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加拿大能养活多少人口上-为何加拿大的草原三省会成为粮食主产区?

加拿大能够养活多少人?

截止到2025年7月,加拿大总人口为4165万人。有一说一,目前它的人口还远远没有达到环境可以承受的人口上限。但它的人口承载能力也远没有达到有些人吹嘘的可以养活几亿人的程度。

我分析它的人口承载能力不到9900万人。因为它的国土面积虽然大,但气候却十分苦寒。它的农业耕地开发已接近极限。因为自然原因,它的小麦种植靠天吃饭,不进行灌溉。此外,未来的全球变暖可能会造成小麦减产。它能维持住当前的粮食产量就不错了。按当前的粮食产量,它最多只能养活9875万人。

要分析加拿大的人口承载能力,就得先得分析它的小麦生产和人口分布背后的自然规律。

表面上看,加拿大是小麦、油菜籽、燕麦和扁豆等品类的农业出口大国。

以小麦为例,它常年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和澳大利亚争夺小麦出口全球前二的位置。而其出口的核心是春小麦。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纬度最高的商品化春小麦生产国。加拿大西部红春小麦以其极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优良的制粉品质而闻名于世,是制作高端面包的顶级原料。

它的春小麦主产区集中在草原三省即萨斯喀彻温、艾伯塔、马尼托巴。其地理位置为北纬49度至55°之间。

500

这里是世界上商品化春小麦纬度最高的种植区。这里也是加拿大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0%。

但是加拿大能成为农业出口大国,是因为它的人口不多,消费不了这么多的农产品。它整体上仍然是一个国土面积大但很贫瘠的国家,农业条件很差。

它的大部分地区也不适于人居住。

它的人口分布也有一条类似于我国人口分布的胡焕庸线,其对应的纬度大致是 北纬53度线。

500

该线以南,约占国土面积20%,却居住了超过90%的人口。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位于这条线以南。而这片区域内,仍然有大片人口稀疏的地区。

加拿大的主要人口都住在和美国交界的国界线处。

美加国界线以北200公里,生活着加拿大85%的人口。美加国界线以北100公里,生活着加拿大70%的人口。从这里开车到美国边境不到一个小时。

下面分析为何加拿大的农业条件很一般。

加拿大国土总面积约 998万平方公里,排世界第2位。但适合耕作的面积很小。

把牧场和耕地都算上,它的农业用地也只有 61.8 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总面积的6.2%。不算牧场,耕地只有38.4 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总面积的3.8%。

它的春小麦主产区是位于落基山脉和温尼伯之间的草原三省。其形成与温度、地质构造、土壤有很大关系。

500

首先是温度。

  加拿大满足春小麦种植所需热量要求的地区,是和美国交界的南部边境处的一条狭长地带。位于北纬49°至北纬55° 之间,宽度不超过300公里。该带以北,为亚寒带针叶林和苔原气候,气候寒冷,完全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热量支持春小麦生长的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5%。但这里面还包含了不少不适合耕作的土地如沼泽、湖泊、岩石地等。

其二是地质构造。

  加拿大主要有三种地质构造,是造山带、地盾、地台。这里面适合春小麦种植的只有地台。

500

造山带,顾名思义,当地形成的地形就是山地丘陵。加拿大西海岸陡峭崎岖的海岸山脉,造成当地的耕地细碎,不适合机械化耕作。而东海岸,情况更差。这里的地形同样崎岖,被海湾、河流切割成无数小块,也无法机械化耕作。更要命的是,当地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气候凉爽、多雾、潮湿。因此这里的积温不足,不适合春小麦种植。

500

而地盾占了国土面积一半。这里经过亿万年的冰川冲刷,其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冰川像巨大的铲子一样,将地盾区域原本可能存在的深厚肥沃表土刮走,并带到了南部。这让当地的土壤层很薄。而且土壤中有很多冰川携带并沉积的碎石,很容易损坏农具。

500

世界第四纪冰川分布

此外,冰川的磨蚀作用创造了无数洼地和凹坑。这些洼地很容易形成沼泽、泥炭地和无数湖泊。如果直接耕作,会造成作物根系腐烂。如果想在这里种植农作物,必须先排干沼泽。

而从温尼伯以东到圣劳伦斯河的广大地区,地质构造绝大多数属于这种不适合耕作的地盾。

而地台,即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广阔平原。而加拿大的草原三省南部的地质构造是地台,热量满足春小麦生长要求。地形平坦,也便于机械化耕作。此外就是安大略省五大湖区南部的小面积地台区。

因此这里很适合春小麦种植。

其三是土壤原因。

  我们从北美土壤pH图就可以看到,加拿大绝大多数地区的土壤都是红色即酸性。

500

其原因是当地阴湿多雨,这里适合生长针叶林。针叶树如云杉、冷杉、松树的落叶和枯枝其化学成分会产生酸性物质。

500

而加拿大的中南部地区,也就是草原三省所在的位置,土壤pH为浅蓝色,即弱碱性。

小麦是一种非常适应中性至微碱性土壤的作物。 它的最佳生长pH值范围大约在 6到7之间。草原三省许多农田的pH值就在6.5到7.5这个范围内,正好落在或接近小麦的适宜区间。

此外,草原三省位于北美大草原的北部。

500

北美西部草原分布

这里发育了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草原黑钙土。这种土壤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宜小麦生产。

500

因此,从自然条件看,草原三省南部热量充足,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壤为弱碱性且肥沃。这三点让这里成为加拿大最适合小麦种植的地区。这里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0%。可见这里是加拿大农业的命脉所在。

但是,在历史上,在这里成功种植春小麦经过了不短的摸索过程。

早期来自西欧的欧洲殖民者试图在草原三省种植他们带来的小麦品种,但遇到了巨大挑战。因为这里地处高纬度,无霜期短,秋季霜冻来得早。西欧移民带来的小麦品种生长周期较长,往往在还未完全成熟时就被秋霜摧毁,导致减产或绝收。

直到19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来自东欧的移民,特别是乌克兰人,涌入了草原三省。他们带来了家乡的硬质、耐寒的红春小麦品种,例如著名的 “红菲夫”。

这些东欧小麦品种已经适应了当地严寒的气候,生长期更短,能够更好地在草原三省的短暂夏季中完成生长,并赶在秋霜前成熟。

1909年,加拿大农业部的科学家查尔斯·桑德斯,培育出抗病且早熟高产的马奎斯小麦。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熟的春小麦。比当时任何主流品种都早熟7至10天,完美避开了致命的早秋霜冻。不要小看这缩短的几天时间。它直接将小麦可以安全种植的北界向北推进了数百公里。要知道,加拿大85%的人口居住在距美国200公里的范围内。如果没有马奎斯小麦,当地将没有稳定的小麦生产,今天的加拿大将无法成型。

而且马奎斯小麦产出的是优质的硬质红春小麦,籽粒坚硬,蛋白质含量高,非常适合制作高级面包。它还能保持稳定的高产量。

马奎斯小麦迅速征服了加拿大的草原,到1918年,它已占据了加拿大西部小麦种植面积的80%以上。 它让加拿大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纬度最高的商品化春小麦生产国。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