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驾跑过好多贵州的高速,这些路桥真是贵州的名片

【本文来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303期:万桥飞架的“高速平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自驾跑过好多贵州的高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真的很漂亮!是贵州的名片!

一路上,很少看到、基本上没几辆其它的车同框在跑,有相当地段,就只是我一辆车在跑,甚至沿途有些服务区服务设施都不开放。

请问:修这些路,花了多少国家财政?从哪些方面可以收回这些投入?就是说,投入与产出的收益比。请量化讲述!

讲故事容易,要高大上的政绩工程在政府层面也容易实现,集中力量花费巨资投入,任何地方、任何项目,都能取得瞩目的成就。但,考虑其收益,你能说,这是一项好的投资项目?不要提“长久”,更不要提“战略”,这些大家看不懂、摸不着的“虚”,是说服不了人的。要知道,任何项目有折旧,当折旧期之内无法收回成本,那一定是一项失败的投资决策。请用数据列出这项投入与产出的比,直观明了,说服我!

根据豆包统计:

近十年,贵州动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建设高速公路与桥梁的总投入约为1.6万亿。

而全省十年GDP总量:2014-2024 年贵州省 GDP 总计为 165,315.33 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

就是说,仅仅高速公路与桥梁的投入就达到GDP的10%,而贵州近十年的名义 GDP 年均增速约为 8.5%,这还是财政大量支撑下的成绩,这个GDP总量还包含了高速公路与桥梁的总投入。

这类基础设施投资也是过去十年贵州 GDP 从不足万亿跃升至 2.2 万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2014-2024 年贵州 GDP 中,“资本形成总额” 占比长期保持在 40%-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高速、桥梁)贡献了资本形成的重要部分。

我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一个意见:用国家(包括地方政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取得的成就,不是正常发展的常态,它的代价是减少其它方面的投入——其它方面因此无法受益,因为财政收入与总量总是那么一些。任何国家,如果“举全国财力”办事,都能在某一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

所以,这种方式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依赖路径。我们需要的是正常的发展规律及其途径、依靠全社会自主的力量进行发展,是自然的增长、取得的成就。这才是一个社会的常态。请媒体减少这些“举世瞩目”的宣传!

这些话一出,不少人踩我!

所以说,观网里,根据我在此3年来的观察,多数网友啊,尤其踩我的这些,应该属于体制内成长的人,没有太多自己拼搏赚钱经历的人,他们不知道靠自己努力挣得的生活费是多么的艰难,也就不会、或者懒得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正是大家辛苦赚来的、依法缴纳的,因为这些资金的得失与他们没关系,“崽卖爷田不心疼,钱多可任性”啊。踩我的人,相必对我搜集后发出来的那些有关贵州投资建设桥梁与高速公路的规模,以及贵州近十年的GDP是多少,这些数据都没有去了解过吧?也不知有几个跑过贵州的高速公路,跑过多少公里?最起码,我跑过贵州超过5000公里的高速。

凡是造福人民的事情,我双手赞成!凡是浪费国家资源的事,我都要质疑!

如果对这些资金随意花费,不进行科学的算计、不进行投入与产出比的研究,为了政绩拍脑袋决策的烂尾工程就会屡见不鲜,而集中精力办大事,如果花费大量财政、仅仅取得细微效益的所在,不就是浪费钱吗?对我们有过靠自己赚钱的经历的人来说,心可疼哪!

记得到西藏,一个偏僻的小镇,人口我估计有没有上万人都存疑,它镇边,有个小型水电站,完全荒废了。这个投资,至少几十万上百吧?就这样打了水漂。而镇的附近,公路沿途,不时可见,援藏的省市旗帜,想必,这个水电站,也是它们其中之一的手笔。那么,谁能告诉我,这些援藏的资金,被如此地浪费了,是对,还是错?想必,当初决策投资时,舆论或当地人,也一片叫好,结果呢?需不需要问问当初的决策者,他们的决策,有否经过认真的、科学的论证?能不能避免?

再谈一个项目:江西庐山西海附近,有个叫“柘林老镇”的项目,是一个围绕古镇打造出来的景观园,“园区内有地方名优特产、非遗展演、特色名宴、全国民间美食、茶楼、酒吧等休闲空间,还设有全天候的行为艺术表演、地方戏曲和大型情景真人灯光演艺秀《西海追梦》等演艺内容,形成了吃、喝、玩、乐、游、娱、购等沉浸式特色体验与灵动山水完美结合的美食休闲文旅度假园区。”这是网上介绍的内容。我们今年4月份去了现场,整个景观富丽堂皇,还是很漂亮的!但是——

景区偌大的停车场总共停着的10辆车左右;在里面游览的游客,总共不超过20人;店铺开张营业的不会超过10家;那些曲艺表演、情景演出的,都停了;晚上灯光倒是灯火通明,可,客人呢?

我跟开张着的一位店家聊天,她说,只有双休日,会多一些人来,但也多不了多少,稀稀拉拉的。问她,这样不是亏死了?她说,她们是当地人,不用交租金,反正没事做,坐店里有的没的打发时间罢了。她告诉我们,这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总计投资了近30亿元,肯定亏死了!数目不知真假,但投资超过亿元是无疑的!

还有一个例子:江西新余,有个景点,号称“中国洞都”,是喀斯特溶洞,里面的设计,与自然融合,幽静美丽,还算不错!投资我想也不会低于亿元数。可我们自驾去的一路上,没啥车去向同一目的地,景区停车场除了我们的一辆车外,只有一辆破面包,还有10来个大妈(不知是景区员工还是附近村民)在跳舞。好像是当地的一种舞。游客呢,就我们4人。同伴差点想转身就走,但想想大老远来了,白跑一趟总不是个事儿。进去瞧瞧,还是不错的,但——客人没有,景区怎么养活员工、收回投资呢?

那么,你们喜欢听好话、喜欢指点江山、做高大上的人,为啥不去研究一下,将那些数据统计一下,告诉大家,用量化的结果,说明这些钱用到了实处,取得了哪些实打实的效益,能够覆盖多大的范围、福泽多少人......以此证明,这个大事,值得!

那种虚的大话,什么造福后代啊,什么大战略啊,就别来说了!你量化了来说!

我拭目以待吧!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