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用“fulsome”一词谈稀土,美国记者听懵了

10月15日,在美国财经媒体CNBC主办的“投资美国论坛”上,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了美国应对中国稀土政策的打算:

“好消息是,当前正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来自全球的同行都齐聚华盛顿。我们将同欧洲盟友、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以及亚洲的民主国家展开深入磋商,形成一个 fulsome、集体的回应。”

Good news is that this is IMF Week. All my counterparts are here. We’re going to be speaking with our European allies, with Australia, with Canada, with India and the Asian democracies. And we’re going to have a fulsome, group response to this. (CNBC)

CNBC主持人当即追问: 什么叫“fulsome response”?这啥意思?

What is a fulsome response? What does that mean? (CNBC)

不少权威英文词典只列出了“fulsome”一词的负面释义:

500

内容更详尽的《兰登书屋韦氏大学英语词典》告诉我们,“fulsome”最早的意思就是 full/abundant(全面的、充分的),语义积极正向;但随着时间推移,几百年间,这个词曾“几乎只用作负面”,形容“令人生厌”或“过分”而近伪的夸赞。《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词典只保留这一负面释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显然,贝森特此处用的是“fulsome”的最初本义,意指“全面的、充分的回应”。在今天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偶尔也会看到“fulsome backing(全面支持)”等类似用法,沿用的也是原义。不过,这种“正向用法”仍有争议,有些词典甚至特别注明:“此用法有些人反对(usage objected to by some)”。

这也就难怪CNBC记者听后有点懵了。

词语的“usage(用法)”总在不断演变,而词典只是记录者,未必总能追上语言的演进脚步。有的词(或某个释义)也许会慢慢淡出,也有的会“起死回生”,甚至逆转褒贬。学语言、学翻译,归根结底都要走进语境、贴近现实,千万别陷入那种如倔驴般的“本本主义”。

面对记者的追问,贝森特也没有正面解释“fulsome”的确切含义。毕竟,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几分模糊。他答非所问地表了表决心,顺势夸了夸领导英明:

“我们有很多可以施加影响的杠杆,针对他们急需的产品,也能造成同样的打击。...... 我们将捍卫主权,西方盟友也会如此。当前的投资热潮,部分源于特朗普总统推动的产业回流,而这种回流具有战略意义。我们并不想与中国脱钩,我也不认为他们真的想脱钩,但稀土出口管制就是一种脱钩的信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