未知后果。

  而中国人喜欢说“玩火者必自焚”,放于历史长河的尺度看,这句话实际蕴含了一种朴素但却坚实的历史辩证法。贝森特听不懂这句话不要紧,但立国200多年的美国该尝试理解一些历史哲理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