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杰辞任董事长!万科过去八个多月获深圳地铁分十次输血260亿

500

万科管理层的一则重磅变动,再次将其推至风口浪尖。

10月13日早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一切职务。同时,董事会选举深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力平为新任董事长。这场人事更迭距离辛杰正式执掌万科董事会尚不足十个月,其间的“失联”传闻更让此次变动充满了不寻常的意味。

500

500

500

“救火队长”的短暂任期与意外离场

辛杰的辞任,在外界看来颇为突然。

公开资料显示,这位1966年出生的高管拥有丰富的深圳国企系统任职经历,从深圳圣廷苑酒店的筹备负责人,到天健集团的总经理、董事长,其管理能力屡受认可。2017年10月,他接替林茂德出任深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业生涯迈入新阶段。

深铁集团作为深圳市国资委直管的大型国企,正是在林茂德任内,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成功介入并终结了轰动一时的“宝万之争”,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守住了这家龙头房企的稳定。

然而,风云突变。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万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压力和信用危机。作为大股东代表的辛杰,其角色也从昔日的战略投资者,迅速转变为深度介入经营的“救火队长”。2023年11月,万科面临首轮信用质疑时,辛杰便公开表态,声称深铁已准备好“工具箱”全力支持万科。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5年1月。在深圳国资委的全面介入下,万科管理层迎来重大调整,时任董事会主席的郁亮卸任,由身兼深铁董事长的辛杰接棒。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国资力量对万科实施直接管控、应对危机的关键一步。

上任后,辛杰迅速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止血”和“自救”的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2025年9月推动万科进行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变革,将三级管理压缩为二级,旨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500

深铁的全力托底:最近八个多月输血260亿

辛杰在任的八个多月,是万科极度依赖外部输血的时期。

根据统计,自辛杰今年初出任万科董事长至2025年9月16日,深铁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已通过股东借款的形式,分十次向万科提供了累计高达266.04亿元的资金支持。

这些借款的条件极为优厚:其中9笔借款期限均为不超过三年,且可协商展期;利率统一锁定在2.34%,远低于万科2025年上半年境内新增融资3.39%的综合成本。这一系列操作,本质上是深铁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和资金成本,将市场风险向自身转移,为万科构筑了一道宝贵的资金护城河。

除了直接的现金支持,深铁还通过资产受让等方式为万科纾困。例如,出资认购与万科商业地产平台相关的中金印力公募基金份额,以及受让万科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部分权益,协助万科盘活存量资产,缓解流动性压力。

然而,这种深度捆绑也让深铁自身承受了巨大的财务压力。由于将对万科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万科在2024年录得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归母净亏损494.78亿元)并取消分红,直接导致深铁在2024年确认了巨额投资亏损和减值损失,归母净亏损高达335.66亿元。2025年上半年,随着万科继续亏损,深铁的该项投资账面价值已从2023年底的1035.07亿元大幅缩水至814.05亿元。

500

国资意志下的支持与变数

需要明确的是,深铁对万科的所有救助行动,并非企业层面的自主商业决策。资料显示,深铁的每一步重大支持举措,均需上报深圳市国资委并获得批复后方可实施。这清晰地表明,对万科的支持是深圳国资层面的战略决策,旨在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和头部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辛杰的突然离任可能在短期内扰动市场情绪,并对其主导的组织变革连续性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深圳国资对万科的支持基调预计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此次接任董事长的黄力平本身即为深铁集团总经理、万科董事会成员,熟悉公司情况,有利于保障过渡期的平稳和政策的延续。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个别管理者的调整不会影响企业改革化险的进程。”

500

尾声:不确定性中的万科前行

辛杰的辞任,为其不足十个月的万科“救火”生涯画上了一个仓促的句号。

截至公告发布当日,万科A股和H股股价均出现明显下跌,反映了市场的即时担忧。

对于万科而言,过去八个多月来自大股东的近260亿元的输血,是其抵御寒冬的关键能量。随着“救火队长”辛杰的意外离场,新任董事长黄力平能否在国资的持续支持下,稳住局面,带领万科穿越周期,顺利完成自救与转型,将成为接下来市场关注的焦点。

万科的困局,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其未来的走向,不仅关乎企业自身,也牵动着整个行业的信心与预期。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