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双标”:抗议在台下是民主,在台上是犯罪

特朗普的“双标”:抗议在台下是民主,在台上是犯罪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

一、双面特朗普:抗议的重新定义

特朗普对抗议活动的态度始终如一地“双向行驶”:台下时,他支持抗议甚至鼓动骚乱;台上时,他将示威定性为“暴乱”和“国内恐怖主义”。

2025年6月,洛杉矶爆发移民政策抗议活动,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暴乱分子将面临强力镇压”,却从未解释为何这些和平示威者会比他所推崇的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更为恶劣。事实上,他对抗议的定性从不基于行为本身,而完全取决于抗议对象——当抗议针对他的政策时,便成了“犯罪”;当抗议服务于他的政治目的时,则被美化成“民主表达”。这种双重标准,本质上是将抗议异化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二、武力维稳:国民警卫队的政治使命

重返白宫短短九个月,特朗普已多次动用武力应对国内抗议。他以“打击犯罪”为由,先后向洛杉矶、华盛顿、芝加哥等民主党人主政的城市派遣国民警卫队。据美国国防部估算,仅向洛杉矶派兵一项,预计费用就高达1.34亿美元。

然而,数据与特朗普的描述截然相反:2024年华盛顿暴力犯罪案件数量较2023年下降35%,处于30年来最低水平;孟菲斯市2025年前8个月所有主要犯罪类别数据均下降,整体犯罪率降至25年来最低。这些事实揭露了“武力维稳”的真相——所谓“犯罪猖獗”不过是政治操弄的借口,国民警卫队正在沦为服务于特定政治目标的工具。

三、政治报复:目标直指民主党城市

特朗普调兵遣将的目标选择暴露了其政治动机。全美凶杀率最高的10个州中,8个是共和党主政的“红州”,但特朗普政府从未向这些州“调兵”;相比之下,华盛顿、孟菲斯、芝加哥等治安趋好的城市,却因民主党主政成为他的“眼中钉”。更具争议的是,此次遭“兵临城下”的三市市长均为非裔,这种模式难以用“巧合”解释。

正如芝加哥市长约翰逊所言:“根源在于我们所代表的立场和群体。”特朗普的行动本质上是对政治对手的报复,而非对公共安全的关切。加州州长纽森更直言,特朗普此举“旨在制造危机,而非满足实际需求”。

四、抗议的正义:民主的安全阀

在特朗普政策下,民众抗议的正义性愈发凸显。当常规政治渠道无法表达诉求、选举结果被无视、政府政策针对特定族裔和群体时,抗议成为民主最后的堡垒。

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政府已制定一份机密法律意见书,为“对贩毒集团及疑似毒贩名单实施致命打击”提供法律依据。法律专家指出,这份文件“为针对秘密名单上的团体发动无休止的战争提供了正当性”,实质是将行政权力凌驾于法治之上。

异议是民主国家公共生活的氧气。当不满被压制,不平等、不安全、服务崩溃、住房危机、气候焦虑等问题将愈发尖锐。正如洛杉矶市长巴斯所言,国民警卫队的部署并未带来稳定,反而让恐惧在社区和家庭中蔓延。

五、为正义喝彩:创意抗争的力量

面对强权,美国民众的抗争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在波特兰,反对移民政策的抗议者穿上青蛙、恐龙、独角兽等充气服装,在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大楼外跳舞、吹泡泡、组织快闪活动,甚至用甜甜圈“引诱”执法人员。这些看似滑稽的行为,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策略:

消解暴力叙事:充气服装让ICE的追击显得荒谬可笑,揭穿了特朗普将波特兰描述为“战区”的谎言;

生理保护:充气材质能减轻催泪瓦斯等刺激物的影响;

和平抵抗:用狂欢的外表包裹坚定的诉求,证明“民主不需要武器,只需要勇气和创意”。

如今,这些穿着充气服装的抗议者仍在街头起舞。他们的行动不仅是对强权的反抗,更是对民主本质的诠释——当制度失灵时,民众的勇气与智慧,将成为守护正义的最后防线。

结语:特朗普的“双标”逻辑与政治操弄,正在撕裂美国社会的共识。但波特兰街头的“充气抗争者”证明:无论权力如何滥用,和平、创意与勇气,始终是民主最强大的武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