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强权和霸凌,我们从来都不怕,因为我们从未忘记那场战役

1952年10月,朝鲜半岛,“三八线”两侧的对峙已持续一年有余。板门店谈判桌上的僵持,让迷信武力的美国决意用炮火打破僵局。为迫使我方接受无理要求,他们妄图以战场胜利重塑谈判筹码。

10月8日,美方代表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并叫嚣:“让大炮和炸弹和你们辩论吧!”同日,美军将领范弗里特的“摊牌行动”获得批准,作战目标直指上甘岭。

500

这片仅有3.7平方公里的山地,扼守金化以北咽喉,是志愿军中部防线的关键支点。若失守,我方后方补给线将暴露于敌军锋芒之下,战场平衡即刻崩塌;若固守,则能牢牢锁住中部防线,令敌军难越雷池一步。

15军军长秦基伟早已看透此战分量。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整个朝鲜战场其他地方的枪声稀落了,板门店谈判桌上谈判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谁的腰杆就硬,讲话底气就足。”

10月14日,“联合国军”向我15军45师驻守的597.9高地与537.7高地北山发起猛攻,所谓“金化攻势”拉开序幕,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那是一个武器装备严重不平衡的年代。战斗一开始,“联合国军”便派遣了大量战斗机,炮弹顿时倾泻如雨。范弗里特凭借压倒性火力优势乐观预估:五天之内,以伤亡两百人的代价,即可夺取两处高地。

统计数据也似乎印证着他的自信——战役期间190万发炮弹倾泻而下,平均每平方米土地承受76枚炮弹轰击,山头被硬生生削低两米。

500

但范弗里特显然低估了志愿军的智慧与血性。

在这场武器装备悬殊的较量中,志愿军创造性的坑道战术成为破局关键。这些坑道,战士们早在战役前便已构筑,形成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机动的防御体系。当敌军炮火如暴雨倾泻,志愿军便隐入坑道保存实力。一旦敌兵靠近,潜伏的志愿军便即刻冲出坑道,发起近距离反击,让敌人防不胜防。而在表面阵地反复易手的残酷拉锯中,往往是白天阵地被敌人攻占,夜间志愿军又发起反击,夺回阵地。

秦基伟回忆当时的战况:“坑道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厚盾坚甲。敌人把它看成是眼中钉,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拔掉。现在,转入坑道的部队,将成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搅得他心烦意乱。”

500

就这样,在志愿军的勇敢与智慧下,范弗里特原计划5天的“摊牌行动”,最终演变为持续43天的血与火的较量。“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付出2.5万余人伤亡,却未能向前推进一步。

这场始于1950年的战争,因上甘岭这片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山地,彻底改变了走向。当美方在板门店悍然宣布无限期休会时,他们绝不会想到,这一傲慢举动反而激发了中国军队更加顽强的战斗意志。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不仅彻底浇灭了 “联合国军” 的进攻气焰,使得敌军再未敢发动营级以上规模的攻势,还从根本上挫败了他们以炮火争取谈判筹码的企图。美军意识到无法通过军事手段改变战场态势,不得不放弃强硬立场,重新回到谈判桌前。

500

毛泽东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打赢永远是硬道理,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别指望在谈判桌上能得到。这个由抗美援朝战争写就的真理,在7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

看看近来美国对华频频发起的贸易战、科技封锁、制裁打压,其逻辑如出一辙。从加征关税到将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美方几乎用尽一切手段企图逼中国让步。然而,中国不仅没有在高压下屈服,反而硬气十足。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说: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强硬的底气背后是有能够打赢的实力。我们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坚定的战略定力,更有捍卫利益的决心与能力。

从朝鲜战场的炮火到今日博弈的硝烟,变的是较量形式,不变的是我们不畏强权和霸凌的意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始终是我们坚定的回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