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绝对值,还是相对值?

500

文:蔡垒磊

我们把投资和赚钱先放一边(或者交给LarryCopy),来聊点更生活化的场景。假设有两个场景摆在你面前,第一个人有100块,给你80块;第二个人有1个亿,给你50万。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是第一个人更爱你,还是第二个人更爱你?第二个问题是,你会选择跟第一个人更亲近,还是跟第二个人更亲近?

好好想一下。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相对值更有代表性。哪怕从功利的角度,我们选择了跟第二个人更亲近,但第一感受上也无法否认是第一个人更爱我们,因为他愿意给予我们更大比例的存量。

真的是这样吗?爱这个东西,很难讲的,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其实从来都无法放到一个天平上去比较,因为第一个人的绝对值太小了,所以就算给出再大的比例,也不能代表他更爱。

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时代有个男生把生活费的80%都给了你,这不代表他就比富豪的1%更爱你,因为得看这些东西的世俗总价是多少,以及他获取这些东西的难易程度。他下个月还能不费吹灰之力从父母那里拿到这笔钱,所以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同理,就算他工作了,但他给的绝对值太小,所以就算都给了你,明天,或者下个月他还能轻易赚到,这就一般般,并不需要多大的爱。反观富豪,如果给了你80%,别说下个月,可能这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了,可能所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都会一起崩塌,那能放在一起比相对值吗?

再一个相对值不能衡量爱不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总价去谈相对值,是没有意义的。你的市场价是5万,有个人愿意给你50万,那就是特别特别爱了,你管人家身家多少,都是特别有诚意的,多出来的45万已经是情绪溢价了;但如果你的身家是5万,有人说我只有5000,但我全给你,这是爱吗?这叫白嫖,叫道德绑架——即他全给是因为不得不全给,因为他不出这5000,也有别人出市场价5万,他这是试图用画饼来强行透支未来价值贷款购买——还是一种法律并不认可必须要还的贷款。

我们的故事里往往会歌颂这种“贷款”,但不要被骗了,多数情况下,贷款要么还不清,要么也就仅仅是还清。而且随着你们在一起以后,你的成交价值和对他的吸引力下滑,他的还贷意愿是减弱的,还贷痛苦是增加的,最终大概率是能扯皮的扯皮,能耍无赖的耍无赖。

一个人最理性的应该是什么?将自己的每个时间段都出售到最高的价值。这个价值是一个综合价值,不仅仅是现金,还有情绪价值等一堆东西,但有些东西是持续性价值的加总,而不是当下就一次性给付了,这个是要分清楚的。例如你跟一个给很多情绪价值的人在一起,觉得对方很有趣,很能给情绪价值,你对对方的价值打分,是基于“之后能一直给下去”的一个价值分,你觉得你很受用,很乐意用这个去交易金钱,但事实上并不是。随着你的交易价值下滑,你很可能只享受了没几年的情绪价值,后面人家不给了,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这些都是不牢靠的,也不能算你“换到了什么确定的东西”。

很多人常常以为,对有一亿的人而言,50万不算什么,但对有100块的人而言,80块就是生存物资,所以后者的爱更多——现在知道错在哪里了吧?这两者难以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抛弃了绝对值后的相对值,是不可以直接等比推导的——当后者有一个亿的时候,他未必就肯对你出50万,因为他的选择多了太多,他看到你的市场价值是5万,很有可能会出10万,去爱一个各方面比你好得多的人,现在他肯给你80,只是因为他的选择余地太少。

农村里乡里乡亲的看起来大家都很客气,东西送来送去,谁家有活了也帮来帮去,但其实他们在来回交换的,都是一些不太值钱的资源,所以看起来大家似乎都不那么在意东西的价值,也不太计较回报。而一旦有些资源变成了稀缺资源,你再看看他们是不是还会像之前一样交往?爱,道德,人情,这些东西一旦脱离了交易的绝对值,就会衍生出绑架——看,我们这从来不计较,他跟我们这么计较。其实再想想,自己交易的是一两块钱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在几百万的资源上卖个人情。

那既然两者的绝对值不在一条线上,不可放在一起比较,为什么就一定是绝对值更高的人更爱呢?并不绝对,但我们完全可以不去判断谁是不是更爱我们,我们只看整体的变现价值哪儿更大就行了——一旦我们陷入了爱不爱,就等同于已经在接受别人的贷款了。因此我们只需要关注行为上我们应该跟谁更亲近,就可以了。

讲爱不爱的,是贫苦社会,是人人差不多的社会,这时候变现价值的差距,远小于未来贷款几十年的承诺。但大人,世界变了,现在变现价值的差距,是可以让未来贷款几十年的承诺忽略不计的,如果我们的脑子还停留在过去,就成了刻舟求剑了,带着旧社会的脑子在新时代生存,是必然活不好的。

(完)

..................................

Tips: 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