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和比亚迪、库克和抖音:企业出海的尽头是外交?|多极视角

500

Club提要:当前,跨国企业正身处全球地缘政治挑战的巨大漩涡之中。无论是巴西总统卢拉在比亚迪工厂的热情演讲,苹果CEO库克通过抖音直播“深耕群众基础”,再到苏世民拜会中国外长王毅,都在传递一个共同信号:企业已无法“独善其身”。传统商业竞争的边界正在消融,企业外交日益成为决定其全球成败的关键变量。 

在双边关系紧张、全球流动性受阻的背景下,企业仅依靠技术、价格或政府许可,已不足以确保长期的经营合法性。它们必须超越商业范畴,主动开展“公共外交”。这种外交的本质,是利用商业资源与文化洞察力,通过文化赞助、社区合作、媒体互动等软性渠道,在东道国积累公众善意、塑造积极认知,并最终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维护企业的身份与合法性。

本文通过多个案例深入剖析了跨国企业如何为自己注入“在地灵魂”

1.以比亚迪巴西工厂为例,卢拉总统通过“文化入体”(Inculturation)的古老策略,将比亚迪从年初受困于工作环境舆情争议的企业,一跃转化为“巴西产业复兴的象征”。其演讲内容不仅是表面的官方站台,更将企业故事和当地宗教信仰结合,为比亚迪打造了一个超越政治周期的“巴西身份”。 

2.以库克现身抖音直播为例,通过主动融入中国高度活跃的数字生态,与本土创作者互动,打造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日常的、非政治的文化连接,成为缓解国家间紧张关系的缓冲机制。

3.以索尼在美国60余年的经营故事为例,揭示日本企业通过掌握硬件和内容渠道(收购CBS和哥伦比亚影业等),将其产品(如Walkman、PlayStation)和文化叙事自然融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达到了“隐秘而强大”的文化外交效果。

操作层面,企业公共外交的实践关键在于“多赢”局面的打造。这要求企业:首先,以实质性的本地化雇用兑现社会承诺;其次,构建开放多元的企业文化,鼓励区域创新;最后,积极参与公共对话与议程设置,用谦逊姿态赢得可信度。通过将每一次商业交易转化为长期的社会关系,跨国企业不仅能为自身打造稳定的营商环境,更能在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建立过程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跨制度、跨文化“连接性力量”。

一、卢拉工厂热情演讲,为比亚迪注入“巴西之魂”

2025年10月9日,巴西总统卢拉出现在比亚迪(BYD)位于巴伊亚州卡马萨里(Camaçari)的新工厂车间里。比亚迪在此庆祝其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同时宣布其在亚洲以外最大的工厂正式投产;卢拉则将这一事件描绘成“卡马萨里尊严的重建”,在福特慌乱退出后,这座城市迎来新的希望。当天卢拉的演讲和仪式片段迅速在中国、巴西等多国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其象征意义已超越一般的政治背书,更是首次将中国巨头企业转化为“外国成功故事”的精彩演绎。

然而,仅在数月前,比亚迪的巴西项目还曾陷入争议之中。由于被指控施工现场劳动状况糟糕,巴西劳动部门展开调查,公司解雇了相关承包商,项目进度也因此受阻。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国内也正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和监管压力,供应链与折扣策略遭受审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卢拉以热情而富感染力的姿态,帮助比亚迪完成了公众叙事的逆转:从争议企业,变为巴西产业复兴的象征。

卢拉之所以能凭一场演讲实现这种转变,或许参考了当年耶稣会士广泛使用的“文化入体”(inculturation)古老策略:即让作为“他者”的比亚迪与当地的身份、价值观及精神故事产生共鸣,为其打造独特的“巴西灵魂”并邀请其融入。

具体而言,卢拉采取了三重手法。首先,他联系群众,将比亚迪的成功根植于劳动者的尊严之中。他在演讲中强调:“没有工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他感谢当地工会,将劳动者置于叙事的道德中心。这样的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资本入侵”叙事,把外来投资变成“创造就业、恢复尊严”的象征。

其次,卢拉为比亚迪及其创始人赋予了精神意义。他在台上谈及自己贫困的童年,提到七岁才第一次吃到面包的经历,联系到王传福的孤儿身世,并对二人如今的成功进行祝福。他还引用巴西人熟悉的谚语:“上帝用弯曲的线写下正确的字”,暗示福特的离开是天意,为比亚迪腾出了位置。在一个深受天主教文化影响的社会,这种将信仰与命运相结合的表述,是卢拉与民众建立情感连接的语言技巧,也让外国企业家的成功变得“道德可理解”。

第三,卢拉重塑了产业地理的叙事。他宣称,比亚迪取代福特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卡马萨里人民尊严的恢复”,强调其55亿雷亚尔的投资与就业潜力,并展示了未来向拉美、非洲等全球南方市场扩张的愿景。通过这样的表述,他把这座外资工厂转化为巴西主权、产业本土化与区域自豪感的象征——这既缓解了民众对外资的疑虑,也让投资被视作“全民项目”

当然,此次演讲也带有卢拉本人明确的政治目的。2026年巴西将迎来全国大选,卢拉借此展示政府的工业政策成效、凸显劳动尊严与国家独立意识,同时为自己赢得政治资本。对于比亚迪而言,这场庆典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本土化”运营的阶段性成功。在地缘局势紧张、社会分歧扩大的当下,这一成就已弥足珍贵。

对于志在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如今在全球市场上的挑战已超越价格、技术或政府许可,更关乎“身份认同”。比亚迪原本可能只是“又一家外资企业”,但在卢拉的叙事下,它成为了“巴西人民的工厂”,而这种身份若能做实,将超越商业和选举周期。这正是“文化在地化”的力量——让品牌在异国文化语境中获得道德与情感上的合法性。结果立竿见影:社交媒体热传、舆论转向、实现从丑闻到复兴的叙事转变。

当然,企业自身首先要做到“做事先于人设”。卢拉之所以能真诚地为比亚迪站台,是因为企业在事件发生前已采取补救措施,解雇违规分包商、强化劳动审查、承诺本地化生产。正是这些行动,让卢拉的支持显得可信,也使公众愿意接受“修复与合作”的新叙事。

其次,要找到“在地的叙述者”,或是成为这样的叙述者。企业可以通过本地化管理、葡萄牙语传播、社区合作等方式自我发声,也可以依靠像卢拉这样的政治盟友。然而,依赖单一政治人物存在风险——政府更迭或领导人更换,可能改变叙事方向。最稳妥的做法,是在工会、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中培养多元的“文化翻译者”。

最后,要理解象征的持久力量。一句口号、一顿地方菜、一个宗教比喻,这些文化细节往往比财务报表更能留存于公众记忆中。中国出海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模式”的延续,更终将融入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开放发展”进程。这正是卢拉为比亚迪所做的:当他将商业挑战转化为国家叙事时,赋予企业的不只是经济合法性,更是一种道德认可;其背后蕴藏着软实力的精髓——含蓄、高效,却常常能决定成败。

500

▲ 2025 年 10 月 9 日,在比亚迪巴西新工厂投产仪式上,巴西总统卢拉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共同乘坐了该厂生产的第 1400 万辆比亚迪汽车。图片来源:比亚迪

二、库克抖音直播首秀,美欧巨头深耕在华“群众基础”

相比低调的中国企业,欧美巨头在“文化交融”上往往更积极主动。本周,“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现身抖音直播间”冲上热搜。他在周一“突然”出现在苹果中国公司的抖音直播带货中,亲自为iPhone 17系列和全新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的发布站台。整个直播过程10万人持续同时观看的数据显示,当硅谷巨头走进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时,依然能在中国激发即时而真切的情感共鸣。

从商业角度看,此次直播恰逢iPhone Air即将上市,且与三大运营商获得eSIM试点服务批准相吻合;这也意味着经过数月等待后,苹果终于可以在中国市场开启相关产品的预售,使这款新机具备商业可行性。

但库克直播带货并未让人觉得突兀,因为这只是苹果多年来在华经营策略的延续:主动融入本地文化网络,走近创作者群体,让苹果在中国高度活跃的数字生态中显得“亲切”而非“疏离”。库克本人对此尤为重视,他多次与中国本土内容创作者互动,接受B站up主采访、参观泡泡玛特展览、与游戏开发者会面,甚至近日还收下了潮玩品牌“LABUBU”的定制玩偶。他本人及企业的一系列举动,都在悄然将苹果嵌入中国的创意文化生态,持续为公司品牌打造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文化外交”之外,库克每次来华行程都会包含“制度性行动”。此次他代表苹果公司宣布向清华大学设立新基金,用于“推动环境教育、培养未来气候行动领袖”。这项捐助延续了苹果此前在中国的绿色基金和公益项目。该项目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还通过教育机构施加长期影响,潜移默化地参与到未来中国精英工程师与管理者的职业路径中。

从抖音直播到大学捐赠,再到与设计师、开发者的互动,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企业版的“公共外交”:一种企业利用商业资源与文化洞察力积累善意、塑造认知并维护经营合法性的方式。学术界和战略界对此早有大量研究,从《哈佛商业评论》到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大西洋理事会和兰德公司,均将其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播生态也为企业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抖音作为全球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占据中国电商交易额的相当份额。品牌若想真正融入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就必须出现在人们消费与分享的场域中。一位全球CEO亲自参与直播,不仅是对当地消费文化的认可,也是在巨额交易与社交流量中完成了一次品牌“人性化”展示。此前上汽大众高管Fabio的一场特殊直播中,他幽默“听劝”,收集客户对产品改进的意见,除推动业务实际增长外,更意外打破了对德国人的刻板印象。

数十年来,美国消费品牌始终掌握着类似的软性外交策略。耐克、安德玛等运动品牌通过NBA球星、体育文化与中国粉丝建立情感纽带:它们赞助球队、支持青少年运动项目、推动中美运动员共同参与品牌活动。NBA在中国的回归、澳门季前赛以及与阿里巴巴、腾讯的长期合作,均显示出体育这种“非政治语言”能比任何政策更快拉近民心。这些商业联系不仅带来销售与关注,更在公众层面缓解了双边关系的紧张。

此类企业行动早已超越商业本身。文化赞助、网红合作、大学基金、网络直播,这些都是中美关系中民间互动的基本元素。当官方关系紧张时,数以亿计的中国用户使用苹果设备、观看NBA比赛、购买美国品牌产品,这种日常联系便成为超越国家对抗的缓冲机制。

对于我国而言,这种民间交往同样也是一种软性资产。企业外交已是中美双方塑造信任与规范的重要领域,近日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拜访王毅外长,就是中美通过企业外交开展有效沟通,妥善解决分歧的典型案例。中国的形象也正通过商品、娱乐与交流渗入美国的社会想象,而这种“人际与文化的链接”更让双边关系比政治言辞更丰富、更具韧性。

500

库克现身苹果官方直播间“带货”

三、索尼出品“美国梦”,从源头介入审美和价值观的议程设置

无论你在哪里打开《蜘蛛侠》系列电影,都会在“哥伦比亚影业出品”的片头下方看见一行醒目的“a Sony Company(索尼旗下公司)”。这句话凝聚了数十年来日本企业对美公共外交“隐秘而强大”的成就。

索尼向美国传递了一种“看待日本的新方式”。从掌上收音机到PlayStation,索尼的产品承载着关于日本现代化、匠心精神与文化取向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家庭娱乐设备进入无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随着公司在美国的收购、总部设立与高管活动,这些故事又被进一步放大,转化为商业与文化双重影响力。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索尼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企业公共外交”模式:通过市场行动重塑美国社会对日本的印象,改变文化消费方式,并让日本的叙事在美国主流机构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这种模式最初始于一个个微小的成功。1957年推出的TR-63口袋收音机,不仅是技术微型化的成果,更证明了日本企业能够将工程能力、设计美学与出口智慧结合,创造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TR-63成为索尼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爆款,也为日本电子产品打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自此,日本不再只是“廉价仿制品”的代名词,而被重新定义为现代、精致、便携的代言人。这种“可放入口袋的现代性”,成为索尼品牌与日本制造业共同的象征。

1960年,盛田昭夫与同事创立索尼美国公司(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直接负责美国的销售与服务业务,而非依赖代理商。秉持“像一家美国公司那样运作”的理念,索尼在美国本土创造了就业机会,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并能直接与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对话。公司在物理与法律层面的“在地化”,让日本品牌在海外的叙事更具可信度。

索尼的产品逐渐演变为文化叙事的载体。1979年问世的随身听(Walkman),不仅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更重新定义了现代生活的节奏。它让私人听觉体验变得便携、个性化,代表着高效、精致、注重生活感受的“日式”现代性,并以具体形态进入美国人的日常。数以百万计的随身听及其衍生的“耳机文化”,使“日本创新”成为美国公众切身体验的一部分,而非抽象的经济标签。

当硬件与内容结合,索尼的文化外交力量达到新高度。上世纪80年代后期,索尼以约20亿美元收购CBS唱片公司,又以3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影业。这些交易让索尼瞬间掌握了全球音乐与影视内容的关键渠道,也象征着亚洲资本首次深度介入美国的文化机器,决定着数以百万计美国人(及更多海外受众)听什么、看什么。

这些收购在当时引发广泛争议与不安。美国媒体、国会和公众均对“外国资本控制美国文化”展开激烈讨论。面对这些质疑,索尼高层盛田昭夫与大贺典雄走上公共舞台,成为文化解释者。盛田通过著作与演讲,强调日本企业的现代化与对美国创造力的尊重;大贺则以音乐家的身份,推广光盘技术与国际合作理念。他们以真诚姿态将“跨国并购”转化为“文化交流”的叙事,在敏感的政治时刻缓解了舆论冲突,也让“日本现代化”成为更温和、更具文化魅力的形象。

1995年,PlayStation在北美正式发布,开启了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新篇章。由久多良木健领导研发的这款游戏机,再次成为日本游戏设计理念、叙事风格与美学的传播载体。PlayStation的流行,让一代美国年轻人在互动娱乐中接触并体验到“日本式创意”的独特魅力。游戏成为新的文化出口通道,索尼也因此稳固了其作为日本文化代表的地位。

索尼在美国的实体存在与象征性存在相辅相成。公司总部、遍布全美的数万名员工,以及纽约麦迪逊大道550号的地标大楼,均成为索尼“常驻美国”的象征。通过企业慈善、展览馆与艺术赞助(如索尼科技奇观馆(Sony Wonder Technology Lab)和林肯中心的活动),索尼将商业成功转化为社会资本,构建起与当地社会的文化纽带。如今,许多美国公众几乎已无法辨别索尼的国籍,而略通历史的精英则将索尼与“创新、艺术与公共贡献”联系在一起。

这种外交方式非同寻常,却极其有效。索尼通过产品、音乐、影视与游戏,让“日本叙事”自然融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它既是科技供应商,也是内容创作者与文化机构,更是美国的重要雇主。从TR-63到随身听,从CBS与哥伦比亚影业到PlayStation,再到如今的影像传感与娱乐产业,索尼展示了一家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承载并放大一个国家的故事。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服务,在当代媒介环境中,影响力都通过消费行为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塑造“现实”,最终达到某种程度的外交效果(或反效果)。

500

▲ 哥伦比亚影业出品电影的片头截图

四、从企业出海到公共外交,打造真正的“多赢”局面

当一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雇佣成千上万名外国员工、缴纳当地税款、搭建当地供应链时,它就有望发展成为跨国联系的“关键节点”。

出海企业是与国际社会交互的重要“物理接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不断采取行动:它们既雇用曾经的监管者,也雇用普通工人,并在实践中调整管理方式,以顺应当地的制度与文化预期。这样的适应最终带来深度融合——公司成为当地合法注册的实体,设立本地董事会,参与社区项目,在城市街区和市场中形成可见的存在。这种以商业形式实现的“企业外交”,在某种意义上与国家的官方外交职能形成互补。

此外,企业本就携带并塑造着文化与象征意义。品牌的传播速度,往往远超正式外交。一种产品体验、一种雇主形象、一个营销故事,都能跨越语言与国界,传递价值观。西方与日本企业早已熟练运用这些“软性渠道”,中国企业也在迅速学习,通过赞助活动、本地化雇佣、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使自身形象更贴近消费者生活。这种企业传播所构成的文化触达能力,往往是国家力量难以直接实现的。

即便从“防守”的务实角度来看,在地缘政治紧张、全球流动性受阻的时代,出海企业已无法再“独善其身”:只有在东道国争取合法性与本地盟友,才能确保市场准入、人才流通与供应链安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等此前的成功案例,关键就在于通过并购获取管理网络与政治信任的战略行动。那些未能建立本地关系的公司,往往更容易在海外市场遭遇政策阻力、监管摩擦,甚至社会舆论的不信任,如同当下安世半导体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操作层面上,出海企业可以如何开展公共外交?

答案往往始于一个最简单、最具人情味的行动——雇用那些生活在你希望被理解和融入的地方的人。这个看似微小的决定,会在组织和社区之间产生连锁反应。当地员工与合作伙伴的加入,让企业的日常决策更具在地智慧,也让那些原本隐蔽的摩擦和误解得以浮现。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愿意扎根”的社会承诺。真正“双赢”的雇用关系不会止步于完成就业指标,还需要提供实质性的晋升通道、公平的薪酬待遇,以及合理的退出机制。

如果说雇用代表着大门,那么企业文化则构筑其背后的高楼。一个真正包容的文化,能让来自北京、深圳、圣保罗、洛杉矶或其他城市的想法,从讨论走向试验,最终转化为产品。多样性应体现在机制之中:例如为地方团队设立小额研发基金,给予他们原型测试的时间,并制定决策规则,让区域性的创新有机会被推广,而非被总部的风险规避所扼杀。更关键的是,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种心理安全感:让员工敢于失败、敢于直言、敢于质疑总部的固有假设。当一个分部的随意讨论能演变成公司主流的创新方案时,这种文化就已发挥外交作用,建立起彼此成就的合作关系。

要建立身份认同,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公共对话。在许多海外市场,开放讨论被视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则提供了广泛的参与平台。如果企业选择保持沉默,其他政治力量、媒体或社会团体便会替它发声,且会随着社交媒体持续放大,最终导致话语权旁落。参与公共讨论需要谦逊的姿态:举办社区座谈会、与独立机构合作、放大本地声音,而非仅仅依靠政客站台或派发公关稿。同时,企业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只要参与公共空间,就难免面对批评。但正是这种批评,构成了获取可信度的必要代价。保持沉默或使用照本宣科的公关话术,反而可能让怀疑迅速发酵,比任何一次运营失误更快地损害信任。

本地雇用、开放文化与议程设置,这三种实践虽不能消除国际或国内政治动荡为企业带来的风险,却能有效减轻其潜在损害。企业通过有意识的“公共外交”,将一次次交易转化为长期关系,把所有潜在的争议转变为持续的对话,这不仅是为自身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为企业发展和外交关系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有能持续运作、跨制度协作的连接性力量——跨国企业正是这种“连接组织”的天然载体。它们同时在多个法域内经营、跨洲采购、雇佣多元人群,其日常协调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民间层面的外交活动:渐进的、不完美的,却极具影响力。这并非要以企业取代国家,而是要清醒地承认,在全球的工厂、办公室与平台上,早已存在一种低调而持续的外交实践。

500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援引1952年《物资供应法》下达部长令,以存在“潜在安全风险”为由,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一年内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运营及人员调整。此举直接由美国前一日发布的出口管制新规触发——该新规将实体清单限制延伸至持股超50%的子公司,而2024年底被列入清单的闻泰科技为安世半导体100%控股股东,导致安世面临断供风险。随后,安世三名外籍高管以“治理缺陷”为由诉至荷兰法院,10月7日法院裁决暂停中方董事职务、将99%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使闻泰科技暂时丧失控制权。作为前飞利浦半导体事业部、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企业,安世2024年营收达147.15亿元,是闻泰科技剥离ODM业务后聚焦半导体的核心资产,此次事件凸显地缘政治对科技产业链的冲击,也印证中资海外技术并购路径的脆弱性。

■ 北京对话 Beijing Club

参考资料

[1] (PDF) Corporate diplomacy as global management, ResearchGate

[2] 550 Madison Avenue, Wikipedia

[3] A core competency for global compan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AOM)

[4] A GLOBAL RANKING OF SOFT POWER, Portland Communications

[5] Annual Report 1988, Sony, 1988

[6] Apple CEO announces donation to Tsinghua University, ECNS, 2025-10-14

[7] Apple CEO Tim Cook's latest China visit powers promotional blitz for iPhone Ai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8] Apple Donates to Tsinghua University to Support Future Climate Leaders, The Mac Observer

[9] Apple's Cook Vows to Boost Chinese Investment During Visit, Bloomberg, 2025-10-15

[10] Business Diplomacy: a tool to manage the increased ..., Dipòsit Digital de la UB

[11] Business diplomacy in practice: A strategic response to ..., SAGE Journals

[12] BYD Delivers Its 14 Millionth NEV to Brazilian President Lula da Silva, CleanTechnica, 2025-10-10

[13] BYD fires subcontractor building Brazil EV factory after forced labour claims, Financial Times

[14] BYD opens massive Brazil plant, its biggest investment outside Asi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5] ByteDance alleges US's 'singling out of TikTok' is unconstitutional, The Guardian, 2024-06-20

[16] CBS/Sony Records is Established in First Round of Capital ..., Sony

[17] Chapter7 Is 'Pocketable' Japanese-English, Sony

[18] China's Geely completes Volvo buy, Reuters

[19] China's Huawei seeks to lead 5G boom in Africa, as US, Europe shut door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 China's Soft Power in Europe. Falling on Hard Times, Real Instituto Elcano

[21] Corporate diplomacy and sustainable internationalisation: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xploration, ResearchGate

[22] Corporate Diplomacy, culturaldiplomacy.org

[23] Corporate Diplomacy, JSTOR

[24] Corporate History - Sony Global - Sony Group Portal, Sony

[25] Falta um ano para as Eleições 2026, Tribunal Regional Eleitoral de Minas Gerais, 2025-10

[26]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t outflows (% of GDP) - China, World Bank

[27]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antander Trade

[28] Former PlayStation boss Shuhei Yoshida has one regret from the PS1 era: the US and Europe missed out on too many Japanese classics, GamesRadar

[29] GE Agrees to Sell Appliances Business to Haier for $5.4B, GE News

[30] GE Completes Sale of Appliances Business to Haier, GE Appliances

[31] Global China Project, Brookings Institution

[32] How Beijing uses inducements as a tool of economic statecraft, Atlantic Council

[33] How a Chinese Company Became a Global PC Powerhouse, Time

[34] How Huawei's Localization in North Africa Delivered Mixed Returns,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22-04

[35] How Sony Got Up and Out of Its Death Bed, Time

[36] IBM Deal Gets Green Light, Wired, 2005-03

[37] Investment flows in 2023 in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lowest since 2005, World Bank says, Reuters, 2025-06-16

[38] iPhone Air to begin pre-order in China after telecom operators approved for eSIM services, Reuters, 2025-10-13

[39] Ken Kutaragi, Wikipedia

[40] Lenovo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IBM's Personal Computing Division, Lenovo

[41] Lenovo Marks Decade of Success Since Acquisition of IBM's PC Business, Lenovo

[42] Livestream Commerce Is Reviving Home Shopping, ARK Invest

[43] Made in Japan: Akio Morita and Sony, Apple Podcasts, 2019-10-16

[44] Music Man, The New Yorker, 1993-05-17

[45] NBA returns to China after 6-year rift triggered by Hong Kong protests, Financial Times

[46] New CBS Record Chief, Los Angeles Times, 1988-04-26

[47] Norio Ohga, Wikipedia

[48] Nova fábrica de carros elétricos mostra confiança no Brasil, diz Lula, Agência Brasil, 2025-10

[49] Passing of Norio Ohga, Senior Advisor and former ..., Sony, 2011-04

[50] PlayStation (console), Wikipedia

[51] PlayStation 1994 | PlayStation history timeline (US), PlayStation

[52] Presidente Lula participa da inauguração da fábrica ..., X

[53] Product & Technology Milestones−Personal Audio, Sony

[54] Product & Technology Milestones−Radio - Sony Group Portal, Sony

[55] Pronunciamento do presidente Lula durante inauguração da fábrica da montadora chinesa BYD, Planalto, 2025-10

[56] Saving TikTok While Protecting National Security, The White House, 2025-09

[57] Sony Celebrates Walkman® 20th Anniversary, Sony, 1999-07

[58] Sony completes $2 billion purchase of CBS Records, UPI, 1988-01-05

[59] 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kipedia

[60] Sony to Pay $3.4 Billion for Columbia Pictures, Los Angeles Times, 1989-09-28

[61]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FDI IN CHINA, Ministry of Commerce (MOFCOM), 2024-03-14

[62] Tech vlogger's interview with Apple CEO Tim Cook goes viral,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63] The Belly of a PlayStation, Wired, 1999-03

[64] The New Public Diplomacy: Soft Power in International ..., culturaldiplomacy.org

[65] The Rise of Corporate Diplomacy (Finall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7-05

[66] The Soft Notion of China's 'Soft Power', Chatham House, 2011-02

[67] The Top 4 Companies Owned by Sony, Investopedia

[68] The Walkman's Invention 40 Years Ago Launched a Cultural Revolution, Smithsonian Magazine

[69] TikTok and National Security,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70] TikTok: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71] Vol.7 : Sony Flies Out to the World, Sony

[72] Vol.20 : Walkman Finds its Way into the Global Vocabulary, Sony

[73] Vol.22 : 1960: Sony America Established, Sony

[74] Walkman, Wikipedia

[75] Was Invention of PlayStation by Sony Result of an Employee Idea?, InspireIP

[76] What is Corporate Diplomacy? And, Why does it Matter?, IRIS UNICA

[77] 【9月27日は何の日】33年前、ソニーがコロンビア・ピクチャーズ ..., Asahi Shimbun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