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肝癌晚期为何坚决不去北京治疗?死后答案揭开,让人感慨
在共和国灿若星河的开国将领之中,许世友将军绝对是性格极其独特的一位。他早年曾在少林寺习武的经历,在今天听来充满了传奇色彩。自从投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从红军时期一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许世友将军参与指挥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可以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那种刚正不阿的脾气,以及同毛主席等国家缔造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一直被后世之人所津津乐道。不过,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许世友将军晚年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在当时甚至一度被人们看作一个谜团。
一、为何坚决不肯去北京?
新中国成立之后,许世友曾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南京军区司令以及广州军区司令等多个关键职位,不过他的晚年岁月主要是在南京度过的。许世友生于1905年的2月,到1985年时,他已是80岁高龄。尽管有着少林习武的底子,但战争岁月留下的艰苦烙印,加上他烟酒不忌的生活习惯,让他的健康状况出现了很大问题,肝硬化带来的病痛时常折磨着他。
许世友将军(右)
1985年的春天,南京军区的医护人员在为许世友做例行体检时察觉,他的肝硬化已经发生了癌变。肝癌这种疾病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极为致命,更何况是在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40年前呢?因此,南京军区的领导立刻找到了曾是许世友老部下的聂凤智,希望他能去做这位老首长的思想工作,说服他前往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接受更全面的检查与治疗。没想到当聂凤智夫妇登门拜访并说明来意后,等来的却是许世友干脆利落的拒绝。
许世友究竟为何不愿去北京治病呢?针对这个问题,他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回答。后来,301医院的专家们专门组成了一个医疗小组,长期驻扎在南京为他提供治疗。专家们还是反复劝说他去北京接受治疗,毕竟那里的医疗设备更加先进,可许世友却说出了一些例如“京城马路太窄”“北京人多,跟人吵嘴会输”之类的荒唐话,让人听了既好笑又无奈。于是,这个问题在当时就成了一个无人能解的悬案。
二、真相揭晓,令人动容
对肝癌有所了解的读者们应该都清楚,这种病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许世友虽然是戎马一生的铁血将军,但在他生命最后的这大半年里,也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留院期间,这位80岁的老人甚至一度出现了伤害自己的举动,他曾在病房的卫生间里用头“砰砰”地撞墙,也曾想用毛巾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来医护人员更是在他的病床下面找到了一支手枪。但即使被病痛折磨到这个地步,许世友依然死活不肯去北京治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直到1985年10月许世友与世长辞之后,世人才终于知晓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不想死后被火化,而是希望回到故乡进行土葬。
影视剧中的老年许世友
这里就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丧葬习俗改革。1949年建国伊始,在建设全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中,除了政治与经济层面的革新,党和国家也把移风易俗的工作提上了日程。一些源于旧社会、被视为封建迷信且不文明的习俗需要被革除,这其中就包含了传统的土葬安葬方式。1956年,由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者牵头,倡导实行火葬,并在国内主要城市开始规划建设火葬场。在那份《倡议书》上,毛主席、周总理等绝大多数领导人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但许世友当时却没有签名,他还特意找到毛主席,当面表达了自己对火葬的不接受。在此之后,推广火葬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许世友的个人意见也就被暂时搁置了。到1985年的时候,除了部分偏远地区之外,全国范围内基本上都已全面推行火葬制度。
许世友将军剧照
许世友当然也明白这个大环境,但他的固有观念始终没有改变。1985年,当许世友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就亲笔给中央写信,郑重表达了自己期望被土葬的最后愿望。许世友难道是一个思想僵化、迷信守旧的人吗?当然不是!他坚持土葬的理由其实非常感人。许世友觉得,自己活着的时候为党和国家献出了全部忠诚,死后则应当为父母尽孝。许世友年少时就离开家,后来投身革命更是浪迹四方,能陪伴在双亲身边的时间极少。即便是在建国以后,许世友的母亲也是一个人生活在新县的老家,并未与儿子住在一起,而许世友能回乡探望的机会也屈指可数,所以他对母亲一直深怀愧疚。因此他请求土葬,就是想把自己的坟墓安在母亲墓旁,以此方式继续陪伴母亲。许世友之所以固执地不肯去北京治病,正是因为他担心万一在北京离世,那自己的身后事就完全“由不得自己”,会被直接送去八宝山革命公墓了。
资料图:许世友将军的母亲
许世友的这个特殊请求能够被批准吗?当他的信件被送到中南海后,确实也让负责处理此事的几位同志感到为难,毕竟火葬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这封信最终还是呈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中,作为一同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走过来的老战友,邓小平对许世友的这份情怀还是相当理解的。最终他用八个字做了批复:“照此办理,下不为例”。后来在许世友逝世之后,王震同志代表中央亲赴南京,他带来了关于许世友土葬请求的最终决定:“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这七个“特殊”,既是对许世友土葬申请的正式批复,更是对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所做的最好总结,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盖棺之论了。
许世友将军之墓
文史杂谈
最终,在1985年11月9日的凌晨时分,于许世友将军的故里新县徐家洼,将军的灵柩被悄悄地安放入土,墓地旁边就是他父母的安息之所,许世友的遗愿终究还是达成了。与灵柩一同埋入地下的,还有几样他生前的喜爱之物作为随葬品,这其中包含了将军生前一直佩戴的欧米茄牌手表、常用的收音机,以及他一辈子都离不开的茅台酒和心爱的猎枪。
参考文献
陈枫:《十大将军》,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文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