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还没上市,创始人先离场了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辞职后不影响丰巢的正常运营。
就此消息,丰巢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公司对此没有回应。
图片来源:招股书
不否认也不承认,丰巢沉默的态度引发了外界的遐想,“快递柜一哥”的未来也受到广泛关注。
1.灵魂人物离场,丰巢面临权力交接?
创始人兼CEO徐育斌是丰巢的核心人物。公开资料显示,徐育斌在物流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入职丰巢之前,其曾是顺丰速运的一员,轮岗了包括分拣中心总经理、全国首席运营官、航空枢纽项目总监等岗位。凭借敏锐的嗅觉,徐育斌洞察到快递配送与用户取件之间存在“时间错配”,于是将智能快递柜引入到了中国。
2015年,致力于以智能设备为切入点构建24小时无人自助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丰巢成立了。丰巢为客户提供智能软硬件服务、末端服务、增值服务、广告服务、电商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深耕最后一公里。
创立丰巢的徐育斌无疑是灵魂人物,但其却并非丰巢的控股股东。招股书显示,顺丰董事长兼CEO王卫直接或间接持股约36.54%,徐育斌持股2.21%。
持股数量虽不及王卫,但2.21%的持股比例还是给徐育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21年徐育斌薪酬为2.22亿元,包括薪金、工资、花红、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多项费用中,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就达2.2亿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
2022年起,徐育斌不再拿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2022年、2023年年薪分别降为179.1万元、208万元。
从股权结构来看,即便徐育斌离职,持股36.54%以及拥有48.45% 的投票权的王卫,一定程度上为丰巢提供了稳定性,缓解了重要人物离职带来的震荡。但值得关注的是,若徐育斌离职一事为真,正值冲刺港股的紧要关头的丰巢将面临权力交接。
2.上市进程与盈利考题
2024年8月30日,丰巢第一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招银国际与招商证券为整体协调人。若成功上市,丰巢有望成为“快递柜第一股”。
然而,丰巢的上市之路不算顺利。递交招股书后,证监会就协议控制架构、业务合规性提出问询,其中还包括丰巢引起争议的“滞留费”,而丰巢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补充披露。截至2025年2月,丰巢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因已超6个月,正式失效。彼时,丰巢方面表示,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工作仍在推进中。
图片来源:港交所截图
据媒体报道,2020年丰巢宣布针对存放超12小时包裹进行收费时,就曾引发网友热议。杭州某小区甚至发布《关于丰巢快递柜暂停使用的通知》,通知决定暂停启用丰巢快递柜。然而时至今日,社交平台上仍能看到网友关于丰巢滞留费的吐槽。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商业价值角度来看,丰巢作为第三方公司,提供了服务,享受服务的人便需要为此出钱并没有问题。但快递员将包裹放入快递柜前需征询消费者的意见,这也是丰巢滞留费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丰巢收取的滞留费不算高,公开资料显示,超过18小时后,丰巢会额外每12小时间隔收取0.5元服务费,每个包裹的上限为3元。但是,在数量庞大的包裹面前,滞留费也能给丰巢提供一笔不小的收入。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五个月,丰巢就储存在丰巢智能柜中的约4.3亿个、4.6亿个、5.17亿个及2.08亿个包裹收取畅存费(即滞留费),分别占同期向丰巢智能柜投递包裹总数的6.9%、7.9%、8%及7.5%。
若按照最低收费0.5元计算,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五个月,丰巢滞留包裹收取畅存费分别为2.15亿元、2.30亿元、2.59亿元与1.04亿元,占同期营收的8.51%、7.96%、6.79%、5.46%。三年五个月,丰巢滞留包裹收取畅存费约8.08亿元。
但尽管如此,丰巢一直到2024年前5个月,才扭亏为盈。2021年-2023年、2024年前五月,营收分别为25.26亿元、28.91亿元、38.12亿元和19.04亿元;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20.71亿元、11.66亿元、5.4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37亿元。2024年前五月,净利润为7160万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
对此,丰巢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投资建设及运营丰巢智能柜网络产生的巨额成本及开支。而这一情况,之后还将困扰着丰巢。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柜子的硬件成本为3万元到5万元,如今则达到了5万元到8万元,有的甚至超过了10万元。此外,较高的物业租金成本也影响着丰巢的盈利能力。
为了开拓新业务,近年来,丰巢选择进军互动媒体服务、洗护服务和到家生活服务。截至2024年5月底,丰巢的洗护工厂网络包括一家自营洗护工厂和位于25个省份的135家第三方洗护工厂。
招股书显示,2021年到2024年前五个月,包括这些业务在内的增值服务与其他业务为企业贡献了四分之一左右的收入。不过,不能忽视的是,快递末端配送服务仍是丰巢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在50%左右。
随着招股书失效,丰巢的上市计划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其是否仍在推进亦未可知。对丰巢而言,如何在保证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进而实现持续盈利,是当下的关键课题。创始人兼CEO若真离职,谁将接过重担,带领丰巢走出当前局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