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哈哈发展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微博@释不归:
看了一篇对比杜小妈和大女主的文章,从了解内情和合作细节的角度来看,作者极有可能是内部人士或地方体制人士。这篇文章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杜二娘在娃哈哈和“三捷投资”涉嫌转移资产和洗钱的重大嫌疑,还有很多帮她洗白的?
------------------------------------------------------------------------------
宗馥莉关停了涉及杜建英的18家工厂,但有没有想过这些工厂为什么能在当地国资的眼皮子底下开?以娃哈哈第一个省外基地,涪陵生产基地的发展变迁为例。
这个基地是1994年开始搞的,当时是为了安置三峡移民,涪陵市政府给了宗庆后超优惠的待遇。
涪陵市政府投资了4000万,娃哈哈投资了4000万,各拿50%股权,让娃哈哈兼并了涪陵的三家国企,接收了国企的设备和员工,并且这三家国企的负债不用他承担,4年之内涪陵市政府不要他给一分钱的分红,不用他交企业所得税,以每亩不到5万的价格给他提供用地和落实厂房和员工房,把原本属于涪陵市粮食局的水源也送给娃哈哈。
这个生产基地是杜建英抓的,在涪陵住了三个多月,天天加班到12点,没日没夜组织开工生产,把涪陵公司搭建起来,企业情况稳定了之后也多次前往涪陵公司协调政企关系、接待中央领导、解决生产经营问题、了解员工思想状况。后来这个生产基地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2006年杜建英获得“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因为涪陵生产基地做得好,涪陵政府0元把属于国资的50%股权和应当分的钱转让给了萧山顺发食品包装公司,这家公司是一家体外循环公司,宗庆后持有65.47%股权,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持有34.53%股权。
说直白点20多年前涪陵当地国资的意见是:娃哈哈帮忙解决三峡移民安置问题,涪陵国资不分钱也行,只要保证税收和稳定。国资的股份移交给宗庆后的体外公司,体外公司百分之六十五是宗庆后的,百分之三十五是娃哈哈员工的,大家都能接受。
娃哈哈类似的这样的生产基地很多。大多数是当地政府默许的,只要能带动经济和税收就行,是不是体外循环公司,给不给上城区国资分红,不关他们的事。
而宗馥莉上来之后做了什么呢?
小妈占股的工厂被她全部关停,这些工厂都是正常运转盈利中的,早年小妈辛辛苦苦跟他爸爸一起打拼出来的,因为她一句话全部关停,大量员工失业,当地政府收不上税。员工和当地政府做错了什么?工厂关停了,一时建不上新的生产线,本来自己可以生产的水变成今麦郎代工,损害的是不是娃哈哈自己的品牌价值?
小妈不占股的工厂,她把股份抢到自己个人名下。比如这家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她爸持有65.47%股权,娃哈哈员工持有34.53%股权。以前这家公司赚的钱,是能分给员工们的,只是国资拿不到。国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爸一死,她把属于员工的股份,0元转给自己名下,一分钱也不想给员工。娃哈哈员工对她提起的集体诉讼案中就有这一起纠纷。
老员工们拼命和老头一起做出来的工厂,0元就给老头的闺女了?
包括她试图1亿元转移娃哈哈的品牌到自己个人腰包,被国资叫停。
娃哈哈品牌是杭州政府、宗庆后、娃哈哈上万名员工一起做起来的,杭州政府给了宗庆后大量的帮助和扶持。
宗庆后一开始只是个骑自行车卖冰棒的。他一开始承包小卖部的时候只有2个员工,能赚到钱,是靠教育局允许他进杭州几十家中小学去卖他代理的营养口服液。请问你今天骑个单车能随便进杭州那些小学的大门推销营养口服液吗?
1987年,杭州计委给他员工、给他设备、给他场地,他做起来了第一个流水线,他不到一年就从一个只有2个员工的校企老板变成资产800多万有30多个员工的的厂长。
他骑自行车卖冰棒一辈子赚得到800万吗?
1991年,杭州市政府让他一个创办只有4年员工只有146人的小厂兼并了2000多个员工100亩用地5万平厂房的杭州罐头厂,这家工厂虽然当时亏损,但却是曾经的全国十大罐头厂。
这家工厂负债6000多万,老宗只花了8000多万就兼并了,这6000多万的负债不需要他马上还,杭州当地银行让他挂账停息慢慢还。
1994年,涪陵市政府给钱、给人、给水源、给场地,几乎是白送了他涪陵生产基地;
1999年,娃哈哈改制,当时娃哈哈的所有者权益是8.2亿,正常一元钱一股的前提下,由于国资给的优惠条件,宗庆后只花了6419万元现金就拿到了29.4%的娃哈哈股权,正常这点钱只够买7%。一开始国资拿51%,后来国资又转了5%给其他员工持股,让宗庆后+员工总股份到54%,能实际控制娃哈哈。
2007年,宗庆后绕过达能给宗馥莉的公司转钱,被达能全球起诉,是国资下场救了宗庆后,解决了纠纷。当时所有的娃哈哈员工、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在支持娃哈哈。
大女主的粉丝总爱说她受到了多少小妈的伤害。
然而查完她小妈的履历,明明是她爹和小妈苦心经营打下来了娃哈哈的基业。
2008年她小妈就辞职了,之后小妈专心带孩子和搞其他的投资,三捷跟娃哈哈基本不沾什么关系,2019年她小妈更是完全退出董事会,2024年小妈跟她白纸黑字签了协议只要做好信托就不和她抢娃哈哈股权,她爸爸说只要她做完信托,剩下的钱和公司全是她的。
哪怕是今天,宗馥莉的相关采访里,小妈也不要娃哈哈股权,都给她,只要那21亿牢宗写纸条要给儿子女儿的信托。
而宗馥莉觉得娃哈哈就是她一个人的。
她爹给的,她要;她爹给弟弟妹妹的,她也要。
员工的她要,国资的她也要。
即使娃哈哈的创业史跟她没什么关系。
她是不是以为娃哈哈上千亿的家业,是全靠她爸爸一个人骑着单车卖冰棒卖出来的?
--------------------------------------------------------------------------
我的点评:很多人真的不了解几十年前能做大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地方政策保护得以发展,背后各自有默契,你给我厂子,税收的政策,经营上的灵活性,我保证承担这些厂的原有员工,让他们一起发展。结果过了这些年,有些人和他们的子女认为这些企业能成功都是企业家自己的功劳了。真有人觉得是老宗自己骑个自行车把一个小卖部做成一个千亿企业。至今还有人讲什么国资没出过一分钱。
当年默许一些企业家通过改制“吞并”所谓国有资产的潜规则是,你起码要把企业经营下去,正常纳税,保障这些工人的生活,维护当地地方稳定。改制时政府最大的要求是接收养活原有的员工。咱们国家别的不说,对于稳定是有极致追求的。
网上有两类人很极端,都是啥也不懂的小孩。一是说国资什么都没有出。一是说国资吃了很大亏。历史遗留问题是特色社会问题,都是多方磨合后,在各种历史机遇之下做出的抉择后形成的结果。没有国资扶持,老宗连入场资格都没有。但是老宗也的确在娃哈哈的成长里居功至伟,国资认这个功劳。所以才有国资让渡利益,对体外公司不闻不问。整个娃哈哈的现有利益分配格局,就是国资宗家都满意都维护的格局,没人吃亏没人上当。是小宗掀了桌子,才让国资必须上桌的。
很多娃哈哈老员工出来爆料,说自己早就知道杜书记和宗庆后有一腿了,但是他们很怀念杜书记在娃哈哈的时候,因为杜书记在的时候是工会主席,给员工分房子,90年代就给他们配发笔记本电脑,让他们用电脑做财务,然后员工家里人生病什么的都是杜书记在关心他们。她督促着老宗把答应员工们的事情都做到了,所以员工也不议论老宗私德问题了。
很多人觉得老宗是勤劳致富,自己努力也可以。举个例子,水军营销号宣传说宗庆后辛辛苦苦骑自行车卖冰棒赚第一桶金,说因为宗馥莉吃饭不香所以他爸研发口服液。
实际上呢?他弟弟是当时业绩很好的保灵口服液的人,厂子里的次品很多卖不出去。宗庆后通过弟弟拿到了这些次品的经销权,把这些封装不好的次品低价卖给杭州40多所学校的孩子们喝。教育局副局长组织校长开会让大家支持老宗,因为教育局当时很穷没钱了,要想办法创收。结果1年就卖出去160多万支,后来他就拉了个厂,教育局给场地,调了教职工家属给他当员工,给保灵做代工。
这种发家路径,今天的普通年轻人做得起来吗?杭州哪个学校会允许你去推销这种保健品?
总有网友私信问我大小姐和杜书记对战过程中,杜书记下一招会是什么?大小姐会如何应对?
我笑了,女频读者太多,什么人情世故都没学会,宫斗茶艺倒是拿捏了个十足!以杜书记的段位,压根就没想着也不用和大小姐对决啊!很多人以为老宗是娃太祖,小宗是娃女帝,杜是老宗的宠妃,现在的太妃。其实都是错误的一厢情愿。
现实中,杜的角色是老宗麾下的头号女将军,开国公爵,兼职外交和情报首领,在外部有很深的关系。九十年代很多都是她出面和政府方面打交道的。现在已经是离开宗家王朝海外建国的女大公,老宗给杜那几个娃的三瓜两枣,有意无意留了三亿未付款,意思是让小宗继续给,让杜领情,可以帮忙镇场子;结果小宗觉得自己有能力独挡一切,不付尾款,老杜就在商言商,交给律师处理,经营自己的投资公司。
老宗和小宗的关系,更像李唐和武周。
女频思维的最大问题就是,永远假定自己是苦情白莲花,总是一副穷怕了的样子!总是设想某人会跟你抢蛋糕,永远想独吞某块蛋糕,而不是一起把蛋糕做大一起分,也不是去做自己的蛋糕。
只要用企查查搜一下就知道,杜不是天命女主,却属于那种会自己做蛋糕的那一档次。杜如果是个男的,早就是合伙人二把手了,收益也不会低。偏偏是个女的,还被老宗把上了,都成家人了还要什么待遇?都是一家子的产业嘛!在中国搞公司,核心岗位必须自己人。本来不是自己人的也得发展成自己人,否则就得裁了。对男女而言,最最自己人的方式当然是婚姻或者形式婚姻啦。
女频的受众特别喜欢搞斗争!斗来斗去还是揪头发抓脸的女性内斗!还特别喜欢以己度人,脑补了无数大小姐少年在美国听着隔壁老登和晚娘打炮偷偷落泪的画面。恬着脸说大小姐成长多艰难,心理多扭曲压抑。没有大小姐的命,共情出一身大小姐的病!大小姐的成长要是都算难的话,那绝大多数人的青春年少算什么?
杜最大的失策就是和宗发生了男女关系,堪称一生败笔。不然就凭她在企业内部的各种战绩,妥妥合伙人硬气分钱。但不睡一起老宗又不放心。那些喊着“打三”的女频患者,做梦都想听到一句“这里是1000万,离开我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