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传来噩耗的洞穴探险视频,却成了互联网顶流下饭菜

怪物马戏团 | 文
噩耗圈再次传来洞潜!
失败的洞穴探险视频,已经成为网友挚爱的下饭菜,堪称最畅销的地狱老干妈,很适合在假期放松的时候聊聊。

@神秘园SMY
除非,你的假期安排是去洞潜。
现在全世界,不论B站还是油管,都有大量的探洞/洞潜解说视频,播放量高到BB基每天看见下水道洞口都会嫉妒。就好像忽然间,所有人都爱上了看其他人钻洞。

话说在《黑袍纠察队》衍生剧里,有个以蝙蝠侠为原型的角色,癖好是只要看到洞,就忍不住去钻——只是提一句而已,没有暗示什么。

而且,这些探洞视频,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失败的,死亡率高达80%。在互联网,探洞/洞潜这词,已经和暴毙绑定了。以至于专业洞潜者还得推出《正常的,不出事的洞穴潜水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种科普向视频。

探洞视频到底有多热呢?这么说吧,它在海内外都发展出了二创潮。比如你会在B站看到模仿探洞视频出的《明日方舟》《我的世界》二创,完全模仿探洞视频的模版。

同时TikTok上最近有个热门趋势,就是拍恶搞视频,展示有人看了太多探洞视频后,会变成什么样。在这些视频里,人全部变成上述那个恶搞蝙蝠侠的角色,只要看到有洞,或狭窄区域,就会立刻尝试钻进去,不论是椅子或沙发的缝隙。


这些视频,经常在结尾处留下一个被卡在缝隙间的屁股,然后出现那个喜闻乐见的反转揭晓——啊,原来录像的人,也看了很多探洞视频。

所以为什么这类视频越来越火了?很显然,首先因为它们像是一种特别的恐怖片,有点像人们爱看的那些神秘凶案解说视频。

@X调查;探洞区UP主和凶案区UP主,通常是相连的
探洞事故视频,可以触发你本能中幽闭恐惧症的种子,最出名的那些探洞事故,光是听文字就让人一身冷汗。比如坚果油灰洞穴事件,乃探洞视频里的明星,圈子里无人不知,极富代表性。
坚果油灰洞,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热液洞穴,之所以叫这个,是因为其内部有很多棕色粘土,呈油灰状。这洞原本只是探洞爱好者圈子里的热门地点,一年接待几千名探险家,直到因为一次事故彻底出圈。


在2009年,一名26岁的探洞爱好者约翰,和弟弟前来挑战这洞穴。结果在一个狭窄的转弯处,约翰错误拐入了一条地图没标记的通道,然后被卡在倾斜度极大的裂缝间,而且是头朝下的状态。

要知道,这些洞穴最狭窄的地方,需要匍匐着缓缓向前挪动,因为空间过于狭窄,岩壁上的石块会不断和身体摩擦。在这种情况下被卡住,那简直是酷刑VR,你无法动弹,任何动作都能导致身体受伤,或者更糟,让洞穴小范围坍塌。

要挣脱这种困境,难度极高,几乎无法独立完成。约翰遇到的问题便是如此,他试图挣脱,却反而让自己被卡得更严重了。
随后,130人的救援队对约翰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援救,但难度约等于用两根小拇指通关《恶魔之魂》,因为他被卡住的缝隙,最狭窄处只有25*45厘米,且离洞口足足120米。于是人们只能试图用滑轮将他拖出,谁知中途滑轮出了毛病,使得好不容易被拖出来一点的约翰,又掉回去卡在了更深处。

就这样,约翰在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头朝下保持同个姿势,且浑身伤痕地存活了27个小时,最后死于心搏骤停,因为他的身体太久处于极端压力、扭曲姿势和倒立状态。

这是救援者当时的照片
这种死法的恐怖程度,估计能在21世纪排上前十,比它更糟的,一般都发生在拉丁美洲贫民窟。
但正是这种令人寒颤不已的猎奇感,在吸引大家一遍遍看探洞视频。毕竟恐怖片也是越接近现实越窒息,所以那些伪纪录片风格的惊悚电影才如此受欢迎。探洞事故博主们也深谙此道,他们总是娓娓道来,配上经典的悬疑BGM,就像看着倒霉鬼逐渐步入杀人狂的陷阱。
对我这种多动症患者,光是想想被困在一个难受扭曲的姿势里保持27分钟,就要崩溃了,难以想象27个小时是何等折磨。

不过,悲惨的死亡并非唯一吸引大家去看的因素,很多探洞事故视频最后,遇难者都成功脱险了。比如2014年发生在德国的里森丁救援事件,一名专业洞穴探险家在探索阿尔卑斯山脉时,被困在了深度1100多米的洞穴内。这个洞穴的地势极为险峻,很多地方连攀岩高手都爬不上去,雪上加霜的是,这名探险家的头还因为落石受伤了。

随后,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救援行动就此展开,728名各领域的专家,从世界各地飞来组成了一支国际救援队。他们要面对的是堪比用半个小拇指通关《恶魔之魂》难度的救援,前方是顶级复杂的山洞地形,有大量瀑布与悬崖,健康的攀岩者都要十余小时才能爬到顶端,而救援队还需要治疗被困者,然后用担架把他抬上去。

就这样,数百名精英科学家、救援队、医生、探险家和工程师耗费274个小时,在洞穴里搭建了一条由缆绳、照明设备、食品和睡袋组成的垂直运输链,与洞中的落石和湿冷环境对抗,最终在洞外数百名军人、警察,以及三架直升机的配合下,将这名探险家救了出来。


跟随那些制作精良的探洞视频,看到这些救援行动的艰难细节后,真的让人不由得感叹,人类有时确实能做出一些超越想象的壮举。
顺带一提,这场救援耗费了百万欧元,大部分都由这名探险家承担,他也欣然接受了。然而同时,救援也在洞内留下了一吨多的垃圾,人们耗时六年才陆续清理完毕,对洞穴内的生态(蝙蝠和洞穴生物)造成了破坏。


所以有时,这些探洞视频不仅是恐怖片,也可以是灾难片。
探洞视频还有很多乐趣,你看得越多,越懂圈内的笑点和看点。譬如很多洞穴都非常出名,而且其中有多条路线,每条都有形象的名字,像坚果油灰洞的主角,就是从一个叫“产道”的通道拐进未知区域的。有些事故走的又是其他路线,所以会有人调侃,探洞有肉鸽要素。
此外,地下洞穴本身也很吸引人,我们就是天性爱幻想地底藏着一个神秘世界。像凡尔纳的小说、哆啦A梦的大长篇,乃至《艾尔登法环》里,都会涉及巨大的地下洞窟,这也是洞穴探索视频的吸引力之一。

试想一下,我们刚才说的大洞,垂直距离1100多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等于用标准足球场最长的一侧,叠上十个,或两个上海中心叠加。

而很多这些巨洞,就藏在日常景色下。比如澳大利亚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井口,处于一片牧场上,牧场主人一直怀疑井口没有看着那么简单,却找不到专家一探究竟。于是日复一日,牛就在他的牧场上吃草,小孩在草间奔跑玩耍,人们夜晚安然入睡,全然不知黑色的浪潮正在地下那个150米深,宛如50层楼高的洞穴中涌动。


这个著名洞穴叫“竖井”,它在1973年吞噬了四名年轻人的生命,其中一人还刚登上澳洲著名潜水杂志的封面,那时她才18岁。它也代表着洞穴事故视频的一大分支:洞潜。

很多地下洞穴都被地下水淹没,要探索这样的洞,必须潜水。而潜水要比洞内攀岩更危险,如果出事了,通常也会更绝望。
首先,这些洞穴的很多区域同样非常狭窄,可能在通过时损坏潜水设备。同时潜水员在经过时,还会搅动淤泥,让人根本看不见前方道路,这些淤泥得静置一整天才能静下来,所以只能摸索前进。

然后,高水压会让人产生氮醉反应,像喝醉酒一样无法控制身体与意识,出现幻觉,在水下简直是死刑。

此外,洞潜视频里的受难者们,在试图逃生时,往往会迅速上浮。可这非常危险,会触发减压病和肺部气压伤等问题,人会突然中风、瘫痪,或肺泡破裂,在明明急缺氧气的情况下,因为肺部被压力挤压,反而想吸入更多空气。
让人觉得今年的《碟中谍8》里,阿汤哥在冰冻的白令海底,从150米深处,赤身裸体急速上浮的场景愈发离谱了。

水底的环境也非常诡异,深海恐惧症不是开玩笑的,而有句老话说:深湖比深海更恐怖。这些水淹洞穴虽然深,但有时又会有各种怪诞的光,阳光会折射入水中,让你误以为自己即将触及水面,像是一种水底的海市蜃楼。
我们刚才说的竖井事件里,那个倒霉女孩就是死于此。她和另一名朋友看到某处有光,以为是水面,便拼命向那里游去。可当他们耗费最后一丝力气到达后,才发现这里只是一条岔道,空气在此处形成了一个小空间,产生镜面反射,让他们误以为自己的灯光反射是阳光。

拼尽全力上浮后才发现,头顶只是水底百米处,一个不见天日的狭小洞穴。这就是两人生前最后看到的景象,这绝望程度,撒旦看了立刻三连。
此外,很多洞潜员都会随身携带摄影设备,这就让洞潜事故视频更为“沉浸”。比如埃及的达哈卜蓝洞,已经造成200多名潜水员的死亡,其中就有一名经验不足,却执意要下水的俄罗斯潜水员。

在死前,他的摄像机录下了他从挣扎,到氮醉和停止动弹的全过程。戏剧性的是,他的遗体被打捞上来后,救援人员不小心启动了相机,于是这个记录了他死亡的录像,最后是以遗体被找到的瞬间结束的。


就这样,洞潜与探洞事故视频,协助大家咽下了一顿顿饭。
现在,国内也有一些户外探索博主会做探洞视频。他们录制自己去过的水牢或地穴。里面有些地方窄到难以呼吸,只能蠕动前行,且需要攀爬人在百年前凿出的石梯,一不小心就要从十多米高的地方坠落,看得人心惊胆战。


@户外行军蚁
这些人到了洞穴深处时,有时真能找到白骨,或看到前人被困于其中时,试图挖掘却没能完成的逃跑通道。

同时,也能经常找到“熬硝佬”的活动痕迹,因为过去中国要用传统方法熬制硝石生产火药,就要从洞穴硝石中提取硝酸钾。这也是为何,在有喀斯特地貌的地区,经常会有博主去洞穴探险的原因之一:这里有很多熬硝佬开发的洞。

实际上不仅网友喜欢看探洞事故,这个主题的电影,也经常大受欢迎。比如很出名的恐怖片《黑暗侵袭》,说的就是六个女人下洞探索,结果被里面的怪物追杀。全片漆黑压抑,其经典结局,和上述“竖井事故”也有某种意义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假如你对那场700多人参与的超大救援感兴趣,那我推荐你再去看看口碑上佳的《十三条命》,这是根据2018年著名睡美人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猜很多朋友都对这事有印象,说的是一个泰国足球队教练,带着12个小孩被困在了洞穴深处,然后暴雨淹没了洞穴出口。

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救援行动,参与者多达一万人,100多个政府派出了代表,当时连马斯克都带着(没用的)潜艇去凑热闹了。人们必须花费三天时间,赶在第二波暴雨来临前,将这群已经被困16天的小孩救出。

救援行动极为艰难,基本等于让《恶魔之魂》通关十亿个小拇指。整个过程里,有两名救援人员牺牲;还有水利专家和数百名村民配合,将水抽出排向田地,使得庄稼毁损……可以说所有人都在不计代价地与时间赛跑。

最后,救援小组必须把13人带过一条极长的淹水通道,如此长的距离,没受过潜水训练的小孩会慌乱、抽搐。于是他们极大胆,也极富创造力地将一名麻醉师带入了洞穴,然后把所有人在昏迷状态下带过那条通道,在水底推着他们缓缓前进,和麻药的时效赛跑,最终耗时6小时将13人全员救出。

知道为什么最后能脱险吗?因为主角是人皇阿拉贡
听着离奇至极,但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2018年的故事,当时很多人每天都在追踪相关新闻。

真实照片
如此曲折刺激的东西,大家爱看,就不奇怪了。探洞和洞潜,也一直处于争议中,这爱好风险巨大,且一旦出事,不仅自己遭殃,还会在施救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环境造成破坏。
可同时,如果人类没有这种作死的冒险精神,恐怕很多新事物和新地点的发现,很多科学成就,也都会延迟。往实际点说,全国各地那些巨大溶洞,如今已经被建成知名景点,贡献了许多旅游收入,而当初,它们也都是被一群探洞冒险家们探测的。
但不论如何,非专业人士,在麻痹大意的情况下从事这种活动,肯定都是在作死。许多探洞事故视频的主角也正是这种人,以至于探洞视频粉们还为此编了首“作死打油诗”。很显然,放假后最适合从事的运动,绝不可能是探洞或洞潜——
——而是划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