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完美的臀部形状,总能对上0.618的“黄金比例”曲线?

星彡P丨文
是这样的,前阵子外网有一张街头抓拍特别火,不知道你们刷到过没有?说是有人在日本新宿的歌舞伎町街头,拍到了非常戏剧化的一幕:
一名男子坐在路牙上,脖子上挂着头戴耳机,一手紧紧搂着醉倒的女人,转头却与身旁另一名女子深情拥吻。

由于照片内容的信息量太过庞大,构图还带着西方油画般的质感,让人遐想无限,所以很快就在X平台引发了热议。
再加上如今AI工具足够成熟,各类改图和二创作品也跟着一起刷屏。

当时我刷到一条吐槽的推文特别有意思。
有人为了验证那张照片的美学构成,直接把 “黄金比例” 螺线叠了上去,结果没想到居然意外贴合,简直像量身定做的一样。

我真是笑喷了,瞬间联想到以前上网冲浪时,刷到的那些铺天盖地的“黄金比例”梗图。

现代社会对身体形态的要求,呈现出单一化和标准化的趋势,而完美的身材往往会跟黄金比例挂钩。
好像不管是名画、明星还是风景照,啥玩意都能套个螺线说是“符合美学”——特别是动漫角色的屁股。

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尻”一直是星彡P研究人类多样性的过程中,一门极具象征意义的课题。而黄金比例的螺旋,似乎迎合了阿宅们对纸片身体的想象和期待。
孩子们,这真的不好笑。屁股,大不如圆,圆不如黄金螺线。当你有天像我一样阅尻无数,终究会抛弃主观的对脂肪的有色视角,从而回归到线条本身。

有些角色的臀部形状实在太完美了,很难不会产生联想:“这个画师是不是真的用黄金螺线来参考的?”
当然,有关黄金比例的吐槽,在外网并不少,有条件的可以搜索“the golden ratio”的关键词找到一大堆梗图。
这里BB姬抛砖引玉,随便给到几个其他的例子:


但你要说“黄金比例”这玩意属于玄学吗……?倒也不是,毕竟生活里确实处处都存在黄金比例。
(#友情提示:接下来一部分内容可能稍显枯燥,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快速跳过)。
以前有一个意大利数学家叫 斐波那契(1175年-1250年),对欧美来说,夸他是中世纪最伟大的西方数学家一点也不为过。
在一次埃及之旅后,他出版了一本叫《计算的书》的著作 ,把十进制引入到了欧洲,也就是现在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当时欧洲还在用罗马计数)。

(图文无关)
这本1202年出版的《计算的书》包含了许多希腊、埃及、阿拉伯、印度,甚至是中国数学的内容。
其中一个数兔子的数学问题,涉及到一段独特数列:从1开始,任何两个相邻的数之和,产生了数列中的下一个更大的数,即1+1=2;1+2=3;2+3=5;3+5=8……
于是有了1,1,2,3,5,8,13,21,34,55,89,144,如此至无穷——这便是所谓的“斐波那契数列”。
在头几个数字之后,任何一个数与下一个更大数的比率大约是0.618比1,而与前一个较小的数之比大约是1.618比1。

(雅典的帕特农神庙,但要注意,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黄金比例在设计中发挥了作用)
经过一些数学推导,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数字具体是:(1+√5)/2,是一个近似值约为1.618的无理数,用希腊字母φ(phi)来表示。
古希腊哲人很早就认识到了1.618这个数字的神奇之处,并称之为“黄金比例”或者“黄金平衡”。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其倒数为自身减1,即 1/φ=φ-1 ≈ 0.618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两个数字,1:1.618…的结果就是0.618…


相关知识传到欧洲之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达芬奇(1452年-1519年)就特别迷恋黄金分割,有意识的运用在自己设计里。
如果你想要画黄金螺线,目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斐波那契数列的每个数字为边长,依次画出一系列正方形。然后在每个正方形的顶点画一个90°的圆弧,互相连接起来。


这段螺线没有具体边界,而且形状恒定。从螺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向内无限扩展和向外无限扩展,既达不到中心,也没有终点。
不仅数学上独特,而且在自然界中的许多结构中可以发现,如贝壳的螺纹、银河系的旋臂、飓风的形态、植物的分枝模式等。

顺带一提,除了1:1.618的“黄金比例”以外,还有一个1:1.414的“白银比例”,在东亚文化圈也很常见。
这里的1.414就是√2的近似值。
我们传统习惯称为“方五斜七”,也就是正方形边长5,斜长7的近似勾股弦率——算是一种中国古代对无理数√2的近似表达,数千年来为工匠所习用。

因为√2的数学性质,白银比例的矩形对半切开,能得到2个同样白银比例的矩形——作为对比参考,一个黄金比例的矩形,我要沿着短边切出一个正方形,得到另一个黄金比例的矩形。
现代生活里最常见的一个白银比例的案例就是打印用的A4纸:你把A3大小的纸对半裁开,可以得到2个同样比例的A4纸,以此类推。

这种比例体现了一类简洁、均衡的东方传统审美意识。
相比修长的黄金比例,运用在角色设计上更容易实现可爱、轻松和稳定的效果。比如像日本那边的设计参考书,经常拿哆啦A梦、HelloKitty、蜡笔小新之类卡通角色来举例。

(视觉上符合白银比例的卡通角色)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让我们继续讲黄金比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JOJO的奇妙冒险》漫画第七部《飙马野郎》(STEEL BALL RUN,简称SBR)?
几个月前动画官宣的时候,就有网友发现视觉海报的构图遵循了黄金比例,这事在X上还引发了一波热议。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其实黄金比例本就是这部作品的核心设定。第七部的两位男主,核心能力都和黄金螺线息息相关。
给没看过原作的朋友大致解释下:
简单来说,他们会用全身构造黄金比例的矩形,让身体与精神达到“完美”状态,再以铁球或指甲为媒介,打出“完美的黄金回旋”,将力量传导出去,产生无限旋转的能量。

原作里有一句名台词:“完全なる黄金の回転エネルギー!(完美的黄金回旋能量!)”,B站一搜就能找到各种JOJO 7的剧情解说。
听着挺玄乎的……其实这里的回旋轨迹,就类似于数学上的“黄金螺线”,原作有一段专门讲黄金回旋的轨迹是怎么画出来的。


当年漫画连载时,国内贴吧和论坛还因此吵翻了天。很多网友觉得荒木画错了,甚至调侃荒木不懂几何。
但其实荒木没画错。漫画里演示的画法,是用正方形的内接圆的圆心来画弧;而大家更熟悉的、类似动画海报里的黄金螺线,是找正方形顶点画弧线。
两种方法只是起点不同,顶点的画法更直观、更方便一些,但本质是同一个东西。

(黄金比例的图形)

(调整比例大小以后,轨迹可以对得上)
现在“黄金比例”早就成了JOJO吧的月经贴。
每次只要有读者刚入坑第七部《飙马野郎》,大概率都会带着同一个疑问发帖:“为什么漫画到处都是黄金长方形?”

接着评论区就彻底歪楼,各种“黄金比例屁股”的梗图、萌宠图全冒了出来——你就说鼠鼠的形状肥美不肥美吧。


不光是玩梗,现实里很多企业LOGO,比如苹果、旧推特的蓝鸟标志,设计师是真的刻意用黄金比例的圆弧做分割。
只不过,有些设计师会明说设计思路,但更多时候,你根本猜不到那些流畅的线条是这么来的。

也正因网上玩梗太多,到后来我彻底懵了。多少有点傻傻分不清,是好看的构图天生就贴合黄金比例,还是因为遵循黄金比例设计,才显得好看的呢?
嗨呀,想不通就不想了!不管啥东西,只要觉得好看,直接套个黄金比例螺线上去就行,反正自己玩梗玩得开心最重要。
这不,BB 姬拿之前文章里用过的图片素材试了试,你还别说,套完之后看着还真挺像那么一回事,连我都差点信了!

(月村手毬的努努)

(“千早唐音”的处处)

(学园偶像大师的副会长)

(《黑神话 钟馗》首爆后的网络梗图)
可能有人还记得,之前BB姬介绍过一个日本的免费插画素材小人网站,叫irasutoya。
如果你也想玩黄金比例构图的话,可以找到背景透明的PNG图片素材(需要科学上网工具),网址放在这里了:
https://www.irasutoya.com/2018/10/blog-post_45.html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