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史上,几乎没有通过通讯系统调整战术行动以获得战场胜利的例子

【本文由“东八区北京时间”推荐,来自《古代的军队,如何实现战时号令的及时传递?》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答案是:不行!古代战争史上几乎没有通过通讯系统调整战术行动以获得战场胜利的例子,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基本上在列阵前就决定好了!开战后调整阵型或者改变行军路线或作战方针是极其危险的行动!以两个经典战例来说

第一个是前333年的伊苏斯之战,开打前,大流士绕道跑去亚历山大的北面,截断了粮道并且切断希腊联军后方通讯线路,导致亚历山大必须跨过河流主动发动攻击。

大流士原计划是就地打防守包围战,因为部队占多数,沿河和山脊修建了简单防御工事,并且右翼按计划击溃了希腊联军的左翼,过河试图从侧面包围希腊联军。而在希腊联军的右翼后方,也部署了一支部队伺机参与包围。

但是亚历山大突破波斯军队中路和左路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大流士本人跑路导致中军崩溃,其实这会儿亚历山大已经急着去救他自己的左翼了,因为他的左翼也出了意外,来自希腊的同盟国打不过波斯右翼的重骑兵,被碾过河,而这会波斯军的左翼还在跟希腊军的右翼交战。。。。

可以说,因为两边部队都没完全按开战前提供的剧本来演,导致将领某种程度上都在自行其是,主帅这会儿拼的就是胆略、反应、还有运气。后世常常吹嘘的“亚历山大阵前转向打出了斜线战术”就是这样来的😅其实亚历山大压根没在指挥

500

蓝色是亚历山大

第二个战例1757年罗斯巴赫会战期间,腓特烈二世主动出击,击溃了约2.5倍力量的敌军,杀伤并俘虏过万人,此战联军仗着人多以及之前的一系列胜利,明目张胆的在普军眼皮子底下进行包围机动,试图吓退普军进而威胁莱比锡。不想遭普军主动出击。

总体来说普军在战前从罗斯巴赫向北后撤,绕过雅努斯山向联军侧翼机动,给联军撤退的假象,导致参战部队没有及时展开战斗队形,另一方面,开战前腓特烈二世明确给将领下令,要求骑兵部队重点干掉参战敌军的军旗和护旗队,给敌方通讯指挥及士气造成了巨大打击。第三方面,腓特烈为了实现战役突然性,是进行了分兵操作的,他的主力是在骑兵部队参战后并打垮法军前锋后才出发的,虽然风险很高但保证了对部队的有效控制,最后普鲁士军队高度的训练和纪律都保障了作战计划有效执行

500

蓝色是普鲁士

2个战例都说明,至少在前拿破仑时代,开战后就地调整部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是最优秀的将领,也无法保障号令能正确、准时传达到部队,也不能保证部队会专业化的执行你的命令。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位指挥官会把宝押在阵前调整部队上面,而这两个案例中,亚历山大和腓特烈对自己部队的调整,都是在战斗开始以前,利用特殊地型实现的。这不仅仅是通讯系统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心理学、战前动员、工程准备工作、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