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胖”的小肚子,如今成了性感象征?

500

最近,“微胖”突然又成了审美圈的香饽饽。

但这次的风向和前几年的“白幼瘦改良版”不同,焦点格外具体:不再是模糊的肉感可爱,而是精准落到了曾经被视作“缺陷”的地方——小肚腩。

500

关于小肚腩的论战?

曾经,社交媒体的审美法则相当严苛。

A4腰、漫画腿、直角肩……每一项都是需要努力达标的KPI。

任何不符合“纸片人”形象的体征,从柔软的小肚腩,到有肉感的大腿,再到圆润的手臂,都被视为需要解决的身材瑕疵。

500

而现在,“叛乱”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

粗壮有肉感的大腿,被赋予了“蜜大腿”的爱称。

最难减的“拜拜肉”也找到了自己的拥护者。

他们认为,柔软圆润的手臂线条,自带一种慵懒和亲和力,比棱角分明的“直角肩”更显得温暖与真实。

500

但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曾经被千方百计隐藏的小肚腩。

网友给它起了一个神圣又浪漫的名字:“维纳斯肚”,把它从“缺陷”,直接拉到了经典美学的阵营里。

他们大胆表达对柔软触感的着迷,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性感和可爱。

500

在关于小肚子讨论的评论区,甚至不乏“想将头埋进去”“感觉非常安心和治愈”等发疯文学式的赞美。

他们高举起“反对幼瘦审美霸权”的旗帜,不再将小肚腩视为敌人,而是将其追捧为健康、自然甚至性感的象征。

500

为何突然成为性感象征?

如果要为微胖美学寻根,最权威的源头莫过于古罗马的维纳斯雕像。

腹部有柔软的起伏,手臂与大腿饱满而有力,全身洋溢着丰饶的生命力。

纵观艺术史,从鲁本斯笔下肌肤如珍珠般光泽、体态丰腴的女神,到提香作品中慵懒优雅的宫廷贵妇,丰腴之美,一直是西方经典艺术的传统。

而今天被视为完美的骨感,在漫长的美学长河中,或许才是短暂的异端。

500

对微胖的偏爱,或许也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

柔软的触感天然会给人关于“依恋”与“安心”的联想。

就像我们童年时渴望拥抱的毛绒玩具,能唤醒被保护、被接纳的安全感。

这能追溯到弗洛伊德阐述的俄狄浦斯情结:对原始温暖与庇护所的向往。

500

而且,大家也渐渐厌倦了焦虑的精致。

紧绷的束身衣、饥饿的节食食谱、严格的运动计划,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束缚,更是心灵的疲惫。

于是,追求松弛感的生活方式开始流行。

而微胖的身体,恰恰是其最直观的体现:不紧绷、不较劲,坦然接受生命的自然状态。

柔软的小肚腩,有肉感的大腿,不再是自律的反面,而是与自我和解的代表。

500

女性主义思潮的普及,也让关于“身体主权”的讨论日益深入人心。

女性开始反男凝,拒绝成为被男性目光审视和评判的客体。

500

白幼瘦常与柔弱、需要被保护的特质绑定。

而微胖的、有肉感的、充满力量感的身体,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有主体性、自我掌控感、不取悦他人。

500

男性更喜欢微胖?

这场为小肚腩“正名”的运动虽然参与者众,但如果要更进一步划分人群,还是男性居多。

难道是男性更喜欢微胖身材吗?

其实确实是这样,女性追求瘦,而男性则喜欢丰满一点的。

在这方面,日本就做过很多类似的调查。

500

对于很多女性来说,越瘦越美,芊芊细腰,口若朱丹,缓缓细步,精妙无双。

但是,从男生的审美角度来说,面对同样身材不够标准的两个人,一个偏胖一个偏瘦,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偏胖一点的。

500

从进化心理学看,微胖身材确实更符合男性审美。

因为在物资匮乏的远古时代,女性的微胖身材,尤其是丰腴的臀部与腹部,是营养充足、生命力旺盛、具备卓越生育潜力的直观信号。

500

在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中,男性的情感表达也常受到抑制,内心对于安全感与慰藉的渴望实则更为强烈。

微胖身材所特有的柔软曲线与温和质感,在视觉与想象层面,都构成了一种强烈的 “安心”信号。

与棱角分明、需要极度自律维持的骨感身材相比,一个圆润、柔软的身体,更像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因为它承诺了一种包容、舒适与放松的亲密关系。

这种情感上的回归与依恋,能给予男性深层的心理满足。

500

人类的本能,本就是欣赏多元与丰富。

微胖美学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取代了旧标准,而在于它勇敢地拓宽了“美”的边界。

最美的身体,永远是那个被你真心接纳与热爱的身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