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战这一轮会以美国退让缓解
今天中美之战,已经是不什么贸易战、科技战、关税战了,而是多种战混合在一起的经济战。这场经济战,会持久打下去,直到美国渐渐成为阿根廷。不过这一轮的小高潮,一定会以为美国退让实现暂时的缓和。
1.经济战不可能停息,一定是持久对抗
人类世界到了今天,超级大国之间如果发生战争,有可能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的不只是对方,也会是自己,大国之间不会轻易用热战解决问题,这将是基本准则。然后利益和文化的冲突,大国之间一定会出现相互对抗。曾经美国和苏联是重要的对抗的双方,为了增强自己一方实力,美国一度拉中国来抗衡苏联。
今天中国成为美国对抗的对象,基本原因就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要维持自己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必须要和中国对抗,直到它觉得已经无力和中国对抗时,美国会把矛头转向俄罗斯,甚至是渐渐崛起的印度。
持久的对抗不可能缓解,除了美国完全衰落,失去了和世界强国竞争的力量。
2.美国根本没有做好长期打经济战的准备
特朗普上台之后,发起了关税战,向全世界开刀,来势汹汹,一个国家横扫全球,其实是准备严重不足。今天美国已经基本丧失了生产制造能力,本土的生产制造因为受过科学教育和人才严重不足,可以从事生产工作的人才不足,基础建设滞后,政府效率低下,管理能力很差,严重缺少产业的配套,生产制造的成本奇高。今天美国基本失去造船能力、汽车制造能力、钢铁生产能力、电子消费生产能力。美国的主要大众消费品来自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
没有自己的生产制造能力,人为加大关税,后果就是潜在的通货膨胀,付出代价的将是普通美国人。这如同一个没有实力病人,还要自己上拳击台。
今天美国所谓的反击,基本的效果就是造成自己的通货膨胀,毁掉自己的生产制造能力。比如说美国如果要是禁止美国软件向中国提供服务,这等于搞死了这些软件企业。所谓交税,世界上没有人相信会成为现实,美国人不过圣诞节了吗?
3.中国用5年补齐了这些短板
2018年贸易战开始,中国确实没有做好准备,当时上下都有一种臆想,我们要面对全球化,我们必须和美国合作,中国的知识分子对美国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整个社会弥漫着这种氛围。美国向中国企业开刀,中国的舆论界就在找自己的问题,为美国人找理由。
一直到2020年,美国对华为进行多轮制裁,中国内部精英层认识到,不可能寄希望贸易战的缓解,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进行了补短板的工作,对于所有有可能影响战略发展的领域,进行了部署,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补齐了所有领域的短板。今天除了极少数领域,中国已经建立起全世界最为完善的生产制造能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基本没有一块是缺少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
4.中国用军事实力为经济实力背书
除了经济战本身之外,军事实力是世界大国最后的支撑,也是经济实力最基本的力量。在1840年左右,英国经济能力很难和清朝竞争,就挑起鸦片战争,用军事打败了清政权,让中国长期战乱。
近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用军事保护自己的经济安全,早已经成为精英层的共识,也下决心做了战略部署,航空母舰、5代机、6代机、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无人艇、机械狼群、综合作战系统,这些领域逐渐领先世界,今天的世界军事领域,中国武器的“质”是最高的。
强大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安全。
5.中国在粮食和原材料做了充分准备
经济战的保证,粮食安全也是基本保障,2018年开始,中国建设起全世界最多的粮库,买了全世界最多的粮食。除了自己生产的主粮之外,中国完成了全世界最多的蛋白质储备。
原材料除了石油之外,中国在铁矿石、锂矿、各种稀土、化学原料等众多领域进行了战略储备。今天中国的新能源发电基本上和美国的发电量持平,这意味着中国不依赖石油,就可以支持全美国的用电量。
经济战的加税、制裁、某些物项管控,这都是表象,它的基石是军事、粮食安全、原材料储备,认真把这些做好,全世界目前也只有中国。
未来的发展,美国会寻找机会和中国沟通,并不会真正的加税,而中国会依然保持对于稀土的管控,但是也会承诺保证对于民用产品的供应。
这场经济战,中国抓住机会进了一步,并且站稳。美国做出要前进的样子,其实又退后了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