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讲古:東曹重量
甲骨文【東(二圆弧连线交点)(中有一横或二横或乂字形叉叉)】词例:其自东来雨。王往于田从东。尞于东三豕三羊。尞于东母九牛。其爰东室。
甲骨文【重(人東)】人站在日影连线上。金文【重(人背负東橐形)】
甲骨文【量(丁東)】金文【量(日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观测日星。立杆测影,根据日影连线求得东西南北四方向(近似值),以便规划城堡宫室(坐北朝南)道路(中轴线)沟渠井田,进而绘制河图洛书(星图地图)。引用为日出东方。东亩(使田垄东西向)。重z要。重c合。测量。度量衡。《易·既济》东邻。虞注:“震为东。”【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詩·大雅】東有啓明。【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按:“日所出也。”《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重 chóng 〈形〉重复,重叠。《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注:“复笮也。”《楚辞·天问》圜有九重,孰营度之?
〈动〉通“动”( dòng)。影响。《左传·僖公十五年》且晋人蹙忧以重我。《管子·侈靡》候人不可重也。
衍生董懂動踵鍾字。引用为董事、懂得。行动、动力。老态龙钟。【說文】東,動也。《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周禮·春官】辨九𢷎(拜),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宣读讲解军政命令,听懂了鼓掌相附和)【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又【博雅】固也。
丁東、町畽、鼎蕫
畽 tuǎn 田界相接的地方。明·張自烈《正字通·田部》周區為町,接町為畽。【詩·豳風】町畽鹿場。【釋文】畽,本又作疃,他短反。(测定并标记明白,无论是用什么,故而各家注释不一)
又作墥。【傳】町畽,鹿迹也。【朱註】町畽,舍旁𨻶地也。【通雅】毛萇因町疃鹿場,訓町疃爲鹿跡。許愼亦云町疃,禽獸所踐處,可謂泥矣。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日影连线求正东存在一系列难题,只能求取大概差不多的近似值。
形声字:统。引用为笼统。
东董懂動dong重踵鍾鐘zhong遭造zao
橐tuo统tong重衝冲憧chong曹㯥cao
籠東、龍鍾,隴種,躘踵、儱偅。笼统。
地球自转轴倾角约在22.1°至24.5°之间(周期约4.1万年)。20500年变化约2.4°左右,三千年前回归线约23.43333+0.35122=23.78455°左右。夏至冬至间半年太阳跨度约47.57°左右。一回归年约365.24249日(现约365.24219日),太阳直射点平均每半日偏转约0.13°左右。夏至冬至小于此数,冬至夏至时刻若在正午则偏转度趋于零,也就是说在冬至夏至求正东南西北误差更小。但如何确认冬至夏至时刻对古人而言又是一个问题。
所谓春分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严格准确的说其实是春分日出偏南,日落偏北。秋分反之,日出偏北,日落偏南。(多年前在QQ空间写过类似的说法,日出东南日落西北之类的,当时没想那么明白,被人嘲笑之后删改了,没想到现在又绕回来了)
正午求正南误差更大。地球四分钟自转一度,而古代滴漏采用百刻制,意味着误差约一刻。北宋燕肃莲花漏采用二级补偿设计,误差可控制在每天±10分钟内。反而需要依靠日晷校正。元大都在刘秉忠规划设计时确立的中轴线(现北京中轴线),就偏了二度十几分(约2.25°左右,折合约9分钟)。
甲骨文【㯥(東東)曹(東東口)】用作方国名。伐㯥其裁。
用作地名。在曹。王步曹。(口为半圆,可能就是横向的半个東字)
㯥 cáo 同“曹”。周匝,一周天。
㯥 zāo 日出明。【字彙補】則刀切,音遭。【說文】一周天也。今作遭。贅。
二東求正。用不同方法分别观测日影测定方向,互相校正。引用为分曹。曹偶。六曹。《楚辞·招魂》分曹並進。注:“偶也。”《诗·大雅·公刘》乃造其曹。传:“群也。”《史记·黥布传》率其曹偶。索隐:“辈也。”【史記·平準書】分曹循行郡國。【註】曹,輩也。《說文解字注》(曹)獄㒳曹也。㒳曹,今俗所謂原吿、被吿也。曹猶類也。史記曰:遣吏分曹逐捕。古文尙書:㒳造具備。史記㒳造一作㒳遭。㒳遭、㒳造卽㒳曹,古字多假借也。
《續漢書志·百官志三》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前漢·成帝紀註】尙書四人爲四曹,成帝置五人,有三公曹,主斷獄事。【後漢·百官志】世祖分六曹。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字形变化。
【說文】曹字作𣍘。獄之兩𣍘也。在廷東,从㯥。治事者,从曰。【註】徐鍇曰:以言詞治獄也,故从曰。
正東方向测定方式不同,故而字形多变。
甲骨文【東(二圆弧连线交点)(中有一横或二横或乂字形叉叉)】弧形影连线为东西向,则中间垂直的一横为南北向。叉叉则将一天划分为六个时间段: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半夜凌晨。再平分就是十二时辰。再细分就是二十四小时。
或以为是囊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而携带囊橐干粮。日落西山则携带空布包回家(并将西字解释为空布包。若将东字解释为测影定向,西字如何理解还是个问题)。
古人又神化为太阳出入于若木。《说文解字》東,動也。从木。官溥說:从日在木中。【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甲骨文東字,仅有合集33241一例无中间一竖连线。词例:其東鄉。其北鄉。
中空或有各种物品指事符号(包括一短竖)为橐字。
用作地名。
橐字形变化。
东(東)dōng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请客出钱的人:作~。
宫殿府宅坐北朝南,南为臣位(北面而拜),北为君位(南面而坐)。主客相敬则东西昭穆而坐。齐鲁在山东,鲁礼以西为客位,以东为主位。引用为做东。东家。房东。股东。《礼记·曲礼上》:“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 看椅上坐。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
杜甫《逼仄行赠毕曜》:“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欲问夫人高门姓氏,与敝东何亲?”
据《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春秋时晋国和秦国围攻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说了这样一句话:“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大意是说,如果秦国解除对郑国的围困,让郑国做秦国通往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往来使臣供应食宿,对秦国也是有利的。秦国接受了他的意见,与郑国结盟。
中国地理西高东低,各地大多如此,因而古代厕所多设于北房左侧,便于流水冲走粪草。引用为东厕、东净、东司(厕所)。登东(上厕所)。《金瓶梅》第二十三回:“正开房门时,只见平安从东净里出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也是唐璧命不该绝,正在船头上登东,看见声势不好,急忙跳水,上岸逃命。
地球自转导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引用为东西(后指代万事万物、或任意事物)。《墨子·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阯 ,北降 幽都 ,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字义引用逻辑分析如下:
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观测日星。立杆测影,根据日影连线求得东西南北四方向(近似值),以便规划城堡宫室(坐北朝南)道路(中轴线)沟渠井田,进而绘制河图洛书(星图地图)。引用为日出东方。东亩(使田垄东西向)。重z要。重c合。测量。度量衡。董事、懂得。行动、动力。老态龙钟。慎重。
郑重zhengzhong踯躅zhizhu踟躇、踟蹰、彳亍chichu踌躇chouchu首鼠shoushu首施shoushi首尾两端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引用为接踵而至。【屈原·離騷】及前王之踵武。【註】踵,繼也。【孟子】踵門而告文公。【趙岐註】踵,至也。【莊子·德充符】踵見仲尼。【註】踵,頻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吳踵楚。【註】躡楚踵跡。【前漢·𠛬法志】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註】踵,因也。【前漢·霍去病傳】踵軍數十萬。【註】踵,接也。【說文】踵,追也。一曰往來之貌。
十二律吕:子月冬至黃鍾、卯月春分夾鍾、未月大暑林鍾、亥月小雪應鍾。
②用不同方法测定东南西北,互相校正。引用为分曹。曹偶。六曹。
諥 zhòng 言相触。【廣韻】【集韻】𠀤竹用切,腫去聲。【類篇】言相觸也。
说话慎重。【正字通】言謹重也。
音韵
东董懂動dong重zhong重chong曹㯥cao遭造zao
籠東、龍鍾,隴種,躘踵
儱偅 lòng zhòng【集韻】朱用切,音踵。儱偅,不遇貌。儱偅與龍鍾,隴種,躘踵通,皆狀其潦倒。【荀子·議兵篇】隴種而退。【註】遺失貌,卽龍鍾。【埤蒼】作躘踵。【指南】作儱僮。【北史·李穆傳】宇文泰戰敗,敵兵追及,穆以鞭擊泰曰:籠東軍士,爾曹主安在。籠東猶隴種,言兵敗披靡也。字雖各別,音義相同。
龍鍾。竹名。產羅浮山。【韓愈詩】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丹鉛錄】龍鍾,似竹搖曳不自持也。【杜弼·爲侯景檄梁文】龍鍾稚子。【蘇氏演義】龍鍾,謂不翹舉,如䰐鬖拉搭之類。【荀子·議兵篇】隴種而退。【註】遺失貌如隴之種物。【正字通】龍鍾卽隴種二字聲之轉。或又作儱偅。【盧仝詩】作躘蹱。
又垂淚貌。【琴操·退怨歌】空山欷歔涕龍鍾。
籦 zhōng 【廣韻】職容切【集韻】諸容切,𠀤音鍾。籦籠,竹名。可爲笛。【馬融·長笛賦】惟籦籠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隂崖。【註】奇生,謂生質之奇也。
又【廣韻】竹器。
……
丁東、町畽、鼎蕫
畽 tuǎn 田界相接的地方。明·張自烈《正字通·田部》周區為町,接町為畽。【詩·豳風】町畽鹿場。【釋文】畽,本又作疃,他短反。【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土緩切,湍上聲。與疃同。
又作墥。【傳】町畽,鹿迹也。【朱註】町畽,舍旁𨻶地也。【通雅】毛萇因町疃鹿場,訓町疃爲鹿跡。許愼亦云町疃,禽獸所踐處,可謂泥矣。
又【集韻】他東切,音通。義同。
又【廣韻】【韻會】他袞切【集韻】吐袞切,𠀤音𦜯。【廣韻】畽怨行無。廉隅。【集韻】或作䵯。
䵯 同“畽”。【集韻】吐袞切。與疃同。怨畽行無廉隅也。
董 dǒng 又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
又【玉篇】藕根也。《說文解字注》(蕫)鼎蕫也。釋艸曰:蘱,薡蕫。郭云:似蒲而細。按説文無蘱字者,葢許所據衹作類。从艸童聲。多動切。九部。亦作董,古童重通用。或用爲童蓈字,誤。杜林曰:藕根。漢志有杜林倉頡訓纂一篇,杜林倉頡故一篇,此葢二篇中語。藕當從後文作蕅。蕅根猶荷根也。郭樸曰:北方人以藕爲荷,用根爲母號也。然則杜林謂蕅爲蕫。
鍾 zhōng 又與鐘通。【正字通】說文鍾,酒器。从金重聲,職容切。鐘,樂器,秋分之音,物穜成,童聲,職茸切。分爲二,泥。漢志黃鐘,周禮作鍾。詩鐘鼓亦作鍾。古二字通用。
又【集韻】朱用切,音種。【字林】酒器也。一曰樂器。
偅 tóng 同“僮”,僮仆。【漢張公神道𥓓】驂白鹿兮從仙僮。
又與憧同。【易·咸卦】憧憧往來,京房本改作偅。
諥 zhòng 言相触。【廣韻】【集韻】𠀤竹用切,腫去聲。【類篇】言相觸也。
说话慎重。【正字通】言謹重也。
又人名。【唐書·昭宗紀】樞密使李周諥。或書作𧬤。言童
踵 zhǒng【禮·曲禮】車輪曳踵。【疏】踵,脚後也。【莊子·讓王篇】納履而踵決。【淮南子·地形訓】北有跂踵民。【註】跂踵,踵不至地,以五指行。【玉篇】足後。【集韻】本作𣦟。止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