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牛羊肉这么贵,能只喂粮食来增加牛羊肉消费吗?
我们国内的牛羊肉价格贵,能通过多喂粮食来增加牛羊肉的消费吗?
答案是不能。强行用多喂粮食来增加牛羊肉产量,并不能让牛羊肉价格下降。我们还不如直接增加对巴西等国的牛羊肉进口,来增加牛羊肉的消费量。
要想实现国内的牛羊肉价格便宜,唯一有效的手段是将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样的黑科技实用化。其他如种植牧草、将秸秆用于养殖等手段,都没法让我国生产出便宜的牛羊肉。
要生产出牛羊肉,最有利的条件是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牛羊基本靠牧草喂养。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就满足这样的条件。
其次是有大规模的耕地用于种植玉米和大豆,可以生产出廉价的饲料,用于喂养牛羊。例如美国也是这种条件。
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国家,都无法生产出便宜的牛羊肉。
而我国的情况是天然草场远不如国外的畜牧业强国。而为了保证粮食自给,我国将绝大多数耕地都用于种植粮食,用于饲料的玉米、大豆的种植面积很有限。因此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大豆作为饲料。
所以我国的自然条件,就无法生产出便宜的牛羊肉。
我们先看我国的草原为何赶不上国外的畜牧业强国。第一,草原载畜量小。
我国的草原面积约为4亿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居世界第二。但光有面积没用,我国草原的载畜量并不高。

衡量单位草原载畜量的一个常用指标是“公顷草地承载的羊单位”。
我国草原的平均载畜量约为 0.5到1.5个羊单位/公顷。水热条件较好的草甸草原,可能达到2到3。
而澳大利亚降雨量较高的优质牧场载畜量可达 5到15个羊单位/公顷。

巴西的塞拉多草原和南部草场是世界上最肥沃的牧场之一,其载畜量非常高,普遍能达到 2到5头牛/公顷。换算成羊单位(1头牛=5个羊单位),相当于10到25个羊单位/公顷。

巴西塞拉多地区示意图
可见澳大利亚和巴西草原的单位草原载畜量是我国的2到16倍。
之所以这样,与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
我国的草原分布于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的西部地区。400毫米等雨线是我国传统的农牧分区。这条线以东,降雨量充沛,可以种植粮食。这条线以西,因为降水较少,只能放牧。


不仅如此,我国的草原为温带草原,无霜期只有3到6个月,牧草生长有5到7个月的枯草期。
而澳大利亚、巴西的牧场为热带草原,牧草几乎全年都可以生长。
我国的草原以低矮的禾草和高寒草甸为主,覆盖度低,产草量本身不高,且营养价值低。
巴西是茂密的高草草原,草长得比人还高,生物量巨大。
因此,巴西和澳大利亚草原的单位面积牧草产量是中国草原的数倍到数十倍。
第二,气候寒冷,牛羊越冬成本高。
我国草原冬季必须搭建牛圈羊圈,不然牛羊可能会因寒冷被冻死。而且冬季草场枯黄,必须购买大量干草和精饲料进行舍饲。
而澳大利亚、巴西,因为牧区是热带草原,所以可以全年在户外放牧。几乎无需修建棚圈和储备越冬饲料,极大降低了成本。这相对于我国等温带牧区的国家,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第三,小散户养殖,没有规模效应。
我国的牛羊养殖,还是以牧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单位成本高昂。
而巴西、澳大利亚却是大规模的商业化养殖,兽医、人员管理、运输等养殖成本被摊薄。
巴西拥有全球最大的商业牛群,约2.3亿头。澳大利亚拥有全球最多的绵羊,约7800万头。
他们这种大规模养殖方式是我国学不了的。
此外,对于阿根廷、乌拉圭等地广人稀又有大片温带草原的国家,他们同样有发展牛羊养殖的优越条件。
因此,我国的草原条件是远远赶不上这些畜牧业强国的。
而我国如果用粮食喂养来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就更没有竞争优势了。
我国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大部分耕地都用于粮食生产,因此用于种植饲料粮如玉米、大豆的耕地规模很有限。
我国饲料用玉米、大豆进口比例分别为10%至15%、85%。
而如果大量用进口粮食来喂养牛羊,那成本就会非常贵。进口他国的玉米、大豆,搭上运费大老远运过来。别人是需要赚钱的。这些费用加在进口的玉米和大豆上,这么样子出来的牛羊肉完全没有竞争力可言。还不如直接进口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牛羊肉划算。
不仅如此,我国每年还从美国、西班牙、阿根廷、加拿大、南非等国进口干草,例如苜蓿、燕麦,主要是为了喂养奶牛。
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苜蓿干草进口国。但这是因为牛奶比较贵,所以这样干是值得的。
此外,现在很多人提到的用秸秆来养殖牛羊也不现实。
其实农村在冬季,用农作物秸秆喂养牛羊很常见。但只要熟悉农村的朋友就知道,牛羊并不爱吃秸秆。它们还是最喜欢吃青草。
秸秆的营养价值极低。
秸秆的粗蛋白含量通常只有3%至6%。大部分是木质素和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反刍动物如牛羊的瘤胃微生物虽然能分解部分纤维素,但对木质素的消化能力极差。这导致秸秆的消化率极低。
人们提出了诸如氨化(用尿素处理)、青贮、碱化(用氢氧化钠处理)等处理方法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这些方法确实能一定程度上破坏木质素结构,提高消化率和蛋白质含量。
但即便经过处理,秸秆的营养价值也无法与优质的牧草如苜蓿或精饲料相提并论,它仍然是一种低质量的饲料原料。
因此,想用秸秆来养牛羊根本不可行,并不能改变我国需要进口大量玉米和大豆的现状。
至于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大种牧草,来发展牛羊养殖也不现实。
首先,在北方种植牧草不现实。
我国的草原面积很大,不缺土地。但因为缺水,所以单位面积的干草生产量远不如澳大利亚、巴西这些国家。再说了,如果这里有足够的水,早拿去种植粮食去了。
其二,在多雨的南方大力种植牧草也不现实。
这里可以种植少量牧草,用于饲养奶牛。因为牛奶的经济价值很高,所以这么干是值得的。
而大规模种植牧草,会出现和粮食种植争地的情况。而且生产出来的牛羊肉,还比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的牛羊肉还要贵。这完全是亏本买卖。
总之,我国的自然条件就没有办法生产出便宜的牛羊肉。
要生产出便宜的牛羊肉,我们必须向科技要出路。
承认我国的自然条件没有办法生产出比国外便宜的牛羊肉,其实并不丢脸。
我国的农业成绩其实并不差。
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和我国的国土面积相近的情况下,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还让肉蛋奶、蔬菜、水果比较充足。
我们要生产出比国外便宜的牛羊肉,就得把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样的科技实用化。
我们直接在工厂里,利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水和电能,大规模合成淀粉。到时候,饲料价格将不再受制于土地、天气和国际市场。饲料成本的断崖式下跌,将为牛羊肉价格的实质性下降打开空间。
当这一天到来时,世界农业的游戏规则都被改变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牛羊肉的便宜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