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个靠谱的“制造搭子”是怎样炼成的?

500

一座城市骨子里的特性,就像隐性基因会悄悄融进产业、生活甚至是做事的风格里。

常州,作为有着超过3200多年历史的名城,早把“精工”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当苏超常州队因为四连败被全网玩梗0州时,这座城市没有急着公关,而是把球场看台直接变成一座“先进制造博览馆”——抽大奖送理想汽车、小牛电动、九号机器人。

500

与此同时,文旅局连夜上线笔画复活卡,中华恐龙园秒变足球主题打卡点,创意十足。 外事办顺势请来20国超250余位的外企高管,边看球边考察,把看台当招商前台,促成了常州多个新能源项目的落地。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彩蛋都指向了常州先进的制造业。

事实上,常州的制造业一直以实力雄厚闻名,有着”工业智造明星城“的美称。其先进制造工业在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制造业版“哆啦A梦”

2024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008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其GDP增量达608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经济总量进一步逼近全国第一的广东

显然,江苏的经济就像是高速行驶的列车,不仅跑得快,还跑得稳。这正像《吕氏春秋》中所述的“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在各具特色的十三太保的协同下,写出了独属于江苏的传奇故事。

其中,有着黑马特质的常州极为显眼。其握着“先进制造”的弓,把新能源、智能装备这些“箭”射得又准又远,带动周边配套企业一起跑的同时,也给江苏的产业版图添了把硬劲。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常州GDP总量高达10813.6亿元,一举超越烟台,在全国城市排名中跃升至第 25 位;GDP增速以6.1%的佳绩,傲居苏南之首;税收占比 84.1%,连续两年稳坐江苏头把交椅。

500

正如上文所述,常州的亮眼离不开其先进的制造业。

今年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在辽宁沈阳举办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全国优强民企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会,会上宣布了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服务业100强榜单,其中常州市共有9家企业入围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省第三。

这9家企业涵盖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等领域,分别为中天钢铁集团、天合光能、东方润安集团、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江苏万帮金之星车业投资集团等,大多为制造业企业。而单就制造业来看,常州共有11家企业入围制造业500强。

常州的出类拔萃,简直称得上是制造业版的“哆啦A梦”。

放眼全国来看,常州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具体来看,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3个,207个中类有189个,666个小类有598个。去年,常州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40.8%左右,工业经济总规模突破2.2
万亿元。在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上排名第17位。

此外,常州已培育超40个产业集群,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国前六大电池企业中有3家在常州布局,已建在建产能超过230GWh,位居全省第一。

可以说,常州是先进制造业企业的一片沃土。近几年,这片土地上,制造业企业数量的增长可谓是井喷状态。

数据显示,单就今年上半年来看,全市新设制造业经营主体3046户,同比增长6%。其中,数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1232户,占比40.5%;金属制品业353户,占比11.6%;专用设备制造业233户,占比7.7%。

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实有制造业经营主体11.16万户,同比增长1.2%。主要行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30601户,占比27.4%;金属制品业15137户,占比13.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9897户,占比8.9%。再往前看,2020年常州工业企业的数量近6万家。

也就是说,5年多,常州的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几乎是翻倍的。

而从涉及的领域来看,除了作为支柱之一的新能源,常州的工业制造还涵盖了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冶金、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

其中,机械制造是常州的传统支柱产业,涉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工具等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等。

此外,电子行业作为新兴产业,主要涉及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等领域。新材料领域,常州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迅猛,甚至在业内有“全国石墨烯产业一半天下在常州”的说法。

/制造业先锋是如何炼成的?

吉姆·柯林斯在《卓越基因》一书中详解了“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在初创阶段脱颖而出并持续成长,有些企业却没有”。

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柯林斯阐释了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路径,其中自强与创新成为吉姆·柯林斯笔下的高频词汇。

柯林斯笔下的自强与创新同样适用于崛起的常州。

从历史底蕴来看,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3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要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轻纺、机械、电子、化工等产业兴起,中小城市学常州,成为当时的一种潮流。当时的常州是老厂办小厂、小厂升大厂、大厂再办厂、车间变厂的发展模式,工业模式极为先进。

可以说,这座温润而坚韧的城市,有着百年的工商传承,创新创业自强的属性极为明显。

500

以其支柱产业之一的新能源为例,常州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输变电,90年代培育光伏,2010年布局动力电池,2019年下线第一台新能源整车。每一步都体现出领先半步、谋定快动的前瞻性,而不是跟风式的追热点。

除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准则之外,常州还实打实地做了哪些引凤来栖的实事,使得这座城市的制造业成为王牌?

早在2016年就将生产基地落户常州的理想汽车颇具代表性,创始人李想曾表示,在项目选址时,他跑了国内很多城市,落户常州武进高新区是因为这里已形成规模化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配套厂商可以本地供应,科教城内众多高校也有着很大的人才优势。

实际上,像当前国内市值超过1.5万亿的宁德时代同样在2016年正式落户常州溧阳,开启其动力电池布局。

500

图片:宁德时代溧阳基地

显然,这些企业看中常州,绝非偶然。

据悉,在2013年常州明确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等十大产业链,开展“建链、补链、强链、长链”建设,这更多地集中在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层面。

不过2016年之后,常州的重点则转向了加大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建设。此后的动作主要聚焦在支持体系的构建、企业扶持、产业平台建设、基础设施的升级。

比如,除了引入宁德时代之外,常州还在2018年抄底中航锂电,通过资本运作将中航锂电从一家洛阳的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地方国有企业,还帮助其陆续引进了厦门国资、小米长江、红杉凯辰等外部投资者。这称得上是常州制造业升级的布局中,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动作极大地推动了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在宁德时代与常州“联姻”的次年,前者就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企业;而中航锂电(现在改名中创新航)也已在2022年10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产业强,城市强,常州太明白这一点。

因此,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常州做好推进服务工作,对有上市意向的企业帮助制订发展方案,而对于需要呵护的成长型企业,常州帮助引进私募基金和风投机构。

500

比如,在2020年,常州市政府与高投集团进行了全面战略合作签约。常州市产业投资基金与高投集团、毅达资本共同宣布,将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科创基金。到次年开年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3亿元的常州高投毅达创业投资基金举行启航仪式。

同年2月份,常州确定将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发展定位,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创新总量、质量、增幅、增速、要素等方面明确了35项细分指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更是因此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全市创新投入的总体规模,即全市设立400亿元科创资金,带动全社会创新投入达到2000亿元规模,构建“项目孵化—资金投入—产业链培育”的全流程“双创”支撑体系。

而常州也凭借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市场潜力等多个层面的优势,引来深创投、松禾资本、金雨茂物、望溪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落子”常州。

在2020、2021年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常州保持在第一方阵,“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广受好评之际,《人民日报》也在2024年8月9日的报道中提到,常州的制造业升级靠“三得”: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花开。

/持续先行半步

农业文明奠定了生存,工业文明塑造了现代,先进的制造业将定义未来。

一个城市的未来,就像一座摩天大楼。要想建得高、立得稳,全靠先进制造业这根“核心承重柱”。它托举着科技创新,支撑着民生就业,决定了城市发展的真正高度和稳固度。

而擅下先手棋的常州,也早已有所准备。

当前常州1028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在今年9月份对未来产业的发展,这座城市给出了更为明确的指向。

今年9月份,常州发布了《常州市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

年)》,这个方案把5年后的饭碗一次性端到桌上:一口气划定13个先导区、锁定多个赛道,目标直指“2030年打造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推动全市未来产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等”。

500

具体来看,每个区都有专属赛道:武进、新北分头攻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溧阳、金坛盯新型储能、合成生物,金坛、经开抢化合物半导体,低空经济、空天信息、循环制造、氢能等也全部分区落位,实现“园区即产业链”。这些领域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在稳固新能源基本盘的同时,常州还将新型储能、合成生物、化合物半导体等写进接棒清单中。此前还要求“同源技术、多元应用”,让动力电池、光伏龙头顺势跨链,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的储能事业部、蜂巢的氢燃料电堆、天合的钙钛矿/氢光储融合项目均已落地。

而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悉,常州的政府基金矩阵也持续在扩容。目前已组建总规模超400亿元的63支行业子基金群,同时推进省战新产业母基金两批3支产业专项基金(总规模85亿元)设立运作。

此外常州还新建园区100%预留屋顶光伏、储能、微电网接口,绿电比例写入土地出让条件;同步建设“常州算力中心”,计划2027全市建成5G基站2.7万座,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达4万架,智算规模达1000PFLOPS,为未来产业提供“绿电+算力”双重底座,降低综合用电成本等,为产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可以说,常州把先手棋下成了体系化作战:地图、资金、平台、绿电、算力一次到位,目标只有一个,即在下一个十年继续领先半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