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上空巅峰对决,歼-16“爆捶”F-22,美军嘴上说没事,心已慌了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炮口风暴
这次交锋公布以后,一开始我还是以为敌方是F-35战机,但仔细看内容才发现是F-22战机。
西部战区空军飞行员李超的一段经历,经央视军事报道披露后引发广泛关注。这位曾参加九三阅兵的飞行员驾驶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在沿海驻训期间于东海上空与美军F-22隐身战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最终以我方成功驱离告终。这场双机对双机的较量,不仅展现了中国空军的硬实力,更打破了五代机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时,两架美军F-22战机逼近我东海防空识别区,意图明显带有挑衅性质。我方防空系统迅速侦获目标方位,李超与战友驾驶两架歼-16战机紧急升空拦截。在敌我战机首次交汇的瞬间,李超操控的歼-16完成对两架F-22隐身机的同时锁定。突如其来的锁定令美军编队阵脚大乱,僚机仓促大速度脱离,长机则强行转向试图反锁李超。随后双方进入视距内缠斗,李超顺势将战机拉起做桶滚动作,围绕敌机头顶倒飞,彼时两机座舱盖距离仅10至15米。最终,我方迫使对方彻底撤离。
火控雷达锁定绝非普通警告,这意味着战机武器系统已进入发射准备状态,可随时发起攻击,在非战争时期堪称最高等级的空中冲突,通常会引发外交层面的强烈反应。李超机组能在对峙初期就实现双目标锁定,足见歼-16战机的探测能力与飞行员的战术素养。
执行此次任务的战斗机部队曾获全军 “四铁” 先进单位标兵称号,而自此次交锋后,美军F-22隐身便再未在我国近海出现,这一变化足以说明美军对此次对抗结果的真实认知。
这场较量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中美在东海上空的空中接触愈发频繁。美军太平洋空军(PACAF)司令威尔斯巴赫早在2022年就曾透露,中国空军的歼-16战机与美军F-22隐身机在东海上空有过近距离接触,中方战机也与F-35有过接触,随后中方的歼-20隐身机与美军五代机有过较量。
威尔斯巴赫特别强调,在数次空中较量中,中国先进战机在空警-500预警机配合下优势显著,对美军构成了实质威胁。此次我方飞行员李超驾驶歼-16战机爆捶美军F-22隐身机的经历,正是对这一说法的有力印证,也揭示了中美空中对抗的常态化态势。
我军飞行员作战能力的提升,是此次中美空军对抗取胜的核心因素之一。目前我军战斗机飞行员年飞行时数已达150至200小时,不仅不逊色于美军飞行员,更远超大多数北约国家同行。加之全军盛行的自由空战训练与金头盔竞赛,让飞行员的格斗技能持续精进,逐步接轨世界一流水平。李超在缠斗中展现的果断泼辣作风,正是这种高强度训练的直接成果。
更关键的是,这场胜利并非单一机型的功劳,而是体系作战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反隐身领域,我国已部署各型米波反隐身雷达、空警-500 预警机,配合各种电战特种飞机,甚至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的双波段雷达,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探测网络,大幅削弱了美军F-22和F-35的隐身优势。
同时,我军长期通过歼-20隐身机战斗机与歼-16、歼-10C等各型四代机开展体系对抗训练,摸索出电子干扰、协同配合等有效战法,为实战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前空军 “杜凤瑞大队”的歼-16曾在模拟对抗中“击落”歼-20的案例,也印证了这些战法的实战价值。
从飞行员李超的采访视频可知,被驱离的敌方战机,到目前为止只有一次碰面,而且那次被歼-16“爆捶”以后,再也没有在中国近海附近发现过。这个说法可以排除F-35,因为我军与F-35有多多次接触。因此,极大概率是美国空军在日本冲绳县嘉手纳基地轮换部署的F-22战斗机。
近年来,美军F-22在冲绳多次部署,早在2007年,F-22战斗机的首次海外临时部署,就是在嘉手纳空军基地。除了嘉手纳之外还曾短期部署在那霸空军基地。
尽管此次对抗的诸多细节尚未披露,比如F-22的具体发现过程、僚机如何配合反制等关键信息仍属机密,但两架四代机在体系支援下成功驱离敌人两架五代隐身机的结果,已极具分量。在当前各国空军中,五代机虽逐步成为骨干,但四代机仍占据数量主体,提升四代机与五代机的对抗效能,无疑具有极高的实战价值。
东海上空的这场较量,不仅展现了歼-16战斗机的卓越性能与飞行员的过硬本领,更折射出中国空军作战体系的日趋完善。从过去的被动应对到如今的主动拒止,从单一机型的比拼到体系能力的抗衡,中国空军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
美军嘴上或许仍维持着镇定,但F-22隐身机撤离近海的举动,已然道出了其对中国防空力量的真实忌惮。这种基于实力的战略威慑,正是维护区域和平稳定的坚实保障,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捍卫领空主权的坚定决心与足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