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在日本动画中留下的名字有多抽象?
每当一部动画结束播放起片尾曲之时,我们便能看到参与制作本集动画的工作人员名单——监督、编剧、原画、配乐、声优等等。虽然可能许多人只看一次ED,随后全部跳过就是了……
现如今,在日本动画制作名单中看到中国公司也并不奇怪,多数工作人员会留自己的真名,部分则会编一个代称,诸如下图的“欠欠”、“TENGTENG”、“AIPC258”等等。
也不知这AIPC是不是想玩那个十年前的老梗。
以上都还算正常。
与之相对的,近些年来在制作名单中玩抽象的国人,也被国内观众们挖掘出来。
中文夹日语的,带一个“布吉岛”;
从《甄嬛传》片场跑出来的;
佣兵、客服祥子、小孩仁菜、法外狂徒张三、肝疼还要肝、到处吃泡芙的某人、下棋的江流儿都出现了,呀咧呀咧,实乃群贤毕至,少长云集,仙之人兮列如麻;
是真的很惦记《黑神话:悟空》;
五学家扎堆;
好的,知道你是动漫高手了;
加拿大鹅几块钱一件?
不要迫害露女士口牙,以及他上面那俩放在一起……
究其原因,中国动漫外包产业不断发展定是重要一点。哪怕几十年前,也有国内接海外动漫外包的,但确实不像现在这样频繁,甚至会出现“全华班”情况。如此一来我们才能越来越多地看见国人staff,以及看出他们玩抽象……
姬翻看了下相关产业报告,有说中国动漫外包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400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还是相当夸张的。
与此同时,日本那边相关报告数据显示,尽管2023年有65.5%的主承包公司与分包方公司盈利,但其中25.5%的公司利润实际上在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增加是一大原因,这种情况下转用海外更便宜的外包,是一些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