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倒数第一,我是真没想到

作者 | 我是影小妹

  四年前《刺杀小说家》凭借天马行空的东方奇幻设定、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在争议中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

  四年后,续作《刺杀小说家 2》如期而至。

  结果却成了国庆档目前评分最低。

  这部承载着导演路阳 “中式奇幻宇宙” 野心的作品,为何赢了票房,却没能赢得观众认可?

500

  《刺杀小说家 2》的故事发生在第一部结局的六年之后,依旧延续了 “现实世界” 与 “小说世界” 双线并行的叙事框架,却在世界观上做出了关键升级 。

  两个世界不再是简单的 “相互影响”,角色能够实现真正的双向穿越。

  在小说世界里,第一部最终决战中舍弃巨人躯体、回归肉身的赤发鬼(邓超 饰)从未放弃野心,他偶然发现自己的命运早已被更高权力者注定,不甘心的他决定夺取左右世界的权力,走上 “弑神” 之路。

  但仅凭自身力量远远不够,他将目光投向了守护云中城百姓与铜虎、小桔子、黑龙三位家人的空文。

  赤发鬼利用空文对未来的焦虑,展示了 “神的预言” 中一切崩塌的景象,声称只有找到神明才能改变命运,成功说服空文与自己暂时结盟,共同踏上 “寻神之路”。

500

  随着剧情推进,小说世界引入了 “秘术” 设定,赤发鬼的 “饕餮术” 能吞噬他人夺取能力,这恰好映射了他对待权力的态度 。

  信奉弱肉强食,认为只有通过暴力与掠夺将一切握在手中,才能让世界平稳运行。

  影片也揭露了赤发鬼的过往。

  他本是战乱中流浪的屠户,权力对他而言是生存的必需品,早年杀死前任帝王久天登上权力之巅的经历,让他试图故技重施,计划吞噬空文获得创世神力。

500

  与之相对,空文的 “秘术” 是与他人的共鸣,他寻神的动机纯粹是为了改变不幸命运、拯救朋友,对待权力始终保持克制,从未想过凌驾于他人之上。

  现实世界的叙事则围绕小说家路空文的困境展开。

  过去六年里,他创作的《弑神》成为畅销作品,著作权却被名为 “蝉” 的神秘主体占据,自己还被塑造成 “沽名钓誉的抄袭者”。

  为了恢复名誉,路空文接受 “蝉” 的提议撰写《弑神 2》,却不知 “蝉” 只是将他当作可随时抛弃的工具 。

500

  这正是现实中资本对创作者的缩影,创作者沦为资本运作的螺丝钉,作品成了流量工具。

  更棘手的是,路空文还需对抗内心的 “心魔”。

  他创造的赤发鬼,本质是自己对权力、报复、不甘的投射,当他被 “蝉” 引诱、遭舆论攻击时,心魔便会怂恿他报复、疏远家人。

  影片中,路空文曾两次接近 “赤发鬼状态”,一次是掐住 “蝉” 的脖子泄愤,另一次是想让小说里的空文 “体会彻底的绝望”,这也抛出了核心议题。

  创作者有权为了艺术效果,让虚构角色承受苦难吗?

  两条故事线在角色双向穿越后迎来交集。

  小说世界的少年空文穿越到现实,发现自己苦苦寻找的 “神” 竟是创造自己的路空文,而路空文也在与少年空文的相处中,逐渐摆脱自我怀疑。

  少年空文不仅帮助路空文解决了被 “蝉” 威胁的现实危机,还让他重新思考创作者与角色的关系 。

500

  最终,路空文选择与小说里的空文建立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放弃了 “创作者全能” 的幻觉。

  而小说世界的高潮,落在赤发鬼的结局上。

  他试图吞噬空文却失败,最终亲手摧毁象征自己权力的高塔,坠入深渊。

  影片借久天之口暗示,赤发鬼并非纯粹的邪恶,他仍有人性,渴望认可,只是过去的价值观深入骨髓,让他无法回头。

500

  从制作层面看,《刺杀小说家 2》延续了前作的东方美学风格,2800 多个视效镜头占比超 90%,烛龙舰队、饕餮术、复生术等场景视觉冲击强烈,心树、赤沼、太初秘境等设计源自中国古画,秘术设定也基于中式武侠体系,与西方魔法形成区别。

  “云中五虎” 的新增设定,还为武打戏份与特效的融合提供了空间,近身格斗拳拳到肉,特效招式华丽,这些都让影片具备了 “爆米花大片” 的潜质。

  但为何这样一部看似 “有野心、有制作” 的作品,会遭遇观众的集体 “不买账”?核心问题出在故事完成度与主题表达的混乱上。

500

  首先,叙事逻辑存在明显漏洞。

  少年空文本是为改变伙伴命运踏上寻神之路,穿越到现实后却突然抛却使命,与路空文一起看演唱会、过日常生活,人物动机断裂。

  路空文前期执着于 “夺回名誉”,甚至与关宁、小桔子反目,见到少年空文后却轻易放下执念,情感转变缺乏铺垫。

500

  赤发鬼若早有不被路空文左右的自由意志,那他 “反抗命运” 的主题便失去支撑,这些漏洞让观众难以代入剧情。

  其次,主题表达反复摇摆,甚至自相矛盾。

  影片起初试图探讨 “资本对创作者的压迫”“角色的自我意识”“权力的本质” 等深刻议题,比如通过 “蝉” 的角色批判流量市场对原创权的掠夺,通过少年空文的抗争强调 “我命由我不由作者”。

  但到了后期,这些议题都被抛诸脑后,沦为 “正邪对立” 的套路 。

  最终解决危机的方式,又回到了 “路空文写小说对抗反派” 的陈旧戏码,“小说怎么写世界就怎么变” 的设定,彻底推翻了前期对 “角色独立意识” 的探讨,让深度表达流于表面。

  更关键的是,人物塑造的扁平化削弱了情感共鸣。

  赤发鬼成了 “贪欲” 的符号,他渴望权力的深层原因从未被清晰解释。

  “蝉” 作为资本的代表,只有 “坏” 的标签,缺乏立体性。

  关宁、小桔子等配角,也只是 “朋友” 的符号化存在,永远无条件为路空文付出。

  加上影片强行插入的尴尬笑料 。

500

  比如路空文穿越时呕吐、时空门乱开制造的狼狈场面,不仅没能丰富人物,反而让角色更显单薄,难以让观众产生共情。

  此外,叙事节奏的失衡也加剧了观影体验的割裂。

  影片前期采用 “上帝视角 + 公路片” 的混搭模式,提前告知观众 “少年空文要杀的神是路空文”,让公路片失去了悬念感。

  中期情节又陷入 “复制粘贴”,五虎将接连死于饕餮术,缺乏新意。

500

  后期为了制造高潮,让角色在两个世界频繁跳跃,混乱的场面让部分观众直呼 “看不懂”,原本该有的情感冲击力被稀释。

  四年前,《刺杀小说家》凭借 “只要相信,就能实现” 的 “痴人精神”,打动了不少观众 。

  路空文作为世俗意义上的 “失败者”,却能通过小说对抗强权,这种 “小人物的英雄梦”,是影片最动人的内核。

  但在《刺杀小说家 2》中,这份 “精气神” 消失了。

  路空文从 “执着的创作者” 变成了 “摇摆的普通人”,两个世界的联动从 “梦想的载体” 沦为 “奇幻噱头”,当 “一个作家的奥德赛” 变成 “多重故事的大杂烩”,影片自然失去了最能触动观众的初心。

500

  对于一部商业类型片而言,制作与想象力是 “加分项”,但扎实的叙事与清晰的情感锚点,才是 “基础分”。

  《刺杀小说家 2》空有宏大的世界观与华丽的特效,却没能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将这些元素串联,最终让 “中式奇幻宇宙” 的野心,败给了潦草的叙事。

  或许,对路阳导演而言,下一部作品若想挽回口碑,需要先回到 “讲故事” 的本质。

  毕竟,观众愿意为 “奇幻” 买单,更愿意为 “有温度、有逻辑的故事” 买单。

进入电影杂志——为你发现更多好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