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没有敬畏心,并不真正在于老师有没有行政制度上的惩戒权

【本文来自《现在教师没有惩戒权,学生没有敬畏之心》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学生没有敬畏心并不真正在于老师有没有行政制度上的惩戒权,而在于家长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对校方、老师管理的期望。

以前一个普通人家庭,各方面条件都远不如现在,对孩子很少能予取予求,孩子闹过分了被家长训斥甚至打骂都是常事,绝大部分家长也出于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朴素思想,希望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在我读小学、初中时,班里、年级里极少数经常违反纪律的熊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长溺爱或完全放任的那种。但那个时候,这种熊家长是极少数,所以熊孩子也成不了气候。

而现在对孩子溺爱、娇宠、放纵的家长比以前多太多了,孩子不管怎么胡闹都“温柔相待”,不制止不批评,最多好声好气说几句,孩子继续闹就毫无办法,只能一直哄着或满足其不合理诉求。他们在家里这样带孩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也要求学校、老师必须要用自己这种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是“有一点事,家长就会抱怨投诉”的根本原因。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虐待或以羞辱人格方式(如用脏话辱骂、起羞辱性外号等)进行惩罚,这是对的;但后来搞到老师连点名批评都不行,还不都是这些家长闹的。因为对“体罚”和“羞辱人格”的定义,就是那些家长以“聒噪的少数”掌握了话语权——只要是让他家熊孩子心里觉得挨了批评受了委屈的,就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有了行政制度上的惩戒权,实际意义也只是“如有”。因为熊孩子在班里胡闹,老师按照惩戒权的规定范围实行惩罚,熊家长依然还是会“抱怨投诉”来折腾,就和现在社会上很多明明是自己找事作死造成损失、受伤或丧命但非要找出一个别的人或单位来背锅赔钱是一个道理。学校、老师被熊家长闹腾几次后自然会退缩。

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薄弱,也催生出很多高中的监狱式校规(甚至比监狱管理更严苛,以正常标准来看是完全反常识、反人性),在风闻里都看到过好几次,比如什么强制女生剃金龟子式锅盖头男生剃板寸,什么晨跑要求每个班的学生都必须排成前胸贴后背的紧密队形,什么厕所每个坑位都规定好特定数量的可使用学生(你被指定到几号坑上厕所就只能去几号坑,否则被生活老师抓到就要扣纪律分)。很多人对这类规定都举双手赞成,高呼支持。自然也有很多反对者,说这是规训和服从性测试。不讲立场,两者都有背后的现实逻辑。后者说的没错,这些反常识和人性的措施就是典型的规训和服从性测试。但为什么一些高中喜欢搞这一套,仅仅因为校长、年级主任心理有问题吗?并不是,因为前者支持采取这些措施。前者为什么支持?因为前者很多都是熊孩子的家长,孩子从幼年阶段到小学时期没做好立德树人,到了孩子十五、六岁初中毕业时,自己在孩子面前已毫无威信,想管没有任何办法,但又希望其要出成绩,考大学,于是对高中的各种严苛管理又各种接受和支持了。

再说个更黑暗一些的,各类戒网学校兴盛,虽然屡屡出现恶性事故和犯罪,而且其本身就是游走在灰色黑色区域(戒网学校对学员基本上都是实施人身自由限制,绝大部分也不是出于学员自己的意愿,而是学员家长的意愿,很多学员都是家长带着戒网学校人员强行“送”到办学地点,这明显涉嫌非法拘禁。杨永信的“电击戒网”更是臭名昭著),但依然兴盛,且各地都不像当年围剿黑网吧那样对待戒网学校,其实也很说明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