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国庆档寒意从银幕蔓延至A股,这家公司市值近腰斩

《星岛》见习记者 齐鑫 上海报道

国庆档结束后,影视院线股集体下挫,截至10月13日收盘,3个交易日平均跌幅7.02%,板块跌幅位居两市跌幅榜首位。

原本预计国庆中秋假期8天,电影院会迎来一波人潮,怎知结果竟然是: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5007万人,同比均出现下滑。更值得关注的,其为近五年来首个“无影片票房突破5亿”的档期。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10月9日假期后开盘第一天,A股市场影视股普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出品方果麦文化(301052.SZ)直接“20cm”跌停;《刺杀小说家2》出品方华策影视(300133.SZ)跌超13%;涉足《浪浪人生》《志愿军:浴血和平》等影片的横店影视(603103.SH)、中国电影(600977.SH)、光线传媒(300251.SZ)、博纳影业(001330.SZ)等也均跌10%左右。当天6家公司合计市值蒸发140亿元。

果麦文化近3个交易日累计下跌37.25%,较9月24日高价,8个交易日即已腰斩。

500

多影片齐发仍难撑高票房

今年国庆档期有超过10部影片上映,题材涵盖战争、动作、奇幻、喜剧、犯罪、动画等多个类型。尽管供给丰富,但市场整体反应平淡。

位居档期票房榜首的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志愿军:浴血和平》,4.5亿元。该片从上映首日起便稳居每日票房榜首。

早在9月18日上映的《731》以3.45亿元档期票房排名第二;路阳执导的奇幻动作片《刺杀小说家2》以2.95亿元档期票房位列第三;根据蔡崇达畅销书《皮囊》改编的《浪浪人生》以2.19亿元排名第四;聚焦聋人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影片《震耳欲聋》则以1.75亿元位居第五。

500

▲灯塔专业版微博

整体来看,今年国庆档以18.35亿元的总票房收官,与去年国庆档21.04亿元相比下降了12.79%;观影总人次为5007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约200万人,降幅约4%。

而相比数字更令市场不安的,是档期内《浪浪人生》《震耳欲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毕正明的证明》四部中小成本影片无一逆袭,口碑与票房皆平庸,没有出现“以小博大”的赚钱效应。

影院一线已感到市场寒意

影院一线人员的感受印证了数据下行。

10月9日,山东某影院经理李璐(化名)告诉《星岛》记者,今年国庆档期,她所在的影院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均不及往年。“今年没有什么特别出圈的电影,上映的影片在题材和话题度上都很难出圈。”其坦言。

安徽某影院经理张磊(化名)提供了更具体的观察。他说:“国庆档观众数量比平时要多,但比暑期档还是差了很多,也不如去年十一假期。”据其介绍,他所在影院今年暑期档最高单日观影人次超1000人,单日票房收入达到4万-5万元,而今年国庆档则最高单日票房1万-2万元,单日观影人次仅300余人。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影局统计,今年国庆档电影平均票价36.64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75元,同比降幅9.28%,这一票价为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表示,平均票价下降得益于多部国庆档新片官宣下调最低结算票价,降低了观众的观影门槛。

在张磊看来,片方选择降价,与今年国庆档前3日观影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有关。但他也告诉《星岛》记者,降价对提升人气着实有一定效果。据其观察,影片《731》在9月18日上映后口碑分化,观影人次一度下滑,该片随后将最低票价下调至19.9元,明显带动观影人次。《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在降价后观影人次也出现了提升。

头部内容缺失制约市场表现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缺乏头部爆款影片是今年国庆档遇冷的主要原因。

张磊告诉《星岛》记者,头部影片的高话题度和高品质对带动市场热度至关重要。“受生活节奏加快、短视频冲击、消费习惯变化等因素影响,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改变。”

他举例说,2023年暑期档的《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因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吸引了大批观众,而今年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也凭借良好口碑成为了档期票房冠军。

李璐也认为,影片的话题度和影片质量十分重要,需要在类型、题材上寻求创新突破。“不要跟风。比如抗美援朝题材可以拍,但让观众年年看,就没有新鲜感了。”她说。

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认为,当前电影市场正从“档期驱动型”向“内容驱动型”转变。过去观众在热门档期存在“强制性”观影习惯,如今则更趋于理性和选择性地消费。

影视行业面临“寒冬”考验

国庆档中小成本影片的集体失利,片方选择降低票价,试图以价换量,也折射出了行业整体焦虑和电影市场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今年上半年,影视公司业绩已呈现“冷热不均”态势。如中国电影营收17.17亿元,同比下降19.13%,净利润亏损1.10亿元;上海电影营收3.62亿元,同比下降4.96%,净利润约0.54亿元,同比下降22.18%;华谊兄弟营收1.53亿元,同比下降50.37%,净利润亦亏损约0.74亿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光线传媒营收32.42亿元,同比大涨143%,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万达电影营收66.89亿元,增长7.57%,净利润5.36亿元,同比增长372.55%。

多家公司在财报中提及市场分化的现象。中国电影指出,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亿元,同比增长22.95%,但第二季度票房同比下降34.73%,清明档、五一档均明显回落。万达电影也表示,2月单月票房160.9亿元占上半年总票房的55.1%,而3-6月单月票房均不足20亿元,第二季度票房处于近十年同期较低水平。

500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10月12日晚22点,202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39.1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但展望第四季度电影市场,李璐和张磊均认为冲击500亿元大关仍有一定难度。

“第四季度除了《阿凡达3》,感觉都不是大爆的电影。”李璐表示。张磊也认为:“目前炒得最火的两部就是《疯狂动物城2》和《阿凡达3》。大部分优质影片还是会选择春节档上映,相较而言春节档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

星岛视角:

影视行业的寒冬也是价值重估的起点。当资本退潮,口碑为王,那些能真正洞察时代情绪、讲述个体价值的故事,依然能穿越周期,赢得观众。毕竟,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好内容永远不缺买单的人——只是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清楚什么是“好”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