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炜掌舵北京银行首考:行业位次“失守”,资本充足率亮红灯
在2025年中期财报季,城商行领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格局大洗牌,曾经在城商行中稳坐头把交椅多年的北京银行,如今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地,诸多问题集中爆发,前景令人担忧。
曾经,北京银行凭借稳健的经营和出色的业绩,在城商行中独占鳌头。然而,近年来其业绩增长却如同坐上了“减速带”,一路下滑。2020年,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为643.0亿元,增速由13.77%骤降至1.85%;归母净利润为214.8亿元,增速不足1%,由7.19%下降至0.20%,自此便踏上了业绩乏力的不归路。
进入2025年,情况更是每况愈下。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27亿元,同比下降3.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6.72亿元,同比下降2.44%。尽管二季度业绩有所止跌回升,但上半年整体表现依旧疲软,营业收入362.18亿元,归母净利润150.53亿元,增速仅在1%左右。与“新晋一哥”江苏银行7.78%的营收增速和8.05%的利润增速相比,北京银行的表现黯淡无光。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也被江苏银行超越。上半年资产规模虽扩张至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3%,但却被江苏银行以400亿的差距扯走了“规模之王”的绶带。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北京银行在业绩竞赛中逐渐掉队。
北京银行的盈利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对利息收入的高度依赖使其在利率下调、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举步维艰。截至2025年6月30日,利息净收入为258.48亿元,占比71.37%,同比上升0.14个百分点;而非息净收入为103.70亿元,占比28.6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与其他城商行相比,北京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明显偏低。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均在30%以上,南京银行更是达到了47.04%。尽管近两年北京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难以对冲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
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京银行的净利差为1.30%,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净息差从2024年同期的1.47%降至1.31%,降幅达0.16个百分点,且未达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城商行净息差均值1.37%。持续收窄的净利差和净息差,不断压缩着北京银行的利润空间,使其盈利弹性受到极大制约。
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亮起了“红灯”,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半年降至8.59%,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靠后,且已非常接近8.5%的监管红线。这意味着北京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和风险承载能力显现薄弱,对业务扩张构成了较大的限制。
资本充足率的下降,使得北京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一方面,无法像其他资本充足的银行那样大胆地开展业务创新和扩张;另一方面,在面对潜在的风险时,缺乏足够的资本缓冲,增加了经营的脆弱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北京银行的发展前景将不容乐观。
近年来,北京银行的合规管理问题频发,多家分支机构因各类违规行为屡遭监管处罚,犹如一艘在合规海洋中撞上暗礁的巨轮。
天眼查APP显示,2025年1月,北京银行西安两家支行被查获“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欺骗投保人”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局责令整改并合计罚款2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北京银行西安分行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查获“未尽职审查”,被处以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158.20万元。
2025年2月,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管理规定、征信管理规定、反洗钱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并处罚款133.5万元,相关责任人罚款7万元。2025年5月,北京银行南昌分行以及两个支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违规调整还款计划、贷后管理不到位三项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合计240万元,多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53万元。
此外,无锡、宁波、济南等地区的分支行也接连被曝出合规问题。这些罚单不仅给北京银行带来了经济损失,更反映出其在内控合规管理,尤其是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管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北京银行不仅在业绩和合规方面遭遇困境,声誉风险也如影随形。一方面,涉及历史遗留的重大诉讼案持续发酵。2025年5月,该行公告收到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书》,涉及浙江中泰创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诉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北京银行及其西单支行被列为被告之一,涉案索赔金额高达51.47亿元。尽管北京银行评估该诉讼对其本期或期后利润不会产生实质影响,但此案再度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考验其危机公关能力和声誉韧性。
另一方面,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信贷产品引发了大量客户投诉。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其与抖音合作的“放心借”产品相关投诉词条累计超过47000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甚至向在校大学生、未成年人发放贷款等违规行为。而北京银行与抖音平台在责任认定上相互“踢皮球”,抖音平台回应称自己不参与任何贷款过程,全部银行审核;北京银行则表示自己只出资金,不做审核,全部由放心贷平台负责。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激化了用户矛盾,使北京银行的声誉和合规形象受到严重冲击。
进入2025年,北京银行的高管经历了多次调整。今年2月,北京银行董事会再次选举霍学文担任董事长,霍学文于2022年3月起任北京银行董事长,出生于1965年9月的他今年将年满60周岁。掌舵北京银行七年之久的杨书剑辞去行长职位赴任华夏银行董事长,副行长戴炜于2025年3月开始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并于同年5月正式获核准担任行长。6月12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三项议案,分别聘任毛文利、房旭、明立松为北京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首席信息官。
以霍学文与戴炜为核心的新管理层面临着业绩增长压力、竞争地位变化、合规与声誉风险等多重挑战。如何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提升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成为新班子的首要任务。此外,北京银行致力于打造的“专精特新第一行”,发展文化金融、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三大特色金融业务的战略方向虽然明确,但成效有待市场检验。戴炜能否带领北京银行重夺“城商行一哥”之位并巩固市场领先地位,目前来看充满了不确定性。
北京银行目前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业绩失速、盈利结构失衡、资本充足率告急、合规管理混乱、声誉受损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给其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新管理层能否力挽狂澜,带领北京银行走出困境,重现昔日辉煌,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