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星光汇聚英雄星河——致敬见义勇为的69位勇士
2025年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发布的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69位普通人的非凡人生。这份榜单上的名字,没有惊天动地的前缀,却在危难时刻书写了最动人的生命篇章,让见义勇为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彩。
勇士们的壮举,在不同场景下绽放出同样耀眼的光芒。汛期暴雨中,李风国、樊兵兵等身影逆行于洪峰浪尖,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将被困群众从湍急水流中拉回安全地带;当罪恶的刀锋举起,崔伯风、许一菡等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与犯罪嫌疑人的英勇搏斗中守护了他人平安,退休民警崔伯风的果敢无畏,少年许一菡的勇气可嘉,彰显着正义不分年龄的力量。
深达40米的井下,低温缺氧的黑暗中,新疆女辅警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用坚持与专业托起了幼童的生命希望,这份女性的坚韧与担当令人动容;遥远的非洲大陆上,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张军桥,将生命定格在施救当地民众的瞬间,用医者仁心践行了中非人民的友好约定,他的牺牲让见义勇为超越国界,成为人类共通的价值闪光。
翻阅这份横跨全国的榜单,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多元而鲜活的英雄群像。他们中有年过七旬的退休党员孙灶立,有刚满20岁的大学生刘瑞;有扎根基层的村支书李风国,有普通的保洁员周银根、张德海;有身着制服的辅警热生切美、寇海波,也有个体工商户臧凯、餐厅员工白玛初。不同的年龄、职业、民族,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向险而行,守护生命。
这份榜单更承载着沉重的敬意。吴雪明、宋士佳、蔡建水等11位勇士,为保护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永远定格了生命的刻度。2004年出生的李明松正值青春年少,1952年出生的邓桂林已近古稀,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英雄"二字的重量,让每一个被拯救的生命都铭记着这份恩情,让每一位见证者都读懂了责任与奉献的含义。
自2022年9月以来,11次勇士榜的发布,607位勇士的上榜,背后是中央政法委与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对英雄精神的坚守与弘扬。从各地及时确认到全国统一表彰,从物质奖励到精神传颂,这套完善的选树与保障机制,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现实,更让见义勇为从个体自觉升华为社会风尚。当保洁员周银根的善举被邻里称赞,当护士王琼的勇气被患者传颂,英雄精神便在这些日常叙事中悄然传承。
在功利主义有时会遮蔽初心的当下,这些勇士的存在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他们没有计算过风险与回报,没有权衡过利弊与得失,只是在危难降临时,听从了内心最朴素的善良与正义。这种无需刻意雕琢的本能反应,恰恰是人性中最宝贵的光辉,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69个名字,69段传奇,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英雄图谱。他们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社会的星河;似粒粒火种,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善念。从渤海之滨的天津到雪域高原的西藏,从南海之畔的广东到北疆草原的内蒙古,英雄精神在中华大地处处生根发芽。
当我们为勇士们致敬时,更应明白:见义勇为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壮举,而是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力量。这份勇士榜不仅是对英雄的表彰,更是对全民的召唤——召唤着更多人守护善良、践行正义,让平凡的生活中不断涌现出不平凡的英雄。
这些闪耀在榜单上的名字,终将融入时代的记忆。而他们所代表的见义勇为精神,必将如同不灭的火炬,在代代相传中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让社会永远充满温暖与力量。
作家: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