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的白百何,还有野心
作者 | 进行曲
来源 | 最人物
白百何,一个快被内娱遗忘的名字。
9月,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罗目的黄昏》摘得最佳影片奖。10月,《春树》又入围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两部影片的女主角,都是白百何。
导演张律最初请她出演《春树》,对她的表演很满意,才有了《罗目》合作。时隔多年,白百何重回大银幕。
14年前,《失恋33天》以850万成本斩获3.5亿票房,27岁的白百何由此成为内地“小妞电影”的代言人。
此后,《被偷走的那五年》《滚蛋吧!肿瘤君》《捉妖记》等作品接连上映。若不是2017年那场“出轨门”,她或许早已成为内娱首位“百亿票房女演员”。
白百何的表演生活化、自然松弛,带着一股轻盈的幽默俏皮,让人很难不喜欢。
她的角色也很难标签化,不是大女主,也不是小女人。她演绎的都市女性,与观众一同经历了从爱情到自我,从迷惘到成长的探索过程。
从被动依附的花朵,到敢于追求的野心家;从陷入爱情的恋爱脑,到清醒独立的职场女性。白百何饰演的每一个人物都不完美,却又真实可爱。
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总能给人希望与力量。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拥有很强的主体性。
如今,41岁的白百何,生活里她保持低调,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经再婚并生下了小儿子。
作品里,她也是隐于生活的普通人。虽然不需要重回所谓的“事业巅峰”,但依旧带着上行期的那股劲。
沉寂许久的白百何,在内娱女演员迎来高光的2025年,悄然归来。
9月底,她主演的两部电影《罗目的黄昏》和《春树》接连传来好消息:一部已评选为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一部刚刚入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有望角逐最高奖项。
《春树》剧照
这两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张律,一位深耕文艺片的中国朝鲜族导演。
二十年里,他的作品先后入围威尼斯、洛迦诺、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从早期的边境叙事,到都市男女情感,再到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刻描摹,他十分关注人内心的裂隙和微光。
张律的电影风格很淡,但对表演要求很高。演员要卸下过往表演外壳,依靠细微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传递角色的疲惫与迷茫。
这种创作理念,让他偏爱有故事感的演员。辛柏青、田壮壮、倪妮,还有韩国的朴海日、文素利,都是他曾合作的对象。
因此,这次邀请白百何连演两部电影,并非偶然。她身上那种“没有表演痕迹”的感受型演绎,和独有的故事感,恰好是导演最想要的。
白百何在釜山电影节
据说《春树》最先拍摄完成,张律对白百何的表现非常认可,随即邀请她继续出演《罗目》。
从题材和人物设置来看,这两部片子与白百何此前在都市青春片中的形象,有着明显不同。
《春树》以女主的名字命名。北漂十年后,春树回到老家成都,却在熟悉的地方产生迷失,这是当代年轻人共有的回乡体验。影片跟随春树的步伐,探讨如何与故土和自我达成和解。
《罗目》则把视线投向西南小镇。女主角小白收到消失很久的男友寄来的明信片,踏上追寻情感的旅程。通过她在小镇上遇到的各色人物,展现普通人的生活伤痛。
《罗目的黄昏》剧照
白百何不再是昔日都市片中那个灵动活泼的形象,她是失意者、边缘人,带着一种漂泊感和对身份的迷茫。
漂泊、迷茫,似乎某种程度上映射了白百何这几年的公众处境。
自2017年的那场风波后,白百何长期被“婚内出轨”的标签所困扰。尽管陈羽凡曾发布声明澄清,二人在2015年就已离婚,但她的公众形象遭受重创。
随之而来的,是一蹶不振的事业。每次出现,舆论对她或同情或嘲讽,关于资源殆尽、被封杀的传闻此起彼伏。
可事实是,这个84年的花旦,选择了低调前行。她已再婚并生下了小儿子,与父母同住,偶尔在微博上分享平淡的一日三餐四季。
她现在的丈夫是导演张思麟,曾执导过《我的真朋友》《那年青春我们正好》等系列都市剧。据说二人是大学同学,双方经历过各自婚姻后,再次相逢。
白百何和小儿子
这次接连出演多部小成本文艺片,可以看出她继续保持演员事业的野心。
从小成本商业片到如今在国际影坛上斩获关注,白百何的戏路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广阔。既可以在都市题材中占据位置,也能在含蓄的文艺片中完成自我转换。
也许,这正是她的魅力之处。既不是大女主,也不是小女人,更没有所谓的天花板。
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白百何选择以作品回应,是她当下最实际也最有力的回声。
14年前,电影《失恋33天》横空出世,成为当年最意外的票房黑马。
这部仅耗资850万的小成本电影,打败同期上映的《速度与激情5》《窃听风云2》《非诚勿扰2》等国内外大制作,斩获3.5亿票房。27岁的白百何,一举夺得百花影后。
那一年,观众认识了这位名叫“黄小仙”的女生,她任性活泼、追求时尚、看似独立却对生活充满迷茫。
《失恋33天》剧照
白百何用一种极具生活感的表演,将都市女性的脆弱与坚强拿捏得恰到好处,也让她成为国产“小妞电影”的首席代言人。
“小妞电影”这一概念源自上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普遍认为起始于奥黛丽·赫本的《蒂凡尼的早餐》。
赫本饰演的年轻女性,浪漫独立、却也孤独敏感。这类女性角色,成为日后小妞形象的模板。
后来《公主日记》《律政俏佳人》《穿普拉达的女王》等影片不断延展这一主题,但都围绕女主角如何在爱情与事业、自我与社会之间寻找平衡。
《穿普拉达的女王》剧照
“小妞电影”的风吹到国内,与“她经济”崛起密不可分。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有独立消费能力的都市女性,喜欢细腻的情感叙事,喜欢不服输、有生命力的角色。白百何的脱颖而出,正是迎合了这股潮流。
其实早在白百何之前,章子怡、周迅、汤唯等人都出演过类似题材,但这些大花往往带有一种距离感。
而白百何的接地气,恰恰消解了这种距离。
她诠释的失恋痛苦、职场困境、友情摩擦,都是当代女性真实生活的投影。对观众而言,她们想象中在大城市打拼的自己更接近白百何,而不是章子怡周迅。
《非常完美》章子怡剧照
提及白百何,绕不开王珞丹。
她们像“内娱双生花”,不仅长相相似,戏路也相仿。坊间甚至有言,白百何的出现,加速了王珞丹的消失。
毕竟,白百何未火之前,“小妞”市场几乎属于王珞丹。
2006年,王珞丹出演《奋斗》中敢爱敢恨的“米莱”一角,深受观众喜欢。随后,又主演《我的青春谁作主》,饰演个性叛逆的“钱小样”,当时赵宝刚导演还叫来了在家看孩子的白百何,出演其中的一个小配角。
2010年,王珞丹主演的《杜拉拉升职记》播出。凭借此剧,她获得白玉兰最佳女主,还评选为第三届金鹰女神,与黄圣依、杨幂、刘亦菲并称“四小花旦”。现在在看,当时已然是王珞丹的事业顶峰。
《杜拉拉升职记》剧照
很快,白百何和王珞丹开始了“命运交换”。
2011年,《失恋33天》上映后,白百何凭借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完成逆袭,在黄渤、王宝强等男演员占据票房高位的时代,她成为首位以女性视角撑起票房的女演员,中国商业片的女性观众数量也开始反超男性。
此后,在京圈资源的加持下,《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接连上映,票房也接连破亿。
《分手合约》剧照
而王珞丹选择“去小妞化”,开始尝试古装和文艺片角色。一会儿出演《卫子夫》,一会儿又扎进《后会无期》,但也没有掀起太大水花。
2015年暑期档,白百何主演的《滚蛋吧!肿瘤君》和王珞丹主演的《宅女侦探桂香》同一天上映。首日票房前者4120万,后者810万。白百何彻底坐稳了“内娱票房女王”的宝座。
《滚蛋吧!肿瘤君》改编自漫画家熊顿的真实故事。熊顿生前曾点名希望白百何饰演自己,她身上那种明亮真诚、又略带笨拙的气质,与角色天然契合。
“我是熊顿,狗熊的熊,牛顿的顿”,这句俏皮又乐观的的出场介绍,带出了幽默轻松的电影风格。
白百何用轻盈的方式演绎了沉重的主题,展示了对抗癌症、对抗命运的乐观姿态,让人笑中带泪。
《滚蛋吧!肿瘤君》剧照
白百何非常聪明,她清楚观众爱看什么,也深知自己擅长什么。
“我是比较顺其自然的人,我很愿意把我所擅长的‘小妞电影’一部部演下去。经过我的积累,慢慢有能力去塑造其他的角色。”
当然,白百何并非只会演“可爱的小妞”。
她在早期电视剧《家的N次方》中饰演媒体策划“赵雯”,是一个实打实的野心家。出身普通,却对名利和上层生活有着强烈渴望,不遮掩不伪装,直言“拿下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为此穷尽一切手段。
她也贡献了许多犀利台词。比如,“太多人都在追求名利,但是又有太多的人不承认自己在追求名利,还指责别人在追求名利”。
《家的N次方》剧照
在女性角色必须有缘由“黑化”的当下,这种坦率又锋利的角色,已经十分罕见。白百何把角色的攻击性和真实感结合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反派配角,也不招观众讨厌。
难怪有前辈评价白百何,“什么台词从她嘴里说出来,都是成立的。”
如果没有2017年的“出轨门”,白百何或许会成为首位突破百亿票房的内地女演员。当时有言,只要是白百何的电影,票房都不会差。
确实如此。仅在2015年,白百何主演的电影就狂揽30亿票房,其中《捉妖记》近17亿,《滚蛋吧!肿瘤君》5亿。《私人订制》《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多部作品票房也纷纷破5亿。
她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都市情感片的市场,一度稳居内地女演员票房第一位,力压杨幂、刘亦菲、倪妮等同辈女星。
那些年,她出现在各大奖项的提名名单上,与章子怡、颜丙燕和许晴等人同台角逐。2016年,白百何凭借《滚蛋吧!肿瘤君》打败巩俐的《归来》,夺得华表奖影后。
白百何获得第16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
她的事业如日中天,直到2017年4月。
当时,白百何与靳东主演的《外科风云》即将开播,这是正午阳光出品的大制作,她有意借此尝试转型。
在宣传现场,白百何保持一贯的自信与幽默,谈及家庭和丈夫陈羽凡时,也不忘秀一波恩爱,一口一个“我们家陈老师”,甜蜜依旧。
结果不久,一记重锤从天而降。
狗仔卓伟爆出“白百何泰国约会男模”的视频,瞬间登上热搜,白百何被打得措手不及,成为全民吃瓜对象。她苦心经营的“恩爱夫妻”人设,一夜崩塌。
几天后,陈羽凡出面发声,称两人早在2015年就已经协议离婚,并宣布“无限时退出娱乐圈”。随即,白百何发文承认离婚。
至此,曾经被视为娱乐圈典范的“美女与野兽”爱情神话,彻底破碎。
回顾他们的过往,白百何与陈羽凡的故事,曾是一段被津津乐道的浪漫佳话。
2004年,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读大二的白百何,因参演《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结识陈羽凡,两人在剧中饰演情侣。
初见时互相看不顺眼,后来陈羽凡教白百何弹吉他,白百何常给陈羽凡送饭,感情逐渐升温。戏杀青时,两人抱着哭了好几个小时。
临别前,白百何率性表白:“我和你在一起,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因为我和你在一起感觉很幸福”。被打动的陈羽凡,不顾家人反对,和她走到一起。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照
2006年,刚毕业的白百何嫁给陈羽凡,那时她坚定地认为,“感情至上,我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要嫁给他。”
婚后,她甘愿做一个全职太太,每天买菜做饭、打理家务、照顾孩子、组织家庭聚会。她觉得这种生活“很酷”。
命运的转折往往悄无声息。随着演艺事业的展开,白百何从贤妻良母转型为职业女性,她身上敢爱敢恨、真实又锐气的气质,打动了很多观众,乃至后来成为票房女王。
成名之后,她依旧坦率,“小女人有什么不好?女强人得罪谁了呢?全职主妇就代表没能力吗?女汉子吃你们家大米了?”
人们看到的,是当红女星和实力歌手间的美满爱情。
白百何和儿子
可惜,娱乐圈的爱情,真真假假,最后都变成商业考量的一环。
在事件曝光之前,白百何仍在公开场合维持着家庭和睦的形象。对外而言,维持这种人设,能够带来更多的合体代言、综艺邀约和品牌机会。
直到离婚新闻爆出,网友才发现,当初二人在综艺里的有爱互动,其实私下早已陌路。
比如,在2016年的《跨界歌王》中,白百何曾临时向陈羽凡求助,视频中他一字一句教她唱歌。节目播出后,两人还在微博上演“隔空互动”。观众磕到夫妻间的糖,其实都是二人的商业表演。
同样,在一同录制的《奔跑吧兄弟》中,二人在镜头前配合默契、嬉笑打闹,维持表面和谐。在其中游戏环节,俩人互相开的玩笑,很可能是真心放的狠话。
毫不留情地泼水环节
子弹一直飞到2018年,这场“离婚出轨门”迎来大结局。
陈羽凡因吸毒被拘留,且被曝早有同居多年的女友。公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出轨的并非白百何。
舆论风向急转,昔日的责备变成同情,人们开始心疼那个被误解的女人。理解来得太迟了,白百何的事业遭受重创,几乎所有的商业代言与时尚资源被暂停。
尽管她后来淡然表示,这件事对生活影响不大。
但更现实的是,那个曾经距离“百亿女演员”只差临门一脚的白百何,再也没能回到巅峰。
风波过后,白百何几乎拒绝了一切非必要的露面,外界一度认为她在内娱消失了。
殊不知,这个曾在上行期一路高歌的花旦,并没有就此退场。“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如果再有暴风雨刮过来,我会很淡定。虽然艰辛,但我还是可以前行。”
在不被注意的角落,白百何选择挑战更具现实质感的题材,用角色回应命运。
只是,那个“单枪匹马就能撑起票房”的时代,终究一去不返。
电影《门锁》打着“白百何蛰伏三年后复出”的旗号,聚焦独居女性的安全问题。片中,白百何精准捕捉到角色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遗憾的是,影片为了追求惊悚效果,加入太多追车、枪战、爆炸等商业元素,稀释了女性议题,讨论流于表面,口碑扑街。
《门锁》剧照
《妈阁是座城》是部野心很大的作品,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由李少红执导。白百何加盟此片,足以看出她想转型的决心。
但叙事松散、剧情删减、逻辑混乱等硬伤,让这部本应展示赌场风云的众生相,仅在及格线徘徊,票房更是不如预期。
但白百何的表现是好的,还凭借此片提名金鸡影后。
她饰演的“梅晓鸥”,是游走在赌场边缘的叠码仔,一个憎恨赌博却以此为生、精明干练却在情感里屡屡受伤的女人。这种拧巴的角色极难拿捏,很容易演成“圣母”或者“恋爱脑”。
白百何则演出了爱到极致的倔强,被命运推搡的自我挣扎,集明媚、冰冷与隐忍于一体。
相比之下,她转战剧集的表现,收获了一波好口碑,观众纷纷感叹,“白姐回来了”。
从《骄阳伴我》到《欢迎光临》,白百何就没演过受气的角色。那个曾经青春肆意的小妞,即便人到中年,依旧带着一股潇洒与自信。
如今,她没有了小妞的迷茫,也不再被标签定义,尽显中年女性的清醒与自省。
在《骄阳伴我》里,她直面中年女性的多重困境,年龄焦虑、婚姻破碎、职场性别偏见。她也不再追求浪漫的邂逅,而是渴望一段相互治愈、共同成长的关系。
《骄阳伴我》剧照
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中,她将“女性困境”诠释得恰到好处。
她饰演的妻子,从婚初的甜蜜期待,到婚后的疲惫麻木,再到绝望中的自我觉醒,情绪递进自然流畅。
特别是在那场面对丈夫鼾声的戏,从凝视、崩溃到轻轻离开,白百何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却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心理独白。她那种静默的力量,比哭喊更有力。
《听见她说》白百何单元剧照
如此看来,白百何已经没有所谓“演技天花板”的限制,完全是一种生活流的真实。
作为女性,她早早经历了婚姻、母职与人生抉择。作为演员,她曾以“小妞电影”开创一个时代,又在光环散尽后学会抽身。
她不执念于过去的辉煌,也不惧面对新的起点。
曾有影评人这样写道:“白百何转身后,中国小妞电影的时代几乎没落沉寂。但小妞不是离开了,而是远行了。”
这句话像是一种注脚,也是一种告别。
从“小妞电影”到中女时代,白百何经历过舆论风暴与事业低谷,她的表演愈发内敛,也更具情感深度。人们看见了一个女星在时间里的成长。
如今,她正以另一种姿态回到光影世界,不再是单纯的票房数字,而是用作品重新定义自己。
那个曾被误解、被围观、被质疑的白百何,她无需再回到人们口中的“事业巅峰”,只要能继续走下去,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