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雷霆-融合行动 X方案 - A点内部结构及防御配置说明书

绝密:雷霆-融合行动 X方案 - A点(“华山”指挥枢纽)内部结构及防御配置说明书

呈报:联合作战指挥部 / “点穴”小队

信息来源说明: 本报告综合处理了通过授权技术手段获取的多源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商业卫星遥感数据与合成孔径雷达(SAR)穿透分析。

特定时期内的电磁信号频谱监测与定位数据。

人力情报(HUMINT)提供的设施建设期承包商信息及后期维护人员访谈记录。

网络空间获取的关联工程图纸、物资采购清单及通信日志。

对同年代、同类型工程的逆向工程分析推演。

核心结论: A点为一座具备强抗毁、三防(防核、生、化)能力、高度自持的深层地下联合指挥枢纽。其结构复杂,防御体系层层递进。

一、 总体建筑结构与关键通道

主体结构: 位于山体下约150米深处,主体为三层穹顶式复合结构,由高强度钢筋混凝土与钢板内衬构筑。层与层之间由核心楼梯井及两部重型电梯(需特定权限)连接。

主要出入口(3个):

主出入口(M1): 位于东南坡,伪装成护林站建筑。入口为一道厚达40厘米的双层合金防爆门,门外有检查岗哨,门内为长约50米、坡度15度的主通道,通道内设两道机动检查点。

紧急出入口(E1): 位于西北侧山谷,隐蔽于自然岩洞中。入口为液压开启的岩石伪装门,内部通道较为狭窄,初期为直行,后段设有“Z”字形拐角用于防御直射火力。

装备/通风出入口(S1): 位于东北侧,用于大型设备进出及作为主要通风管道入口。通道最为宽阔,但常态下内部设有冗余的防护闸门,并非战斗突入理想选择。

通风与管道系统:

主通风管道直径约2.5米,内含维护通道,但入口处装有高强度格栅(需切割),且内部可能布有振动与红外传感器。

各层均有独立的空调、水电线路管道层,部分管道空间足以匍匐通过,但路径复杂,且可能被故意设置障碍。

二、 各楼层功能分区与关键房间定位

B1层:作战保障与警卫生活区

功能: 主要为驻守警卫部队(约一个加强排,40-50人)的营房、食堂、武器库及体能训练区。

关键位置:

警卫指挥室 (B1-103): 位于该层中心,监控B1层全部公共区域及所有出入口实时画面。

武器库 (B1-201): 需双重认证进入,存放轻武器及单兵防护装备。

快速反应分队值班室 (B1-105): 位于主楼梯井旁,常驻有10人左右的立即反应小组。

B2层:核心指挥与通信枢纽

功能: 整个设施的心脏,也是首脑人物最可能所在的区域。

关键位置:

总指挥室 (B2-301): 位于该层最核心位置,墙体进行额外加固。内部设有大型态势显示屏、环形会议桌及独立的休息隔间。(1号、M号最高概率位置)

战略通信中心 (B2-302): 与指挥室相邻,拥有全套卫星、光纤通信设备。(N号最高概率位置)

情报整编室 (B2-303): 负责处理各方情报,位于通信中心另一侧。

高级官员休息室 (B2-401/402): 两间带独立卫生间的套房,位于指挥室后方相对安静的区域,供首脑轮休。(2号或其他首脑可能位置)

数据存储服务器机房 (B2-304): 高防护等级,是网络战部队需重点接管或破坏的目标。

B3层:生命支持与基础设施

功能: 配电房、储水罐、空气净化与循环系统、备用发电机(可支撑30天)及核心设备冷却系统。

战术价值: 控制此层即可控制设施的“生命线”,但并非首脑常驻区域。

三、 安防系统与警卫力量部署

电子安防系统:

门禁: 全设施采用虹膜+指纹双重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关键房间(如指挥室、通信中心)需额外输入动态密码。

监控: 全覆盖高清摄像头,录像存储于B2层服务器,并有实时人员监控。

传感器: 在通风管道、管道层等非正常路径布有震动、红外和声音传感器。

电磁屏蔽: B2层整体具备强电磁屏蔽能力,内部使用有线通信,无线信号极难穿透。

警卫力量部署(战时增强配置):

M1出入口: 外部哨位4人,内部第一检查点4人,通道内机动巡逻2人。

E1出入口: 隐蔽哨位2人,内部通道拐角处设有一个固定火力点(轻机枪)。

B1层: 常态巡逻哨3组,每组2人;快速反应小组10人于B1-105待命。

B1至B2楼梯/电梯口: 常设固定哨4人,此为进入核心区的最后一道,也是戒备最森严的防线。

B2层内部: 在指挥室、通信中心门外各有2名固定警卫。

四、 关键人物位置研判与行动建议

首要目标(1号):

最可能位置: B2-301总指挥室或其附属休息隔间。

次可能位置: B2-401高级官员休息室。

行动建议: 主力突入方向应直指B2-301。突入前,需通过电子战手段确认其内部热源信号。

关键目标(M号、N号):

M号(军事统帅): 极高概率与1号同在B2-301,或在隔壁B2-302通信中心。

N号(作战部长): 极高概率位于B2-302通信中心,或在B2-303情报整编室。

行动建议: 控制B2-301后,应立即分兵同步控制B2-302与B2-303。

次要目标(2号):

可能位置: B2-402休息室,或在B2-301参与指挥。

行动建议: 在控制核心指挥区后,进行扫荡式搜索。

五、 突入路径与战术要点

推荐主突路径: E1(紧急出入口) -> B1层 -> B1/B2楼梯井 -> B2层核心区。

理由: E1防御相对薄弱,且通道直连B1层,避免了从M1进入后漫长的下行通道可能带来的埋伏风险。关键在于快速、无声地清除E1入口及通道内守军。

佯动/辅助路径: S1(装备/通风出入口)或主通风管道。

理由: 吸引敌方注意力,牵制B1层警卫力量。从通风管道渗透可作为奇兵,直接抵达B2层通风口,但风险极高,仅作为备用方案。

“黄金90秒”起算点: 从攻入B2层核心区(即通过B1/B2楼梯口防线)瞬间开始计算。

核心战术动作:

同步清除: 在B2层,必须同步对B2-301, B2-302, B2-303发起突入,防止目标之间相互预警或破坏。

电磁接管: 在突入B2层同时,电子战专员必须第一时间接管或瘫痪其内部有线通信节点。

物理隔绝: 控制楼梯井和电梯,阻止B1层警卫上涌,为B2层的抓捕行动创造短暂的安全窗口。

—— 说明书完毕,供“点穴”小队训练及作战规划使用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