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real:军校一定要军事化!
未来的俄国驻英大使谢苗·罗曼诺维奇·沃龙佐夫(Семён Романович Воронцов, 1744-1832)伯爵曾在1789年的家书里讲过一句俏皮话:
从旧陆军武备学校出来的军官都是优秀的军人,仅此而已;而那些由别茨科伊训练出来的军官演喜剧、写诗,总而言之,他们什么都懂,只有军官该懂的东西除外。
这里提到的伊万·伊万诺维奇·别茨科伊(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Бецкой, 1704-1795)便是俄国军事启蒙运动的先驱之一。
此人乃是通才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担任陆军武备学校校长期间废除了将学员编入各连的军事化分类措施,他治下的陆军武备学校可以同时容纳大约600名年轻人就读,这些人学习历史、建筑、艺术、修辞和戏剧,练习舞蹈动作,表演戏剧,提高拉丁语、德语和法语水平。
新的教育过程强调科学知识、道德品行和哲学理想,认为个人成就比血统和地位更重要,“理性的光辉”则是重中之重。
这一切听起来都很理性,很进步,很“百科全书”,然而,这样的教育虽然在哲学层面行之有效,但其“百科全书式特性”则导致它缺乏重点。纵然启蒙运动的崇高修辞和创建新社会的愿景令人振奋,可却实际上与俄军对训练有素的专业军官的迫切需求存在冲突。
别茨科伊及其继任者安哈尔特伯爵企图在象牙塔里保护学员,使之免受这个世界的腐蚀性影响。以启蒙运动的理想将其培养成一种习性、思想和天性都纯洁的“新人”。但它导致学员们对在军中服役的严峻现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可言,至于战场上的流血与创伤,那就更不消说了。当获得少尉军衔的毕业学员们抵达部队时,他们在训练、战术、组织、行军方面的经验都几近于无。
由此可见,沃龙佐夫的俏皮话并非向壁虚造,而是有的放矢。20世纪初,俄国历史学家瓦西里·奥西波维奇·克柳切夫斯基(Василий Осипович Ключевский)便把沃龙佐夫的话复述了一遍:
这是一座上流社会的大学,除去军官所需的知识,他们什么都教。
直到1794年安哈尔特伯爵去世后,新官上任的库图佐夫校长才公开发布宣言:
[前任校长]安哈尔特伯爵把你们当做孩子对待,我则要把你们当成军人!
由此拉开了对军校实施真正的军事化管理,将学员重新编成若干学兵连的序幕。
让军校军事化?简直就是如假包换的废话文学嘛!但这恰恰是当年的俄国陆军武备学校所需的药方。
库图佐夫最大的改革举措涉及到了修订课程,他发现军校的课程过于理论化,太过脱离实际,因而试图让它回归初心——培养新一代军官。
接下来的三年里,库图佐夫指导推行了新课程表,它不再以非军事科目为中心,而是以军事实务为核心。
现在,学员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学习战术、向导、武器操作以及训练、行军、野战筑城和炮兵基础。
库图佐夫对课程兴趣浓厚,并且根据自身经验亲自教授军事史和交战战术。他要求每名教官上交关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报告并对此加以审查。当他发现几名大龄学员在数学上有困难后,就指示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帮助和培训,以便顺利完成课业。
库图佐夫尤其注意到那些最聪明、最能绽放出脑力火花的学员,致力于让他们更上一层楼。这当中就包括了卡尔·威廉·冯·托尔(Karl Wilhelm von Toll, 1777-1842),当托尔于1796年毕业时,库图佐夫建议他继续留校深造,讲出了这么一段名言:
听着,老弟,军衔不会消失,知识不会丢失。留下来继续学习吧。
后来,托尔果然成为陆军武备学校最杰出的毕业生之一,担任过俄军军需总监,在库图佐夫最后的1812年战局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甚至在1815年被法国人盛赞为“俄军第一战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