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大谎言:中国人没有或缺乏创新创造力!
一说到近代,我们想到的就是落后,被列强们欺辱,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差点就亡国灭种,民族自信心降到历史最低点。但即使这样,中国还是没有被列强们完全打垮,还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此,列强们既然军事上一时不能完全打垮,那就从思想文化入手,企图兵不血刃,不战而胜,实现全面打垮中国的目标。怎么从思想文化入手呢?
一、对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进行洗脑,因为中国本身落后,列强们本身强大,这种强弱对比,很容易成功洗脑中国留学生;
二、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极力把他们推上中国各界精英位置上,尤其是思想文化精英位置上(成本低、见效好)。
三、在一、二基础上,顺理成章就推出各种谎言,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没有或缺乏创新创造力”。
四、一旦谎言流行开来,就可以让列强们培养的精英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一切胜利的话,全面打垮中国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对此,列强们是信心满满的。
就拿“中国人没有或缺乏创新创造力”的谎言来说,背后隐藏的就是中国人怎么努力,怎么勤奋就是追不上西方人,说白了就是黄种人不如白种人,中国人应该自觉接受西方人的统治。一些国人也跟着说中国人没有或缺乏创造力,本质上是骨子里看不起自己,没有自信,甚至憎恨自己是中国人,他们认同并配合西方传播谎言,并试图改造中国社会。例如“中国人缺乏创造力,所以总也拿不了诺贝尔奖。”、“中国人只会模仿,不会创新。”、“中国人还总拿古代四大发明说事,如今并没有什么原创成就。”、“中国建国已经70多年了,却几乎找不到从0到1的创新,比如电视、手机、互联网、WIFI、机器人、这些近几十年来所出现的新技术,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难度中国人只会在别人的基础上创新吗?”“目前,国内大量的科研项目和大量的科研人员所从事的都是应用科学的研究,过于浮躁,急功近利。他们只看这项研究成果眼前有什么用,能带来多大经济利益?并不考虑其对于科研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和长远目标。”、“中国教育只会培养做题家,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由于长期采用应试式的填鸭教育,导致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疲于应付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的考试,在这种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中,分数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刻板僵硬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思维和知识僵化的人。从目前的中美贸易战中可以看出,中美科技方面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几百个顶级科学家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是教育体系与经济制度的差距,再更深入地研究会发现是整体创新土壤上的差别。”“目前中国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结构性不足,即缺乏行业领军型人才、一流工程师、优秀技术工人。由此成为制约产业发展、阻碍要素驱动和他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主要因素。”
殊不知,谎言终究还是谎言,经不起推敲。“中国人没有或缺乏创新创造力”其实背后隐含了西方具有创新创造力,且创新创造力强大。其实但凡真正了解西方历史,就不会认为西方天生具有创造力,且创造力强大。西方在古代是蛮荒地带,是落后文明,中世纪以后才开始改变,为什么?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居功至伟!
在12世纪初,意大利的阿拉伯商人将造纸术传入欧洲。1276年,意大利半岛中部的蒙地法诺地区建起了意大利的第一家生产麻纸的造纸场。此后不久,欧洲人开始改良造纸技术,但直至17世纪,欧洲的造纸技术还只能达到中国宋代的水平。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在中世纪的欧洲,据说抄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信息的传播范围。造纸术的西传,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公元11世纪,中国的指南针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然后通过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欧洲。在13世纪前半叶之前,欧洲人还停留在对中国宋代指南针的仿制阶段。此时的欧洲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没有超过中国宋代的罗盘应用水平。
13世纪后半期,通过法国实验物理学家皮埃尔的研究,欧洲的指南针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随着中国旱罗盘传入欧洲,法国人又将旱罗盘改进,将其装入有玻璃罩的容器中,成为便携仪器。后来,这种携带方便的指南针被欧洲各国的水手广为应用。
在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引发了一场航海革命,使欧洲航海家们能够准确地确定方向,使得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成为了可能,开辟了新的航线和贸易路线。这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商人马可·波罗到达中国,并带回了活字印刷术的技术。1450年,德意志人古腾堡在美因茨城的工厂中发明了哥特体拉丁文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欧洲人的字形问题。1462年,美因茨发生动乱,工厂在战火中被毁,印刷工流落到德意志各地,将古滕堡改进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散播到欧洲各地。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科学的突飞猛进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在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的扩张使火药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然后通过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欧洲。1379年—1380年间,意大利两大强国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争夺海上贸易垄断权发生战争,双方在这场战役中都使用了火器,这是欧洲人制造使用火器的最早记录。火器在传到欧洲以后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最终成为了欧洲人征服世界的利器。在欧洲,火药的发明引发了军事革命,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欧洲对于中国四大发明也是先仿制、山寨,然后吸收,再创新。即使再创新,欧洲对四大发明也是在1797年才完全实现,从12世纪到18世纪末,花了6个世纪时间,他们这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叫强吗?这还不是原创性创新就花这么长时间,西方好意思说自己创新创造力强吗?
再回来说中国自己,历史上不说夏商周,至少秦汉以来,在政治制度、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有大量的0-1的创新,中国就一直领先世界,是世界各种技术发明中心,绵延至少2000余年。如果中国人没有创新创造力,那么中国领先世界几千年是充话费赠送的?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书中指出:“从造纸到瓷器,从机械钟到马具、炼钢,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长期以来,这些和许多其他的中国的原创成果,一直都被遗忘,或是蒙在鼓里。那些奠基现代世界的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均来自古代中国。”西方在享受中国创造,却极力贬低中国,其实是对中国这个充满创新创造力的国度充满恐惧。“中国人没有(或缺乏)创新创造力”的结论,只是西方刻意贬低、误导而已。
近代中国落后有着多方面原因,但不是中国人没有或缺乏创新创造力。君不见,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短短70多年,就消化吸收了西方几百年成果包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堪称发展奇迹,其中还有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比如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登陆月球背面技术的国家、唯一拥有量子卫星与暗物质卫星技术的国家、拥有高超音速导弹、人工合成淀粉、陆基中段反导、于敏构型,钱学森弹道,青蒿素、胰岛素、杂交水稻、特高压、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等等,这些西方都不曾拥有。
现在看美国做产品,苹果一年只有几款产品,特斯拉Z、S、Y和model3,一直不更新,就这个样。靠品牌的力量,大量的市场宣传,形成强大的品牌势能,用垄断力来挣钱,美国失去了创新精神。再看看中国企业,手机一个企业至少十几款,汽车一个行业一年干100多款。
可以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国人都不缺乏,吃个饭,中国人搞出多少花样?光中国某一个菜系,都可以吊打全球各国美食,英国人到今天会做什么菜?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创新精神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