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放手娃哈哈,百亿帝国继承战只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一份辞任公告,一个名为“娃小宗”的新品牌,揭开了娃哈哈集团更深层的纷争。
画楼残烛催人去,宗馥莉与已故父亲宗庆后一手开创的娃哈哈会不会从此相隔天涯?在《一波说》看来,宗馥莉放手娃哈哈,百亿帝国继承战只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2025年10月10日,一则消息在财经圈迅速传开:宗馥莉已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这一变动距离她全面接棒仅过去约一年,标志着娃哈哈集团治理权调整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通过娃哈哈官方渠道求证,这一消息属实。就在不久前,一份在网上流传的娃哈哈内部文件已经透露出风暴的征兆——公司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宗馥莉的辞职,被官方解释为商标使用“不合规”。但在这简单的解释背后,隐藏着的是股权僵局、家族内斗与改革失败的复杂叙事,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继承者,正在放下她父亲宗庆后创立的江山。
01 辞任背后:商标之争与无奈转身
宗馥莉的辞职并非突发,而是酝酿已久的必然结局。
根据报道,她已于9月12日正式向娃哈哈集团递交辞呈,并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
辞任的核心原因直指“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权问题。
一份《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显示,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这一规定使得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法律风险之下。
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呈现出独特的三方制衡格局: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资)持股46%;宗馥莉个人持股29.4%;基层工会(职工持股会)持有24.6%。
这样的股权分布意味着,宗馥莉无法单独决定“娃哈哈”这一核心资产的使用。
02 股权僵局:国资主导与无奈退场
事实上,“娃哈哈公主”宗馥莉在娃哈哈集团的权力根基并不稳固。
长期以来,娃哈哈的最大股东是持股46%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在这个大股东之后,才是持股29.4%的宗馥莉,和持股24.6%的职工持股会。表面上看,后二者总和超过了50%,但实际情况是,第三大股东方并非完全掌控于宗馥莉手中。
由于部分离职员工对2018年的股权回购协议提出诉讼,导致这部分股权的工商变更尚未彻底完成。
也就是说,宗馥莉在娃哈哈的权力受到双重制约:一方面是国资大股东的强势地位,另一方面是职工持股会的股权纠纷。
在这种局面下,即使业绩表现优异,她也难以真正掌控公司方向。
03 业绩与改革:胜利者的退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宗馥莉是在“胜仗前线”被迫下课的。
据虎嗅了解,2024年,娃哈哈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这是娃哈哈创立以来的最高增速。
2025年一季度,整体销售净收入增速保持在30%以上。截至宗馥莉“下课”,娃哈哈在含乳饮料和速食粥两个传统优势赛道,依然保持市场份额第一。
宗馥莉在任期内推动了一系列必要但激进的改革,她的核心逻辑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
她改变了父亲宗庆后时代依赖个人威望和纸质报表的运营模式,将所有业务搬到手机APP的数字化系统中,并重新设计了财务审批流程和项目立项制度。
宗馥莉的改革之刃也挥向了娃哈哈的“基本盘”——她大幅度改革了经销商体系,削减了一些合作多年却未达标或连续经营不善的经销商。这些改革或许方向正确,但在短短一年内同时推动如此多的变革,足以让一台运转几十年的“老机器”出现阵痛噪音。
04 家族暗战:离岸信托与股权之争
除了公司内部的治理困境,宗馥莉还面临着复杂的家族斗争。
2025年,娃哈哈的家族纠纷逐渐公众化,引发广泛关注。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当事人——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在香港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平等继承权及信托受益权。
这场官司揭开了宗庆后离世后家族财产分配的神秘面纱。
香港高等法院的判决书披露了关键信息:宗庆后生前曾手写指令,要求为三名非婚生子女各设立7亿美元的信托基金。总计21亿美元的离岸资产争夺战由此拉开序幕。
2025年8月1日,香港法院作出初步判决,宣布宗馥莉不得从建浩创投的香港汇丰银行账户提款或转账。这一禁令将持续有效至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及浙江高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有最终裁决为止。
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再次裁决,驳回了宗馥莉的上诉申请,维持了对相关资产的冻结令。
坏消息不止一个。据悉,“非婚生集团”成员此前还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宗馥莉虽通过遗嘱公证继承了该部分股权并完成工商变更,但这一纠纷的审理尚未彻底终结。
05 独立野心:“娃小宗”的战略突围
面对重重困局,宗馥莉选择了战略转移,而非继续纠缠。
她的辞职与品牌更迭,可被视为股权僵局下的一次战略突围。放弃娃哈哈集团治理权,意味着宗馥莉不再受制于国资股东与职工持股会的决策流程,可全力投入自有品牌建设。
事实上,宗馥莉早已为品牌转型做了准备。其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自2025年2月起,密集申请注册“娃小宗”“宗小哈”“娃小哈”等商标-5。截至2025年10月,“娃小宗”在啤酒饮料、食品等核心类别已完成初步审定,为品牌切换奠定法律基础。
与此同时,娃哈哈旗下多家子公司陆续更名为“宏胜系”。9月以来,南阳、山西、虎林等地娃哈哈饮料公司相继更名为“宏胜恒枫”“宏胜饮料”,重庆、贵阳、成都等地的昌盛饮料公司也已纳入宏胜体系。
这一系列更名不仅是品牌过渡,更是宗馥莉整合生产资源、构建独立产业链的关键步骤。
06 未来前景:多重挑战下的独立之路
“娃小宗”能否继承娃哈哈30多年的品牌积淀,还是从此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答案尚未揭晓。可以确定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给宗馥莉调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宗馥莉在8月底接受财经专访时承认,2025年娃哈哈业绩面临压力,上半年销量增速有所回落。面对现状,她寄希望于“娃小宗”品牌,希望通过这个新品牌实现娃哈哈的迅速转型。
然而,“娃哈哈”品牌承载着几代消费者的情感,其市场认知非新品牌可轻易替代。经销商网络能否顺利过渡?消费者是否买单?这些问题将考验宗馥莉的商业智慧。
与农夫山泉等竞争对手相比,娃哈哈已经显得落后。在饮用水领域,娃哈哈被康师傅、农夫山泉、怡宝等品牌超越,逐渐失去领先地位。此外,娃哈哈在无糖茶等新兴品类上也未能取得显著进展。饮料市场格局已今非昔比。头部包装饮用水企业的地位较为稳固,娃哈哈以9.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而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品牌则占据更大份额。
宏胜饮料集团早已为“娃小宗”申请注册了覆盖食品、饮料等全品类的商标。娃哈哈旗下多家子公司也已陆续更名为“宏胜系”企业。这一切似乎预示着宗馥莉正在构建一个完全受自己控制的品牌体系。但前路从不会因品牌更迭而变得平坦。一位食品产业分析师指出,“娃小宗”若想复制成功,需突破渠道、供应链的资源壁垒。
宗馥莉能不能走出了一条与父亲宗庆后完全不同的路,但这条路的尽头尚无人知晓。
10月11日,就宗馥莉第二次辞任娃哈哈董事长,她的叔叔宗泽后继去年7月后在朋友圈再次发文。宗泽后称:“上一次她辞职,我说过上面这段话,那时她听进去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宗泽后也再次对所谓“网络水军”发表自己的看法。宗泽后称,“尽管网友或者水军把我骂翻天,但事实上都是这些人害了她,使她越走越远,已经无法回头了。不得不说在我们宗家下一代里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了解太少,过去说要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还是欠缺了一些。德也没修成,艺也没学成,如何能承担大任?”
最后,宗泽后表示,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宗家只是和许许多多娃哈哈的员工、许许多多的消费者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娃哈哈是陪伴80、90后成长的一代饮品品牌。“我相信80、90后以及他们的子女都会怀念娃哈哈曾经带给他们快乐。”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