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三连暴击”:起火、亏损、IPO卡壳

日前,一辆阿维塔06突发起火,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500

据视频显示,一辆阿维塔06在福建省宁德市三沙镇东壁村突发起火事故,火势迅速蔓延,导致周围停靠的包括宝马、奥迪在内的七辆车也被烧毁,损失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车主透露,该车行驶里程仅为1066公里,几乎处于准新车状态,使得此次起火事件更显突兀。

针对此事,阿维塔科技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根据当地相关部门初步调查,起火点位于副驾驶座椅位置,事发时车辆电池包的电压、温度、气压均属正常,初步排除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高压电控系统故障导致起火的可能。其他可能的起火原因,目前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关乎人身安全,历来受到公众高度关注。此次起火事件对正处于品牌上升期的阿维塔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一年烧三次,深陷安全争议

作为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大巨头深度协同的结晶,阿维塔被赋予了定义“高端智能电动车”新标准的使命。

从企业分工来看,长安汽车作为根基,负责整车研发、生产制造与品质把控,确保产品的“硬件”基础可靠;华为注入灵魂,提供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在内的全栈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旨在打造领先的智能化体验;宁德时代提供核心动力,定制先进电池系统并协同创新,承诺的是续航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这一模式曾被寄望于能有效规避单一企业在技术或资源上的短板,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然而,今年以来阿维塔发生多起燃烧事故,陷入了一场全方位的安全争议中。

5月份,一辆阿维塔11在底盘受损后迅速起火,官方当时确认为“电池包受损引发热失控”;10月份,一辆阿维塔12在开启NCA(高速智驾领航辅助)状态下,未能识别马路上的动物而发生碰撞,最终车辆起火;日前,一辆阿维塔06突发起火……

三起事故,三种不同的直接诱因,包括电池物理安全、智驾系统局限性、外部因素等。侧面说明,阿维塔面临的安全挑战并非单一环节的偶发故障,而可能是涉及整车设计、三电系统匹配、智能系统可靠性、安全冗余机制乃至生产质量控制的系统性课题。

事实上,阿维塔的困境并非孤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始终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论是电池热失控,还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边界不清引发的安全事故,都是整个行业亟待攻克的难题。

阿维塔站在了聚光灯下,也站在了风口浪尖。三巨头的光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但也意味着一旦出现问题,将面临更严苛的审视。

连年亏损,上市告急

尽管背靠三大行业巨头,获得了品牌背书与资源赋能,但阿维塔在市场竞争力与盈利模式上仍显薄弱,导致其财务表现长期承压。

根据长安汽车财报数据,2022年至2024年,阿维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34万元、56.45亿元和153.5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然而,阿维塔始终“增收不增利”,同期净亏损分别达到20.15亿元、36.93亿元和40.1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额已达97.26亿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冲击年度销量目标与IPO的关键节点,安全争议的浮现无疑为阿维塔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为其实现销售目标与资本市场布局增添了显著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品牌安全美誉度的受损,会直接反映在阿维塔终端市场的议价能力和集客能力上,使得完成年度目标难上加难。

2025年,阿维塔定下了全年销售22万辆的雄心目标。然而,截至9月,其累计销量仅为9.07万辆,完成率41.24%,业绩压力依然显著。此前的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阿维塔也均没有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新能源汽车,安全是“1”,其他产品力是后面的“0”。无论官方如何解释事故的“偶然性”和“外因性”,但“燃烧”、“起火”等关键词在舆论场中的反复传播,会直接冲击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进而拖累阿维塔销量。

另一方面,对于仍处于巨额亏损中的阿维塔而言,IPO是其输血续命、支撑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然而,此次爆发的安全争议,不仅可能迟滞其IPO进程,甚至可能直接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上市计划受阻。

今年3月,阿维塔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已确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作为联席保荐人,拟于2026年启动上市计划。”近期,市场传闻阿维塔最快有望于10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提交材料,并计划于明年第二季度完成挂牌上市。

资本市场在为企业估值时,本就看重其未来的增长潜力和盈利预期。阿维塔安全争议的出现,直接威胁到其销量增长和可能带来的召回、赔偿、技术改进等成本。投资者必然会重新评估其风险,并可能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从而导致估值打折。

与此同时,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容错率极低,任何重大的负面事件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阿维塔若不能迅速、有效、透明地化解此次安全争议,向市场证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心,那么投资者完全可以将目光转向其他更具确定性的标的。

对于阿维塔而言,这不仅仅是某一次事故的技术问题,而是对其整体运营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和长期战略定力的一次全面压力测试。

新任掌门人压力如山

回顾过去几年,阿维塔已历经谭本宏、朱华荣两任董事长,频繁的人事更迭本身也反映出其背后战略的摇摆与面临的巨大压力。9月19日,阿维塔再次换帅,王辉出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

资料显示,王辉是一名在长安体系内成长起来的悍将。2003年加入,历经研发、战略、合资公司、海外业务等近20年历练,最终在2022年升任长安汽车副总裁。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全球视野,正是阿维塔在复杂局面下所需要的。

不过,对于刚刚执掌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印玺的王辉而言,这个“新官上任”的舞台,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一场扑面而来的危机风暴。面对公众质疑、销量目标与IPO进程这“三座大山”,新任掌门人王辉能否打破困局?

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困局,新帅王辉没有退路,必须展现出非凡的战略定力和领导力。

一是,以“绝对透明”重塑信任,将安全作为最高纲领。迅速协同华为与宁德时代,对智驾感知算法、电池包物理防护等关键环节进行系统性排查与升级,并主动向用户推送、告知安全改进措施,将“我们正在解决问题”的态度传递给市场。

二是,务实调整目标,以“体系健康”优先于“数字增长”。新帅王辉需要展现出务实的态度,或许可以内部调整目标,将工作重心从冲量转向提质。通过提升现有用户的服务体验和口碑,修复品牌形象,为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重构IPO叙事,从“概念故事”到“能力证明”。阿维塔的价值不仅在于三方赋能,更在于其拥有发现、应对并解决复杂系统性问题的能力。新帅王辉需要证明,经历了这次压力测试的阿维塔,不是变得更脆弱,而是变得更强大、更可靠。

总之,破争议、冲销量、稳IPO,是对新帅王辉领导能力的一次大考。破局的关键,在于他能否以果决的行动穿透质疑的迷雾,用真诚与专业重建信任,并将危机转化为组织能力升级的契机。对于王辉和阿维塔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