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饮品的健康属性被质疑,均瑶健康净利润大跌近80%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随着消费者对低糖、无添加、功能性产品偏好的增强,高糖的乳酸菌饮品开始被抛弃,味动力也不例外。
在饮品赛道,均瑶健康绝对是最会抓风口和最具前瞻性的企业之一。
20世纪,均瑶健康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号召下应声成立,一度靠政策红利和张学友口中的“因为有爱,健康常在”的广告语,进入到了千家万户。
进入21世纪,目光毒辣的均瑶健康又开启大胆转型模式。
当其他饮品企业还在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改善口味之际,均瑶健康已经于2004年砍掉纯牛奶业务,杀入带有健康标签的乳酸菌细分市场。
2011年成功研发出常温乳酸菌后,这家饮品企业推出了自己的大爆品“味动力”。
从2014年到2021年,均瑶健康旗下的味动力产品累计销售50亿瓶,直接把自己卖成了上市公司,成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彼时,其他饮品企业才刚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图源:均瑶健康
但这也为均瑶健康走下坡路埋下了伏笔。
在全民健康意识觉醒的时代,乳酸菌虽然具有调节保护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等功能,但其高糖属性还是劝退了消费者。
再加上这一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个以满足需求缺口取胜的饮品企业,逐渐暴露出自身竞争力薄弱的问题。
今年8月,均瑶健康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均瑶健康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归母净利润746.61万元,同比下降78.52%。
图源:均瑶健康2025年半年度报告
收入微增、利润大减,没有了味动力销量的支撑,均瑶健康陷入了困境。
01
味动力销量大跌,乳酸菌饮品健康属性被质疑
均瑶健康曾以乳酸菌发家致富。
翻看均瑶健康历年财报,味动力是背后的最大贡献者,一度年均卖出6亿多瓶,8年卖出50亿瓶。
不过,随着市场缺口逐渐被伊利、娃哈哈等更多玩家填补,益生菌含片、益生菌粉剂等“平替”品类的出现,再加上消费者对低糖、无添加、功能性产品偏好的增强,传统常温乳酸菌产品开始面临健康需求升级的挑战。
在包括味动力在内的乳酸菌饮品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通常是水,其次包括白砂糖、果葡糖浆和脱脂乳粉等,看似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乳酸菌饮料每百毫升的含糖量动辄高达7~10克。
图源:均瑶健康
生命时报就曾在报道中指出,养乐多、味全原味活性乳酸菌等饮料的含糖量过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也在当时的报道中表示,“活性乳酸菌饮料必须加点糖,作为维持活菌活力的养料”,即便是低糖乳酸菌饮料“加糖较少,但多喝也容易导致糖摄入超标”。
作为含糖量较高的饮品,乳酸菌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逐渐被消费者抛弃。
2017年,均瑶健康的味动力还能卖出11.2亿元,到了2021年已经跌掉三分之一,只剩7.54亿元。
2020年-2023年,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35.16%、2.09%、13.65%、10.88%;销售量分别同比下滑28.37%、2.72%、16.11%、10.99%。
均瑶健康一度试图通过涨价解决问题。2023年,味动力产品在原价基础上提价3%至6%不等,但这并没能阻止其收入下滑,最终以同比下降10.88个百分点至5.80亿元作为收场。
2024年,已经难以独当一面的乳酸菌饮品被均瑶健康并入了益生菌饮品业务,合并后,该品类当年营收同比下滑2.71%至5.95亿元。
含乳饮料本身也进入了寒冬期,2025年第二季度,该类产品的整体市场份额已经同比减少近13%。
为了让味动力重回巅峰,均瑶健康也下了不少苦功,持续围绕”健康“这一卖点进行产品创新,同时深耕线下、发力线上,试图扩大销量。
今年上半年,均瑶健康已经以“益生菌”为差异化抓手,针对味动力品牌完成了5条饮品产品线布局。
图源:均瑶健康2025年半年度报告
覆盖常温乳酸菌(经典款)、低温乳酸菌(“活菌瓶”等)、功能饮料(“每日美梦”“每日睛彩”等)、0脂配方的益生菌果汁饮料、0脂0防腐0色素的碳酸饮料(益生菌轻乳汽水),满足消费者在健康领域的多元消费需求。
为了把这些产品推向市场,均瑶健康通过“一个区域一个经销商”模式扩大对于二三线城市下沉县域市场的覆盖,重点拓展全国TOP100便利店。
在华东地区,将“每日美梦”“每日睛彩”等功能性饮品铺到2700家罗森便利店,同时,入驻武汉、福建超百家7-Eleven便利店。在华中地区,将每日红颜”等新品搬进了1200家新佳宜便利店。
与此同时,在成本较低的电商渠道进行精细化运营,同时借助AIGC技术、数字人技术优化商品转化,将线上曝光量提到了7684.5万次。
但从均瑶健康的整体收入来看,这些新品并没有获得市场认可。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均瑶健康甚至没有单独披露味动力的销售收入,仅以“传统乳酸菌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一笔带过。
反而是销售及市场费用大幅增加。
图源:均瑶健康2025年半年度报告
数据显示,均瑶健康的前置性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0.65%,从2024年上半年的9463.18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61亿元。再加上研发投入和核心原材料成本增加,均瑶健康上半年的利润受到极大压缩。
02
益生菌:高投入、低回报
乳酸菌这类产品显然难以帮助均瑶健康实现在健康赛道上的发展,但均瑶健康并没有放弃。
《2024-2029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53亿增长到了2020年的880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6.6%,接下来预计每年还会以双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益生菌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377亿。
这一广阔的市场空间刺激了均瑶健康。
2021年,均瑶健康提出“二次创业”,聚焦益生菌全产业链创新,励志成为全球益生菌领跑者。
当年,这家饮品企业便开始调整组织结构,成立乳酸菌、益生菌两个市场部,又根据益生菌品类及渠道特点,搭建了四个新事业部,推出了益生菌专研品牌均瑶健康。
通过收购国内领先的益生菌原料生产企业润盈生物,均瑶健康得以增强研发生产供应链,要知道,这家企业的高活性冻干菌粉年产能达300吨,有超20年益生菌生产技术储备。
再加上与江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20多家国内顶尖机构院校建立战略合作,这家企业的功能性菌种已经积累了50000余株,其中自主知识产权菌株超30000株,原料已出口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均瑶健康在益生菌市场的产品涵盖益生菌菌粉、发酵剂以及功能性食品,就连靠乳酸菌起家的味动力的各类产品也开始广泛注入益生菌。
图源:均瑶健康2025年半年度报告
但是,斥巨资投入背后,益生菌并没有带来均瑶健康期望的回报。
其针对C端消费者推出的纤美闪溶益生菌、养道益生菌、UE6000亿益生菌、益生菌微泡含片等产品并没能让消费者买账。
2024年财报显示,均瑶健康旗下的益生菌饮品销量为8.4万吨,同比下滑1.41%,营收同比下滑2.71%,与此同时库存却暴涨157.87%。
花费2.79亿元收购的润盈生物虽然为国内益生菌领域龙头企业,是均瑶健康益生菌业务的技术核心与产能支柱。但作为服务B端客户的企业,其业绩却节节败退。
图源:均瑶健康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润盈营业收入1.5亿元,净利润441.2万元,净资产-1.69亿元(仍处资不抵债状态),到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减少为391.35万元,虽持续盈利但尚未根本改善财务状况,仍然需依赖母公司资源支持产能扩张与客户培育。
03
冲不破乳酸菌的枷锁,也打不开益生菌的市场
虽然均瑶健康早在2021年就宣布进军益生菌赛道,但到目前为止,益生菌品牌均瑶健康始终没能博得市场关注。提到这家企业,市场能想到的依旧是味动力乳酸菌饮品。
图源:均瑶健康2025年半年度报告
究其原因,均瑶健康虽然已构建出5万余株菌种的资源库,研发出J26(减脂)、CCFM1166(缓解便秘)等专利菌株,但新品(如体轻松J26益生菌、口腔微泡含片)仍处市场培育期,消费者教育成本高,短期难以形成规模化收入。
B端客户培育周期更是需要1-1.5年,目前,均瑶健康的部分试订单客户尚未转化为稳定大客户。
即便客户到位,均瑶健康当前的原料产能也仅能支撑3亿体量,无法承接上亿级大客户订单。海外市场虽覆盖80多个国家,但以中小客户为主,对接全球头部乳企、药企的经验不足,订单规模有限。
均瑶健康引以为傲的明星菌株也成了枷锁。
国内益生菌市场主要使用的菌种来自于丹麦科汉森、美国杜邦两家跨国公司,截至2023年,上述两家国外公司占国内整体原料市场的80%以上,其余厂商不到20%。
这一战绩出自其他品牌的贡献。
要知道,国内益生菌赛道玩家众多,很多品牌都在进口菌株,以此实现低价竞争策略。均瑶健康虽有自主菌株,但在消费者认知层面,“中国菌株”的差异化优势尚未充分建立,且产品在功效宣传、场景适配(如运动营养、母婴)上易陷入同质化。
图源:均瑶健康2025年半年度报告
这让这家在饮品赛道摸爬滚打30年的企业,面临严峻的转型困境。
对于均瑶健康来说,最好的破局方式就是以B端+C端双轮驱动。
在B端聚焦“定制化服务”,为乳制品、保健品企业提供ODM/CDMO解决方案(如混粉定制、制剂生产),同时通过全球展会(如Probiota Americas)拓展海外头部客户。
在C端,依托体轻松品牌主攻体重管理、肠道健康细分场景,推出“50000亿全能益生菌”“J26益生菌冻干粉”,线上通过抖音、天猫精准营销,线下借助均瑶健康健康便利店渠道渗透,加速市场教育。
同时,形成差异化与品牌建设。强化“中国菌株”标签,通过发布《健康红宝书》、联合100+营养师发起健康倡议,传播“科学选菌六钻标准,建立消费者信任。
突出菌株功能性验证,如体轻松J26益生菌通过真人实测(30天体脂率最高降2%)、口腔微泡含片获5国专利,以实证数据区分竞品;推动均瑶健康润盈参与《口腔微生态调节型产品质量要求》等团体标准制定,抢占行业话语权。
这是均瑶健康翻身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