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华出手3亿,自然堂要IPO了
投资界获悉,总部位于上海的美妆品牌自然堂集团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加华资本投资了3亿元人民币,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也参与其中,本轮融资估值超70亿元。至此,一个国货美妆独角兽诞生。
回想20多年前,郑春颖辞去东北老家的公务员工作,来到上海打拼创办了自然堂,后来在美妆江湖闯出一番天地,那句“你本来就很美”的广告语尤其深入人心。招股书显示,自然堂已崛起成为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一年营收超45亿元。
加华资本此番出手,某种程度上也是消费投资复苏的一缕风向标。正如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宋向前多次强调:“消费具有天然的抗周期性,是资源配置中的最优投资赛道,更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新晋美妆独角兽诞生
加华资本投了
印象中,这应该是自然堂成立以来首次开放融资。
伴随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自然堂控股”)递表港交所,更多细节流出——这一次,自然堂控股引入一轮融资,总金额超7亿元。
美町与自然堂于2024年10月23日订立股份认购协议并于2025年9月8日对其进行补充,据此,美町按每股股份约58元认购7,026,459股股份,对价总额为4.09亿元。今年9月,美町又按每股股份63元的价格购入531,023股股份,对价总额为3345万元,以此累计投资4.42亿元,已于2025年9月26日不可撤销地结清。
于2025年9月16日,Himalaya International与公司订立投资协议,据此,Himalaya International按每股股份约63元认购4,761,905股股份,对价为3亿元,已于2025年9月25日不可撤销地结清。
其中,Himalaya International背后为加华资本,美町则是由欧莱雅全资拥有,两大投资者在上市前分别持有自然堂控股4.20%和6.67%的股份。以此计算,自然堂控股这一轮的投后估值为71.4亿元,是新晋国货美妆独角兽。
中国消费江湖无人不识加华资本。成立于2007年,加华资本累计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创立至今始终扎根消费实业,投出了覆盖中国普通消费者生活方方面面的国民品牌生态圈,出手包括今麦郎、小菜园、东鹏饮料、洽洽食品、来伊份、小罐茶、爱慕股份、巴比食品、老乡鸡、文和友、泰康、居然之家、美图、美团、滴滴出行等明星企业,被誉为切入了“80%消费者的80%需求”。
这一次投资自然堂,加华资本已酝酿多年。投资界了解到,早从2021年起,加华资本便启动了对自然堂集团的深度调研,并组成一支包含业务、财务、法务等多领域专业人才的团队,在战略规划、组织建设等层面进行前置赋能,如协助公司构建了以ROE(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等等。
那段时间,加华团队列席自然堂每月经营分析会,与内部团队共同识别提质增效的机会点,并帮助公司构建了提升数字化决策能力的分析框架。聚焦到公司DTC渠道的投放和增长,加华资本通过引入行业先进方法论、借鉴行业最佳实践、提升数据质量等方式,帮助自然堂精进投放效率。
在加华资本的赋能下,自然堂走完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历程,成效初显——现在,自然堂控股已经构建起有效的DTC渠道,线上销售占比达到68.8%,尤其在行业增速最快的内容电商渠道,表现令人惊喜。
加华资本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与企业并肩作战的“共创者”。之于自然堂,该理念又一次付诸实践——基于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加华资本为自然堂制定了详尽的五年战略规划。随着此次3亿元战略加注,加华资本表示,未来将依托其在消费领域建立的投后赋能体系和资源,继续为自然堂集团的上市及后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东北家族干美妆
要IPO了
自然堂的崛起之路,亦是一部东北老乡的创业逆袭史。
郑春颖,出生于东北辽阳一个农村家庭,早年以辽阳市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入职辽阳市财政局,成为旁人羡慕的公务员。1996年正值下海潮,他毅然辞去这份“铁饭碗”,开始经商创业。
彼时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美容院行业的郑春颖发现其中商机,便离开家乡到沈阳开美容院。小有成就之后,他从沈阳出发,带着梦想只身独闯上海。
初到上海,郑春颖几乎每天穿梭于各大商场观察化妆品品牌。他注意到,在百货商场这个最重要的渠道中,所有的品牌基本上都是外国品牌,而本土品牌大部分都在角落里。
目睹这一幕,他内心备受冲击:“中国女性的面子问题都被外国品牌包办了,是一件让中国男人很没面子的事情,我一定要创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化妆品品牌。”
就这样,来自喜马拉雅的自然科技化妆品牌——自然堂在2001年诞生,还推出了科技美妆中高端抗老品牌“美素”。在郑春颖的带队下,自然堂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你本来就很美”的广告语更是广为流传。
此后多年里,自然堂控股还相继推出专为敏感肌打造的功效型护肤品牌“珀芙研Biorrier”、科技抗光老品牌“春夏”、专注于婴童皮肤科学功效护理赛道的“己出imine”等等。以零售额计,自然堂控股是2024年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随着自然堂赴港IPO,外界得以一窥其收入景况。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自然堂控股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2.92亿元、44.42亿元、46.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39亿元、3.02亿元、1.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6.5%、67.8%、69.4%。
无法忽略的是,“自然堂”一直是集团品牌组合的基石,为集团贡献了约95%的营收。
梳理自然堂控股管理层,郑氏家族浮现——大哥郑春颖为CEO、执行董事兼董事长,二哥、三哥郑春彬、郑春威为执行董事,负责制定公司总体经营计划、战略及重大决策;最小的妹妹郑小丹任非执行董事,通过董事会参与制定集团的经营计划、战略及重大决策。兄妹四人等合共拥有自然堂控股约87.82%的投票权。
如若顺利,兄妹四人有望一起登上港交所IPO敲钟舞台。
中国消费投资
长坡厚雪
这是一个被低估的超级赛道。
CBNData数据显示,国货美妆的市占率于2024年已达约55.2%,占据半壁江山。然而,前五大品牌的市场集中度仍处个位数区间,与欧美成熟市场相去甚远,这预示着行业正从“群体崛起”走向“龙头集中”的关键阶段。
在加华资本看来,尽管宏观经济承压,“爱美悦已”作为人类底层需求,仍然刚性坚实。对大众市场而言,理性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者对“质优价平”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伴随本土美妆企业由大变强,中国市场必将诞生世界级美妆集团。
正如我们所见,除自然堂之外,还有更多国货美妆品牌正在排队IPO。
行至当下,消费回暖的体感愈发深刻,尤其是港股消费的热闹景象历历在目: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组成的“港股三姐妹”引领了一波消费股暴涨。
目睹这一幕,投资人不约而同向我们表达一个观点:消费在二级市场经过此前的疲软,正在迎来估值修复期,尤其以港股为头阵。这一转变也揭示了消费结构的深层变迁:情绪消费、质价比消费以及强产品力的品牌正持续赢得市场。
回望过去几年,国内消费投资曾跌入漫长的寒冬。但在人来人往中,依然有人坚守消费阵地,等到了曙光的重现。
率队加华资本扎根中国消费,宋向前不曾动摇过。他判断认为,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的转型离不开消费的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稳定的压舱石。其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14亿人的衣食住行需求是一个巨大的刚需池。
“中国的‘刚需+高频+民生’赛道足够宽广,周期足够长,是典型的长坡厚雪大赛道。无论经济形势如何波动,人们总得吃饭、穿衣,这些基础民生需求是无法替代的。”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行业历来被认为是具备刚性、抗周期属性的行业,因而在经济波动时期反而更受资本欢迎。从美国和日本股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消费企业往往更容易成为长跑冠军。
“这些企业不受市场急剧波动的影响,能够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保持稳健增长,这恰恰是金融空转时代中最稀缺的‘稳定资产’,也是资源配置中的最优投资赛道。”宋向前进一步解释道。
噪音散去,此时此刻,中国消费江湖安静但不失活力——这也许正是消费投资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