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从这缉毒剧里看到了年度群像
救赎,是所有角色的共同底色。
作者|花花
编辑|晶晶
排版 |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缉毒剧还在沉迷“警匪双强对决”的套路,《围猎》却把镜头对准了毒网里的普通人,他们不是非黑即白的符号,而是带着疤、藏着光,在生存与良知间挣扎的鲜活生命。
这部剧用扎实的群像叙事撕开禁毒战场的真相,禁毒从不是简单的正邪较量,而是人性在绝境中的自我拉扯与救赎。
从毒窝少年到逃命毒师,再到卧底警察,每个角色都带着生活的体温,让人追剧时既揪心又动容。
01
多仔的人生自带“原罪”标签,母亲早逝,被混迹毒圈的马仔叔抚养成人,渔村海风里飘着的不只是咸腥味,还有毒品交易的隐秘气息。这个“毒二代”靠送外卖糊口,却始终守着一条底线,反复念叨“这东西沾不得,沾了就死”,像暗夜里的萤火,在毒雾中固执地亮着。
他与邓恩熙饰演的女警之安的相遇,是宿命的羁绊。两人从上一辈开始就隔着正邪鸿沟,多仔母亲曾帮毒贩运毒,之安父亲伍队正是当年的追捕警察。最初面对之安的试探,多仔满是警惕,在他的世界里,信任是奢侈品。可当他看到这个年轻女警为查案奔走的执着,防线渐渐松动,开始在毒贩监控下偷偷递线索,不是想当英雄,只是不想被命运裹挟。
多仔与马仔叔的父子情,藏在最笨拙的表达里。马仔叔对毒枭卑微讨好,转头看多仔时眼神却会软下来;跟多仔经常斗嘴,却会在背后偷偷给他争取拿回车辆首付款(但没有成功);多仔嫌养父管得多,却会在争执时第一个冲上去护着。这份没说出口的牵挂,成了多仔后来反抗的底气。
马仔叔被毒贩当成诱饵骗去运毒,在警察的关卡面前选择了冲卡,货车翻车爆炸,他在医院里抢救无效,临终前不忘把银行卡塞给多仔。
马仔叔的离去,彻底推着多仔蜕变。后来,多仔跟毒贩们斗智斗勇,助力警察缉毒。这个在毒雾里长大的少年,终究靠自己的挣扎和旁人的微光,活成了一束光。
02
在《围猎》的核心叙事里,王阳饰演的杨一鹏与俞灏明饰演的牟森,是一场持续多年的人性对决,一个在黑暗中藏起身份以身涉险,一个在光明里戴假面疯狂作恶,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用选择走向生死两端。
杨一鹏的卧底路,是用血肉铺就的。三年前丰茂村抓捕行动中,战友伍队为救他死于制毒窝点爆炸,追悼会上他远远敬了个礼,许下“不破案不回头”的誓言。
为靠近牟森,杨一鹏彻底丢掉“精英警察”的模样,乱糟糟的长发、黝黑皮肤、啤酒肚,说话带着码头混混的憨愣劲,连同行都差点认不出。为了接近线索,他伪装得比坏人更“疯”更“癫”。
没人知道他藏在粗糙外表下的坚守,隐姓埋名跟毒贩们装客气打交道,这份坚守藏着常人难扛的孤独。他每天在“镇哥”(卧底身份)和杨一鹏之间切换,与毒贩周旋,对战友只能用暗号交流。
有次和扮成“女儿”的之安演对手戏蒙骗毒贩,拆表藏监听器的动作一气呵成,转身时眼底的疲惫却藏不住,这是长期伪装的生理本能。正如李少红导演所说,缉毒警“没有现场”,他们得沉到社会最底层找线索。杨一鹏跟着马仔叔摸透外卖运毒套路,盯着年轻人追捧的“邮票”新型毒品,深入毒圈,把自己活成毒网的一部分,却从没丢过心里的警徽。
俞灏明则把牟森的“精致恶”演到了骨子里。他戴金边眼镜,表面是温和的医生,背地里却研制新型毒品、搭建暗网渠道,连“红烧肉罐头”都成了藏毒工具。这个毒枭牟海东的私生子,从小活在嫡庶阴影里,母亲为了牟森争取正式名分,但至死没有实现,这成了他的执念。
父亲在狱中自残,只为守护嫡子,对牟森全然漠视。这份被抛弃的创伤,让他把“夺权”当成唯一救赎——要拿父亲的秘密账户密码,建立比父辈更庞大的毒品王国。
两人的博弈,是智力与心理的双重较量。杨一鹏追了牟森三年,从南州海滩制毒点到滇川暗网基地,像猎手与猎物紧紧纠缠。牟森擅长设局。杨一鹏则懂他的欲望,故意泄露“假线索”引他暴露,联合多仔从内部通风报信。
这场对决的本质,是选择的分野。牟森在逃亡中彻底异化,出卖同伙、利用无辜者,连未出生的孩子都成为利用工具,活成了自己最痛恨的“凉薄之人”。
杨一鹏却始终守着底线——哪怕赌上性命,也不用无辜者做诱饵。
一个在黑暗里守住了光,一个在执念中熄灭了自己。
03
《围猎》的精彩,从不是主角的独角戏。那些围绕着主线的群像,个个带着生活质感,让禁毒故事更显真实。
缉毒警阵营里,没有完美的“英雄”,只有拼命的普通人。余皑磊饰演的罗队是杨一鹏的后盾,每次接到模糊线索,都要在“收网”和“保卧底”间做艰难抉择,办公室的灯总为战友亮到深夜。
邓恩熙饰演的之安带着新生代民警的青涩,第一次用游戏身份接触毒贩时差点露馅,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成长,慢慢从“职场小白”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力量,光荣继承了父亲的警号。
还有方局、罗队、林琼、王子贤、阮泳薇等等这些坚守的警察队伍,筑起了正义的防线。
毒网边缘的小人物,藏着最痛的现实。
马仔叔混毒圈,救下多仔后一直把他养大成人,每次运毒前都要给自己暗暗打气,生怕自己有去无回。 这个既可悲又可敬的底层人,道尽了毒品对人性和家庭的摧毁力。
黎海鹏、四眼豪这些角色也一样,不是天生的坏人,只是被欲望或困境推下悬崖,统统成了毒网的牺牲品。
甚至台词里的角色都透着刺骨的真实,这些碎片拼凑出完整的毒品生态图,禁毒从不是某几个人的战斗,而是与渗透在生活缝隙里的恶的较量。
04
《围猎》最难得的,是让每个角色都活在“灰度”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杨一鹏是缉毒英雄,因为前辈的牺牲,而坚定了当卧底的决心。牟森在毒枭家族的阴影下长大,他也是毒品的牺牲品。多仔帮助警察,也曾有过挣扎迷茫的时刻。马仔叔虽然参与运毒,却又是护着多仔长大的“好父亲”。这种复杂的人性刻画,摆脱了“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让剧集有了灰度与深度。
而救赎,则是所有角色的共同底色。
多仔的救赎,是从被动逃亡到主动反抗,最终完成蜕变。杨一鹏的救赎,是在卧底黑暗里守住初心,用战友的牺牲换正义昭彰。之安的救赎,继承父亲的精神和遗志,用行动扛起警号。
他们在互相救赎中成长,杨一鹏靠多仔的线索摸到毒网核心,多仔靠杨一鹏的信任找到重生之路,这份羁绊让冰冷的禁毒故事有了温度。
这部剧的动人之处,更在于“真”。它没把卧底警察写成超人,而是将缉毒警察所会面临的种种困境展现出来,让观众一起产生共情,他们也会面临线索中断、证人被杀、蹲守落空等现实难题。就像杨一鹏一样,也会疼、会累、会害怕,伤疤和孤独都是真的。也没把毒贩脸谱化成恶魔,牟森的挣扎、马仔叔的无奈,都能在现实里找到影子。
在悬浮剧情泛滥的市场里,《围猎》用群像叙事证明,好的禁毒剧,从不用猎奇吸引眼球,而是靠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打动人心。
我们看到杨一鹏擦去血污仍眼神坚定,看到多仔握烟蒂流泪却不放弃,看到牟森戴手铐时眼底的悔恨,感受到的不只是禁毒的重要性,更是生命在绝境中向上的力量。
这些藏着光与疤的角色,会留在观众记忆里,提醒我们:哪怕身处黑暗,也要守住心里的那束光。这样的剧,值得静下心来好好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