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首西方对大陆管理人才的成功封锁
当我于2010年被地位如美国中组部的猎头公司海德思哲,按西方商界高管惯例从上海安排到巴黎,出任法国当时独领世界建材领域高科技风骚的百年老店,拉法基集团副总负责亚洲战略时,很惊讶地发现法国中大型企业中没有一个大陆背景的华人,担任中层部门经理甚至更高管理岗位。
后来作为全球合伙人加入了美国中组部海德思哲,在巴黎负责欧洲运营业务经常往返巴黎伦敦两地,才发现二战战胜国商界精英有个不言而喻的默契,就是对大陆背景的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生,聘用原则只为在中国大陆牟取直接商业利益,即便在海外录取聘用,原则也短期培训后就派遣回大陆负责技术营销和公关。这也是为何无论是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数十万大陆留学生,在英法美本土没有机会不能被系统地作为全球核心管理团队,予以培养磨练提拔重用的原因。本人和当年第一位进入华尔街大陆背景华人,我的初中同学Donald Tang纯属“漏网之鱼”,作为大陆背景华人在西欧和华尔街精英圈完全是珍稀动物类,能得以跻身主流企业全球管理团队,纯属天时地利人和的百年难得机遇和侥幸。环顾西欧北美,在美国德国法国主流企业全球管理团队,参与日常运营管理决策的大陆背景华人,也许本人孤陋寡闻,但还真没能遇见看到甚至依托人工智能平台能搜寻到。
所以大陆改革开放40多年,相比美国为首西方对大陆派遣留学生在理工科领域人才培养和为人作嫁,法美英在工商管理人才方面的默契防范制约,确实有效且成就斐然。无论是华为孟晚舟一脸懵逼在加拿大被请君入瓮,还是当下娃哈哈集团宗馥莉黑白分明挂印辞职,抑或是我曾经的球友郑永刚400亿企业集团,数月就被其长江商学院毕业娇妻遗孀搞得灰飞烟灭,探索背后究竟都是大陆一流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缺乏国际化商业环境职业高管必要的,经验能力积累和培育成长后的全球视野格局。
相比海归高科技人才对大陆近年科技领域狂风暴雨般对美国为首西方赶超的贡献,大陆主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现状是,中国股市始终原地打转,大陆市场内卷无比,企业出海被要求征税以维护海外市场价格稳定和股东效益,决定性因素。据本人的观察了解,大陆企业在德国的并购,原则都实现了技术和产品能力的嫁接大陆,社会效益远大于股东效益。但是中方作为控股方对管理决策的参与,99%实现不了最后只能依赖于阅读财务报表,如同当下闻泰科技对其荷兰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管控一样,有个一把手但是核心管理团队的另外三位荷兰主管完全不和中方同心同德,背地里携手荷兰政府先架空,然后公然剥夺了中方的实际管理权。
撇开政治因素,就事论事这背后的管理团队经验能力差异,应该是当下中国出海企业家,最应该看清且亡羊补牢的刚需。作为一个在美国成熟跨国运营环境成长起来的高管,本人被系统全面培养磨练,经历了西方商界精英完整的成长过程,有了从一流高校毕业入职到全球独当一面管理者的完整履历。从经验能力积累经历了完整5个阶段:第一是分析问题定性定量找到关键问题所在的能力;第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专业知识和专家人脉等资源;第三是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项目管理运筹学系统工程能力等;第四是销售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客户合作伙伴决策者的沟通谈判能力;最后是创造价值的能力,如为自己个人为团队成员,为老板及其家族为企业整体和最重要客户及其关键决策者。
所以当如德国机器人企业库卡被美的收购时,中方投资决策者所关注的是确保对库卡产品技术的全面掌控嫁接,而德方当时管理团队核心人物所关注的是如何把个人价值最大化,双方各取所需交易就很快被达成了。问题始于中方任命派出一把手后,他没有依托上述5个层面在企业核心领域的人事渗透,和德方现有核心管理团队的交流完全出现错位,如德方在谈如何开展营销创造价值,而中方格局依然停留在解决具体问题和管理解决问题;面对如此素质能力错位,德方核心管理团队起初会无所适从,然后就短期行为阳奉阴违架空中方一把手,着眼于将自己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此一来库卡企业管理当下的现状,就是中方高高在上只能依赖财务报表,日常运营完全失控于德方管理团队,中方参与贡献几乎全无,这在德国相关行业生态圈已尽人皆知。
孟凡辰博士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于上海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