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三甲医生出圈!网友:明明36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医师梁虹,被誉为医美界“逆龄女教授”,63岁的她常被误认为只有36岁。

  作为一名有着近40年从业经验的皮肤美容专家,她想为医美领域的乱象发声,促使行业规范发展。

  撰文 | 燕小六

  从医几十年,梁虹有很长一段时间,致力于让人变美。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的诊室内,常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求美者。有人想祛除皱纹,恢复年轻状态;有人要重塑容貌,提升职场竞争力;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希望通过整形为颜值加分……

  面对各种医疗诉求,梁虹做的最多的,是调整预期和劝退。若遇到未成年人,“男孩脸上有痘坑就夸他有沧桑感”“女孩嫌毛孔粗大就多聊聊气质、立体美”。

  作为一名有近40年从业经验的皮肤美容专家,梁虹见证了中国医美行业的变迁。她认为,如今年轻一代的容貌焦虑被放大了,“很多人就诊时要求做一系列项目,力求完美,因为他们觉得脸能影响一切。”

  但在梁虹看来,美是艺术,更是科学。就患者容貌焦虑和医美领域的乱象等,公立医院的医生有责任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500

  视频里的梁虹医生。/图源:抖音、小红书

  与患者共情,从不制造焦虑

  在医疗纠纷高发的医美领域,梁虹几乎没有遇到过医患矛盾。这与她的从医底线和共情力有关。

  63岁的梁虹在临床中擅长各类皮肤疾病的诊治和皮肤美容,对痤疮、敏感性皮肤等损容性皮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十多年前,梁虹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打造个人品牌,积累了200多万粉丝。在其短视频中,有不少对医美项目的科普,她会提醒大家不要盲目手术,要与医生加强沟通、充分咨询。

  每日更新社交平台,是梁虹在诊疗之余的常规动作。“我做科主任的时候,就要求每个人与患者互加微信,及时在线答疑。这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安慰,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也是在和全国网友的互动中,梁虹发现,医美领域近年来发生了很多变化。

500

  梁虹

  一方面,在她的门诊中,出现了不少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甚至还有退休人员,他们希望通过医美来恢复社交自信,或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有个企业大佬说,容貌年轻了,合作方会觉得其身强体健,可以长期合作。”

  另一方面,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也在涌入医美门诊。用梁虹的话来说,这群人弥漫着严重的容貌焦虑。

  例如,他们在就诊时会直接指着镜子,放大自己不完美的面部特征,并将恋爱、学业、前程等与之关联。

  遇到此类患者,梁虹会先把镜子推远一点,用专业意见和夸赞声为他们减压、鼓励,而不是迎合对方需求,推荐大量可有可无的医疗项目。

  如果是与父母一同前来的未成年人,梁虹则会极力劝退。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有大把时间,可以好好观察、思考,等自己赚了钱经济条件允许,再做医美也不迟。”

  除了就医人群的改变,梁虹还发现,这几年的求美者不再过度追求噱头,而更在意性价比,观念上趋于理智。一款几千元的产品,不如涂个防晒霜来得实在。

  为了满足患者需求,科室每上新一项技术或一款产品,梁虹都会事先体验,她希望能将风险控制到最小,用亲身经历回答“产品到底安全不安全”“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适”“安全控制剂量是多少”等问题。

  在不少患者眼中,梁虹是那个最懂他们的人。有人问诊后在社交媒体留言,称感受到了“双向奔赴的善意”,说“梁主任从来不制造焦虑,不会推荐做这个、做那个。”

  “医美是锦上添花的事,不能靠制造焦虑、打击自信来吸引患者。我一直强调,容貌是不可能返老还童的,我们所做的只能是尽量延缓,让面容老得慢一点。”梁虹说。

  主动转型,从皮肤性病科到医疗美容

  63岁的梁虹,经常被人误认为只有36岁。

  客观来说,这是评价一名医疗美容科医生综合能力的生动体现。“身为专业人士,自己得身先力行,才有说服力。”梁虹说。

  但旁人不知道的是,做医生并不是她的主动选择。

  高考结束后,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家里便替她做主,填报志愿时选了医学。1986年,23岁的梁虹本科毕业后服从分配、进入皮肤科,接诊各类皮肤病患者。

  “最开始谈不上人生理想、有多热爱。就是觉得医院交给我的任务,要认真、负责地完成。”梁虹说。

  这一时期,中国皮肤科范畴下的医学美容开始兴起。

  就在梁虹参加工作的前一年,湖南郭定九教授等人倡议召开“皮肤美容学术研讨会”。次年,湖南、上海接连召开两届研讨会,这被视为对医疗美容学科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此后,我国著名皮肤外科学教授王高松及王成义等专家,呈报成立“中华医学会皮肤美容学会”的报告。1990年11月,“中华医学会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正式建立,同期宣告成立“皮肤美容专业学组”。

  梁虹告诉“医学界”,早期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生以整形外科、皮肤外科等为主,经典项目包括隆胸、垫下巴、鼻整形等。

  那时,很多人拿着明星照片找到医生,目的是“按图塑形”。

  1992年,肉毒素注射率先在皮肤科用于除皱。此后,微创类(注射玻尿酸等)、皮肤美容类(激光、热玛吉、磨皮)等非手术手段层出不穷。因为伤口细微、创伤性小、康复快,此类医美愈发受欢迎。

  对学科来说,更重要的变化出现在21世纪初。

  2003-2005年,一些国际性皮肤科大会在北京召开,医学美容专题内容丰富,引起皮肤科专业人士对这一领域的广泛关注。

  也是从这一时期,民营医美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10年,我已经是正高职称。深入研究后,我真的热爱医学美容这个方向。”梁虹告诉“医学界”,她在这一年谋划转型,从皮肤性病科正式转到医疗美容科。

  主动调整方向后,她开展的第一个医美项目是打肉毒素。

  最初,为了学习规范的诊疗知识,梁虹通过看国外文献、视频等形式自学,或请经验丰富的神经科医生在她脸上实操,一点点进步。

  至今,她已坚持规律注射肉毒15年。长期保养并定期做抗衰老医美项目,或许是她容貌至今年轻的原因。

  随着医美观念更新和医疗技术的迭代,梁虹所在科室迎来快速发展。

  “最开始,我们就申请了一个小房间,中间拉个帘子,一边办公,一边放设备、做治疗。加上我,科里就两个医生。”

  这十几年来,医院医疗美容科面积扩大、设备增加,现有成员从她孤身一人增至12人,年均治疗人次9000余次,医疗辐射能力覆盖中南地区、湖北各县市。

  “能走到今天,除了医院支持、同事给力,我也想感谢自己做事超前,能抓住机会、抢占先机。”梁虹说。

500

  图源:受访者

  美是一辈子的事业

  近些年,梁虹的工作方向又有些许调整。她意识到,医学美容需要“整合”,就要有整体观念,为求美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为此,她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疾病宣教上。以玫瑰痤疮为例,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面部可能出现丘疹和脓疱、潮红等,伴有瘙痒、灼热或刺痛感。

  过往,相关疾病治疗主要靠长期口服抗生素、外用软膏。这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肝肾负担。一旦停药,不少人可能复发。

  “很多人面部泛红是炎症、毛细血管扩张等引起的。为控制住炎症,我们可以采用光子嫩肤、染料激光、黄金微针等医美手段,缓解毛细血管扩张,维护皮肤状态。这也有助于玫瑰痤疮的治疗、康复。”梁虹说。

  一名玫瑰痤疮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特意录了一段不打码的视频,供梁虹在学术会议等场合分享。视频中,她自信大方地说:“我的病治愈了,皮肤状态明显改善,我敢面对镜头了。”

  还有患者将诊疗经历发在社交媒体上,供他人借鉴。一些外地患者看到后,连夜坐火车来到武汉,找梁虹问诊。不少人希望梁虹再多干几年、多出出门诊。

  她告诉“医学界”,按照相关规定,自己已经能退休。但她仍工作在一线,在做好医学科普教育的基础上,还计划开设插花工作室,这也是她的兴趣爱好之一。

500

  梁虹的插花作品。/图源:受访者

  “广泛学习,能提高美商,提供美的素养。这是做医美的人不可或缺的。”梁虹说。

  她坦言,若时间、精力允许,自己会坚持出门诊。“很多患者说,要跟着我美一辈子。如果大家需要,我就会继续干。”

  资料来源:

  1.刘玮. 我国美容皮肤科学的现状及发展.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8月第12卷第4期. DOI:10.3760/cma.j.issn.1671-0290.2006.04.001

  2.孙林潮, 等. 整合医学美容的概念及发展方向之我见.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10月第27卷第10期. DOI:10.15909/j.cnki.cn61-1347/r.002619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