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稀土反制后特朗普的“懵圈”?
转自微信公众号“前HR本人”:
为何稀土反制后特朗普的“懵圈”?他没看懂,中国早已不是七年前的样子。特朗普关税战还是老套路,自然要被打脸。
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稀土等关键物资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反应充满了暴怒与困惑,一句“显然是他们多年前就制定好的计划,这在国际贸易中绝对是闻所未闻的”,将其认知与现实的脱节暴露无遗。他的“懵”,本质上是对中国过去数年间在核心领域突破式发展的全然误判——他仍在用七年前的视角审视中国,却不知曾经的“短板”已逐一补强,美国赖以施压的抓手早已松动。首先,半导体破局,美国人“卡脖子”,中国短板已有底气了。
特朗普关税战贸易战和科技战开展以来,半导体产业链是中国科技领域最突出的短板;但如今全链条自主化进程已推进至关键阶段。从半导体设备来看,光刻机等核心设备已实现14nm制程突破,部分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基本具备14nm国产化代替水平。材料端,电子级多晶硅实现全尺寸覆盖量产,高纯度靶材、CMP抛光垫等关键技术打破垄断,光刻胶、各种气、剂都已经可以规模商用。芯片设计、生产线建设到封装测试的各个环节协同发力,Mate60系列的横空出世与昇腾系列AI芯片的迭代升级,正是产业链成熟度的最佳证明。
美国曾将半导体设备管制视为遏制中国的“最大抓手”;今年但特朗普沿用的旧有打压策略,不断绞杀我们半导体产业链。而面对我们已实现七七八八自主化的中国产业链,早已力不从心。当核心技术突破形成闭环,外部限制的威力便大幅衰减,我们自然不怕他们反击,这正是让特朗普始料未及的首要变数。
其次,特朗普喊的关键软件,我们软件自主已经完成很好,美国关键控制沦为“无效牌”。在特朗普团队看来,限制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出口,足以瘫痪中国的制造业与科技产业,但事实早已给出相反答案。如今中国在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领域已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80多款工业软件已经可以代替美国产品。而操作系统、数据库、ERP系统、EDA等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已初步建成。当中国企业不再依赖进口软件开展核心业务,美国的软件出口限制自然沦为“无效牌”,这让寄望于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的特朗普团队倍感错愕。再次,农产品我们已经开拓各种渠道,饲料来源不再“单点依赖”。美国大豆我们不依赖,从双方互相需要变成美国单方向需要我们。
农产品曾被视为美国制衡中国关税的重要筹码,因为中国不得不进口;但中国早已通过“全球布局”化解风险。依托与巴西、阿根廷的长期合作,叠加在非洲、俄罗斯等地的农业投资布局,中国已构建起多元化的大豆、玉米进口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大豆进口但来源地已从单一国家转向区域协同,且通过企业海外布局进一步保障了供应链稳定。特别脱离了美国独大的格局了。
这种提前多年的布局,彻底改变了过去来源受制于美国少数国家的被动局面。中国饲料来源能够通过全球资源调配得到保障后,美国的农产品变从双方需要变成美国软肋,中国不买,那么美国农民就麻烦很大,这无疑超出了特朗普对“对华博弈筹码”的认知。第四,能源多元化成功,外供与内生形成双重保障。
能源安全是特朗普团队试图拿捏中国的另一关键领域,大家总是说怕马六甲风险;但中国通过“外拓来源、内强绿能”的双路径,已构建起韧性十足的能源体系。在传统能源领域,中国持续加大与俄罗斯、非洲的能源合作,降低了单一来源的风险;在新能源领域,风能、光伏产业规模领跑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形成了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内生增长动力。这种传统能源保基本、新能源谋长远的布局,让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特朗普他们全球军事基地卡能源战略已经威胁大减,中国早已跳出对单一能源供给的依赖,不怕美国人搞什么极端措施。最后是稀土技术,美国对中国依赖度不降,尤其镓和锗等对中国依赖度因为俄乌战争还提升了。特朗普对稀土管制的暴怒,本质上是对“供应链命脉被拿捏”的焦虑。西方尤其是美国在重稀土提炼技术上长期未有突破,对镓、锗等关键战略物资的依赖度持续攀升。数据显示,美国镓进口接近100%依赖外部,锗进口依存度超过50%,而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国稀土和镓其出口管制影响美军上千个武器系统的生产,甚至让F35战斗机无法顺利生产。
这七多年来,美国未能建立起自主的重稀土提炼体系,导致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有增无减。当中国主动亮出这张底牌,习惯了“单向施压”的特朗普团队陷入慌乱,其“闻所未闻”的怒喷,恰恰暴露了对全球供应链格局变迁的无知。特朗普的“懵”,不是因为中国对反击蓄谋已久,而是因为他既低估了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决心,也无视了中国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系统性努力和快速进步。七年间,中国用五大领域的扎实突破构建起安全屏障,中国一反击,特朗普团伙基于过时认知的傲慢与偏见,自然会碎裂成手足无措的“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