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的风头,被她抢了?
作者 | JOY
来源 | ins生活原创
FIGURE 10/15
内娱,有自己的“疯女人”。
看完《许我耀眼》,有人再一次爱上赵露思,也有人迷上了“豪门婆婆”温峥嵘。
多少人在她端着茶杯抬眼一瞥里“直接窒息”。
没有台词,仅靠一个眼神,就把豪门婆婆人设稳稳立住。
贵妇聚会时,温峥嵘女士的气场直逼两米八。
顶着一张“顶级财阀脸”,让人又爱又怕。
助攻儿子追回许妍时,不少观众被她探头探脑的表情吊成翘嘴。
恨不得冲进屏幕,摁着两主演的脑袋让他们赶紧复合:
“为了这样的婆婆,这婚也得复!”
都说好的角色互相成就,温峥嵘演活了这个角色,也让她迎来了中年翻红。
随着一波波考古进行,网友发现——
这姐不仅戏里疯,戏外更疯。
戏外“人间魔丸”
看过温峥嵘直播的,都会被她的两幅面孔震惊到。
剧里的她有多狠,直播里就有多憨。
带着39元一套的假翡翠上直播,顶着浴帽在镜头前跳舞。
一旦上了直播间,她就如入无人区一般,E到可怕。
不少人在她的直播间里找不到退出键,只因她像极了自家那个有点脾气,有点性格,却不做作的小姨。
上一秒还在和网友介绍零食,下一秒就开始爆金句——
“我最讨厌装的人”。
说完火力全开,嘴巴一开一闭啥都往外抖落。
“有的人硬要把普通鸡爪吹成米其林味道,装什么高级。”
“有人聊天开口就是奢侈品、新款,秀什么优越感。”
不喜欢成年人“绕山绕水”的她,就差把直爽二字贴在脑门上。
“小姨”的反转魅力还不止这些,20岁刚出头的她就是学校里出了名的“魔丸”。
前有半夜回宿舍点蜡烛卸妆,差点把宿舍烧了;
后有海清“卖血”请她吃烤鸭,她还要追问一句“这血一年只能献一次吗?”。
也难怪二人至今仍是闺蜜,毕竟当年可是“过命的交情”。
上大学时,温峥嵘就算面对自己的大学班主任黄磊也毫不手软。
为了换一张演唱会门票,假借由头要来黄磊签名照,反手一换,简直不要太嗨。
因为黄磊经常加课耽误她周末约会,直接冲去停车场踹他的车胎,警报一响,学校下令——
黄磊,车不准停在学校里。
课上不成了,谈恋爱自然也就顺利了。
大学期间,为了和初恋约会,温峥嵘没少半夜翻墙出去。
即使面对黄磊的训斥“再玩就把你‘甄别’(开除)出去”,她也没在怕的。
就这样,初恋成了丈夫,两人结婚20多年恩爱至今。
不少人入坑她的直播间,正是因为她分享和丈夫的故事。
刚当演员那会儿,为了陪她辗转剧组,丈夫放弃了事业,每天就等她收工,给她按摩脚。
他会喊他“小东西”,只要她开心,天塌下来也脸色不变。
他也会用讲迪士尼故事般的方式开导她,无论事业如何起伏,都做她有力的后盾。
他把她宠成了“公主”,她也可以更有底气地去做想做的事。
戏里“疯女人专业户”
演戏,便是温峥嵘这20多年来最想做好的事。
2005年,她凭借一张“不好惹”的脸,拿下《错爱一生》里任性跋扈的顾忆罗一角。
剧中,阴差阳错成为富家女的顾忆罗,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不择手段消灭证据,阴暗又疯批。
还记得小时候看剧,被她眼角的花纹和狰狞的表情吓得够呛,至今仍是童年阴影。
所谓一角成名,顾忆罗的成功,打开了温峥嵘演恶女的戏路。
以至于演恶女太多,连母亲都问她“你这么乖、这么简单的人,为什么老演那种蛮横的坏女生?”。
对此,温峥嵘倒是有自己的一套“巧克力蛋糕理论”:
“演员这个职业就像蛋糕,可以切成很多块,有各种不同的味道。巧克力味的必须是我,草莓味别找我,不可能所有味道都是我,我就把巧克力味做好了就行。”
能把“恶女”演到极致,又何尝不是一种实力?
就这样,私下自带喜剧氛围的她,演了20余年的恶女。
细数她的每个角色,几乎每个都能提名“内娱疯女人”排行榜。
《千山暮雪》里,她是神经质的慕咏飞,为了和男主结婚不择手段,最后把自己搞崩溃;
《永夜星河》里,她是霸气侧漏的赵太妃,不动声色地就把狠事办了;
《真相》里,她饰演的宋锦秀,为了杀人灭口,连带着儿子也一并误杀......
为了拍好这些狠角色,温峥嵘是圈内出了名的“戏疯子”。
早年,出演《边城浪子》中被强暴的寡妇,她绝食三天,把虚脱感刻进自己的身体里。
以至于表现太过逼真,出现了“她为了入戏服用药物”的传闻。
演《雁回时》的时候,她给角色写了十几万字的人物小传,比剧本还厚实。
上戏后,她因为入戏太深,入手抓刀刃直至满手是血,演完才反应过来。
坐着轮椅怒吼命运不公那场戏,温峥嵘在自己房间里演了50遍,开拍后直接爆发一遍过。
参加《演员请就位2》时,她因为表演导致脚部骨折,脚腕肿得像馒头。
但不甘心自己B的评级,驻着双拐也要完成比赛。
对她来说,演员可以把腿折在舞台上,但不能把戏扔了。
这大概就是老一辈演员的狠劲儿和执着,一句“戏比天大”绝非说说而已。
拍《半步之遥》时,由于剧组赶进度,温峥嵘一天拍了30多场戏。
事后,她在车里哭了,不是因为累,而是觉得自己的戏“损失”了。
“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拍完,我觉得自己没有演好。”
因为对表演的印象和痴迷,所以不敢怠慢任何一场戏。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能够在短剧偶像剧满天飞的时候,仍看到如此用心的表演,正是温峥嵘二十多年和自己较真儿的结果。
就像她自己说的:
“红不红是命,但演不演是我定的。”
做自己的“峥嵘”
就像她妈妈给她取的名字——峥嵘,像高山一样坚韧。
从小,温峥嵘就是个主意正、脾气倔的姑娘。
小时候,母亲希望她学拉小提琴,走音乐道路,但她不乐意。
每天家里总能上演一出“边拉边哭”的戏码,直到琴弦都拉断。
有一次,因为不想上小提琴课,她拿着琴盒就往楼梯护栏上撞,一边撞还一边跺脚发脾气。
不剁不要紧,一剁把脚给崴了。
从那以后,母亲意识到她是真不喜欢拉琴,只好尊重她的爱好。
后来,参加艺考,正面临文化课的温峥嵘为了让自己更专注,一声不吭自己就把眉毛剃了。
为啥呢?为了让自己不能出去见人,这样在家学得更专心。
就凭着这一口气,她以当年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在温峥嵘的演艺事业里,一度只有“演得好”与“演得不好”这两个选项。
对于红不红,温峥嵘从来都不执着。
刚入行那会儿,她想成为像陈道明、斯琴高那样的表演艺术家,整日在戏里撕扯个痛快。
于是,她默默拍戏20年,不炒作,不上综艺,更不爱营销自己。
她说“演员就是演员,要保持神秘感”,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远离喧嚣的戏里,一心只求迎来自己的艺术高光。
但随着时代变化,流量当道,生完孩子回归的温峥嵘,没戏拍了。
曾放言“只演女主角”的温峥嵘,变得少有戏约,甚至新一批的年轻观众都不认识她。
该怎么办?
她想起母亲告诉她的一句话:
“没有人能做到女超人的地步。我妈妈跟我说,到了40岁之后没有什么非要完成,尽力就好。”
于是,她搞起了直播,自己给自己增加曝光度。
什么表演艺术家的范儿,都被她搁置在了心底深处,对此刻的她而言,如果连戏都拍不上,还谈什么理想与远方?
在如今的演艺行业,看到太多老一辈的演员在行业骤变中落寞退场。
温峥嵘的出现,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行业的浮躁,也给同样处在尴尬境地的中年演员们打开了新视角。
她演得了残疾人,演得了恶婆婆,比陈伟霆才大7岁的她照样接过了“演妈”的脚本。
她要让更多人看到她,不为了演多厉害的角色,而是让自己的事业线更长一些,在热爱的行业里享受得更久一些。
人生后半场,属于温峥嵘的高光时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