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5万政府雇员被迫休假,政府危机成家常便饭
十月一日,成千上万的中国家庭涌上高铁、机场和高速公路,开启为期八天的国庆假期。
在地球的另一端,同一天,美国政府因预算僵局再次“关门”,约75万名联邦雇员突然停下手头工作,被迫回家等待。他们不知何时能正常复工,还随时面临裁员和收入中断的压力。
两种场景的反差,显示了政府治理机制对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美国现在就像在上演一场没完没了的柔道比赛,两党政治尖锐对立,挤压着本来就有限的协商空间。
这一次,会有转机吗?
自特朗普第二任期(2025年)开始,围绕联邦预算的谈判频频卡壳,导致政府近七年来首次关门。
这次危机根源在于两党在医保补贴延期和医疗补助削减上的死结。共和党推的临时拨款方案没过关,民主党死守底线——绝不接受任何不保护医保的协议。
结果,约75万联邦雇员无薪休假,每日经济损失约4亿美元(基于历史数据推算)。
白宫甚至以大规模裁员和暂停纽约基础设施资金为“武器”,试图逼民主党让步。
国会短暂休会,关门至少持续到周五,但这只是表面,深层是民主党内部的反击情绪在沸腾。
过去几个月,民主党节节败退,让党内很多人觉得憋屈,反击情绪聚积。
今年3月,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支持共和党的临时拨款方案,避免关门,被党内进步派猛批为“对特朗普低头”。现在,民主党人觉得不能再一味退让,否则会失去选民支持。
党内开始形成“必须反击”的共识,高层公开喊出“我们绝不受胁迫”,强调要为中产阶级福利而战。
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民主党选民和近四分之三的倾向民主党的独立选民,认为民主党对特朗普的对抗不够猛。
目前民主党押注强硬,将关门责任甩给特朗普和共和党,这招似乎有效:一项民调显示,32%的选民怪总统,27%怪国会共和党人。
历史上,美国政府关门并不新鲜。
自1976年以来,已发生21次,大多因预算争执。
像1995-1996年的21天关门,源于克林顿与共和党的福利改革对峙;2013年奥巴马时代关门16天,焦点是医保法;2018-2019年特朗普时期创纪录35天,经济损失约110亿美元。
但这些关门通常通过短期妥协结束。
一些媒体认为,像以前一样,这一次两党还会找到解决方法。但是更多媒体警告说,特朗普的大裁员即将启动,无论最终以什么方式解决关门问题,这些被裁减的人员将会承受沉重的损失。
在政府关门期间,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拉斯·沃特向众议院共和党人透露,政府将在“一两天内”开始大规模裁减联邦雇员,以向民主党施压。
这出戏暴露了美国两党体系的“对抗基因”。
美国的两党政治像一辆双轮车,本意是通过制衡和竞争,让不同利益集团在立法和执政中虽有矛盾仍能不断谈拢。
但近年来,极化像病毒一样蔓延,两党在选民、资金和社会议题上筑起高墙。过去能靠幕后交易化解的分歧,现在被“零和思维”(你赢我就输)取代。
当经济和社会运转都成党争筹码,体制的自我修复和妥协功能就大大减弱。
民主制衡正从优势变为“持久的病患”,不断削弱国家治理能力,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分裂。
能不能重回正轨的问题,就变成了谁还会有能力将治理拖回正轨的问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