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曙光集》的前言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3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0 年以前,在《曙光集》的前言里,我这样解释为什么取了这个书名:
“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长夜。我和联大同学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
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 85 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会验证冯友兰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中的一段话:
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
当时觉得改革开放 30 年,看见了曙光,天大亮恐怕要再过 30 年,我自己看不到了。
没想到以后 10 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今天虽然天还没有大亮,但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这本新书取名为《晨曦集》。而且,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为编辑此书,许晨女士做了大量工作,谨在此致谢。
杨振宁
2017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