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同时配备大电池和大油箱,确实会带来一些显著的缺点
【本文来自《为什么当前的电动车市场没有推出“大电池+小油箱”的解决方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462964301226
因为你也没解决我的问题啊。只对我本人进行攻击了。所以你活该。
当然,汽车同时配备大电池和大油箱(通常出现在插电混动或增程车型上)确实会带来一些显著的缺点。这种设计虽然旨在兼顾纯电续航和长途无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鱼与熊掌”的权衡。
以下是主要的缺点:
1. 重量与效率问题(最核心的缺点)
• “负重前行”的惩罚:电池和燃油都是沉重的物体。大电池(通常重达数百公斤)加上大油箱(几十升燃油也相当重)会导致车辆整备质量非常高。车辆越重,无论是用电还是用油驱动,都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克服惯性、加速和爬坡。这会导致:
◦ 纯电续航打折:在纯电模式下,沉重的车身会消耗更多电量,使得标称的纯电续航在实际使用中打折扣。
◦ 馈电油耗偏高:当电池电量耗尽,仅靠发动机驱动时,发动机不仅要驱动车辆,还要背负着沉重的“死重”电池,导致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远高于同级别的普通油电混动(HEV)或燃油车。
2. 空间侵占
• 压缩乘员和储物空间:电池组通常平铺在底盘,油箱也需占用一定空间。为了容纳两者,工程师往往需要牺牲车内空间。最直接的影响是:
◦ 后排地板抬高:可能导致后排座椅舒适性下降,腿部支撑不足。
◦ 后备箱空间减小:电池和油箱可能侵占后备箱的垂直或纵向空间,导致实用性降低。
◦ 没有备胎:底盘空间被占满,很多此类车型会取消备胎,只提供补胎液。
3. 成本高昂
• 高昂的购车成本:大电池是车辆最昂贵的部件之一。大电池+大油箱+两套动力系统(电驱和发动机+变速箱)意味着制造成本极高,这部分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导致车辆售价昂贵。
• 潜在的维护成本:虽然电动系统相对简单,但复杂的油电协同控制系统、发动机、变速箱等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起来可能比纯电车或纯油车更复杂、更昂贵。
4. 使用场景的悖论与资源浪费
• “全能”但不“专精”:对于大多数城市通勤用户,大油箱可能常年处于半空或低油量状态,成了一个“死重”的摆设。而对于经常跑长途的用户,大电池在长途高速行驶中优势不大(高速巡航时发动机效率更高),大部分时间也是沉重的负担。
• 资源错配:从全生命周期来看,车上长期携带一个“用不上”的冗余系统(对大油箱用户来说是大电池,对市区用户来说是大油箱),意味着制造这些部件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没有被高效利用,不符合环保的初衷。
5. 性能与操控的妥协
• 影响操控性:巨大的重量会对车辆的操控灵活性、过弯姿态和刹车距离产生负面影响。虽然工程师可以通过强化悬挂、使用更宽的轮胎来弥补,但先天的物理劣势难以完全消除,“笨重感”可能依然存在。
• 加速性能可能不一致:有些车型在满电和馈电状态下,动力输出差距明显,影响驾驶体验的一致性。
总结
简单来说,大电池+大油箱的组合就像让一个士兵同时背负重机枪(大油箱)和大量箭矢(大电池)去打仗。虽然远程近程都能打,但过重的负荷会让他行动迟缓,消耗巨大。
这种设计的理想目标用户是:
• 日常有方便充电条件,可以享受低成本纯电通勤。
• 又需要频繁进行不确定的长途出行,对加油补能的便利性有极高要求,无法接受纯电车的里程焦虑。
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用户,这种组合的缺点可能会比优点更突出。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在成本和能效上更极致,普通油电混动(HEV) 在重量、成本和长途便利性上更均衡,可能是更适合大多数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