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科“空降”,平安好医生又变天了?
刚刚完成扭亏的平安好医生,在国庆假期宣布了重磅人士调整:公司CEO李斗离任,前百度大健康事业群总裁何明科接任CEO。
对于李斗的离任,大大出乎了市场的预料。毕竟李斗在平安好医生的任职时间仅为两年,且帮助平安好医生实现扭亏。这样的成绩单还是让人信服的。
李斗2023年10月刚接任CEO的时候,平安好医生的股价仅为6.5港元左右(前复权),而如今股价却已经攀升至18港元左右,几乎是当时股价的三倍。
业绩转正,股价回升,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突然换帅,“不安常理出牌”的平安好医生似乎正在进行一场豪赌。
01
李斗的成绩单
仅用两年时间,平安好医生就实现“凤凰涅槃”。这一切的成功除李斗领导有方外,也离不开前任方蔚豪的铺垫。回顾平安好医生的发展史,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完成了从互联网平台,向集团赋能工具的切换。
第一阶段为“野蛮生长期”,由互联网“老炮”王涛主导。当时平安好医生主打的还是互联网平台的生态逻辑,拥有医疗服务、健康商城、消费医疗和健康管理四条闭环业务线。医疗服务充当平安好医生的核心流量入口,积累沉淀用户;健康商城则是公司主要的变现手段;消费医疗以体检为抓手,开拓 B 端市场;健康管理作为赋能业务,为其他业务提供相应的支持。
这套“古典”互联网商业模式并没有错,只不过必须高举高打,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资源。只有在这套商业模式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后,才能产生生态效应,并实现盈利。然而,最终平安好医生并没有等来生态效应的显现,虽然在2021年平安好医生依靠平台战略达到了73.34亿元的营收巅峰,但同时也录得了14.9亿元的巨额经营亏损。
迟迟没有看到盈利希望后,最终平安集团决定亲自下场纠偏。
“平安系”的方蔚豪正是第二阶段的主导者,亦是纠偏“急先锋”。在接手平安好医生后,方蔚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平安好医生将医疗服务和药品相关的健康商城业务合并成为医疗业务,其他业务合并成为健康业务。重组之后公司业务线更加清晰,核心定位逐渐向汲取集团内部流量转变,弱化C端业务的定位,提升F端(集团)业务的重要性。
为了达成降本增效的目的,平安好医生大量优化员工,员工数由2020年的4226人锐减至2023年的1753人。这部分最艰难的工作,正是由方蔚豪完成的。虽然方蔚豪在任期间,平安好医生的业绩与股价表现均不如人意,但其却为第三阶段的反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继方蔚豪后,李斗成为平安好医生的第二任“平安系”主导者,其核心任务正是延续降本增效的基调,并最终实现扭亏为盈。作为“平安系”的高管,李斗深刻意识到协同集团的重要性,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战略,升级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主导了平安好医生对集团居家养老业务的合并。
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各条业务线中,养老服务业务以263.9%的增速,成为平安好医生的重要增长点。从最终的结果看,李斗交出的无疑是一份高分答卷,完成了集团最开始制定的任务。
自此,平安好医生轻装上阵,重回增长正轨,但李斗与平安好医生的故事却也结束了。
02
拥抱AI大模型?
在加入平安好医生之前,何明科就拥有丰富的互联网高管履历。2015年至2021年,何明科在58同城担任过多个事业群的总裁;2021年何明科加盟百度,担任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负责智慧医疗和健康等相关业务,一直任职到2024年11月。
以过往履历分析,平安集团看重何明科的关键一点或许正在于“AI大模型”。何明科任职百度健康期间,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主导孵化“灵医大模型”。基于灵医大模型,百度健康推出了五款大模型应用产品:面向普通用户的健康智能体家族;面向医患的在线医疗Copilot;面向医院的“AI智慧门诊”;大模型的私有化产品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面向企业的灵医开放平台。
虽然“AI大模型”并没有激活百度健康业务的营收增长,在商业模式方面仍需要探索,但却在患者、医院和药企端均有布局,通过AI技术实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产业赋能。
单论何明科过往做的事情,其实与平安集团对于平安好医生“赋能”的需求不谋而合,尤其在平安好医生高度协同平安集团后,更是急需AI大模型进一步提升效率与体验。虽然平安好医生一直也在强调AI技术,但却终究难以更进一步,这或许正是平安集团如此急迫换帅的原因。
总的看来,何明科的到来并不会改变平安好医生的“集团赋能”战略,他极有可能作为一个增量,助力平安好医生的AI转型。不过,尽管平安好医生对于“AI大模型”需求迫切,但何明科前方的道路却依然需要经受三重考验,这绝非是一条坦途。
首先,平安集团通过“以股代息”方式,将所持平安好医生的股权比例提升至52.74%,并完成业绩并表中国平安。这就意味着,平安好医生即使独立运营,但也需严格受限于平安集团,平安好医生的话事人只有平安集团一家,何明科有多大的发挥空间仍未可知。
其次,平安好医生刚刚扭亏为盈,仍具有较大的经营压力。而“AI大模型”的孵化无疑需要较多的研发成本,极有可能又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这或许正是横在何明科面前最直接的一道“考题”。
最后,何明科作为“空降”高管,又不属于“平安系”,这中间的隐形成本不言而喻。“平安系”的强势已经多次在汽车之家、陆金所身上验证,如何理顺此中关系,形成一股劲的合力,这或许才是决定何明科高度的最终考验。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