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喊话、吴泳铭下狠手,4300亿只是开始,阿里AI投入不设上限
01 马云回归,阿里锚定AI赛道
马云的“有节奏回归”,始于2023年,2025年进入加速期。
这一年,他频频现身社交媒体,并深度参加阿里业务:4月现身阿里年会,与员工分享对行业趋势的见解。5月他在阿里总部参加多个重要业务研讨会,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6月他又现身饿了么工作区还出席闪购周会,深入了解本地生活和运营情况.......
高德扫街榜以及云栖大会,马云虽然没有亲自站台,但马爸爸的无形感召力还是贯穿到了阿里的方方面面。
马云的无所不在,引发了外界对阿里发展走向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从2019年卸任董事局主席后,马云便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但任谁都知道,他一直于隐于幕后影响阿里走向。
实际上,当2023年阿里启动“1+6”史上最大组织架构变革,便确定了AI为主的战略的导向。
在新形成的6大主板块中,阿里云被置于最优先的地位。它甚至排在占据阿里营收6成的淘天业务之前,这足见阿里在AI赛道的决心。
张勇卸任之后,马云启用了技术出身的吴泳铭来执掌阿里。
作为阿里创始团队成员,吴泳铭深耕技术体系20余年,曾主导阿里云与大数据技术研发,其技术背景与阿里“AI是未来十年最大机遇”的战略判断高度契合。
这个阶段,阿里希望通过各个分拆子业务激发活力,实现百舸争流的盛况。但实践发展中,阿里暴漏的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等问题,成为AI技术落地的阻碍。
2025年8月,阿里终结该架构,从财务口径将业务整合为四大板块: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及“所有其他”业务,这场调整被视作AI战略落地的关键铺垫。
同期,阿里将中国电商集团以及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合并,统一交由蒋凡主导;并进一步整合淘宝、饿了吗,形成“淘宝闪购”,进一步强化业务协同。
要保证AI战略高效协同落地,组织架构重塑之外,核心团队搭建同样重要。
于是,马云推动阿里最高层人事调整。他将阿里合伙人精简优化到史上最少的17人,9位资深合伙人退出。新17人合伙人名单包括马云、蔡崇信、吴泳铭、蒋芳、万霖、戴珊、倪行军、方永新、陶雪飞、王磊、蒋凡、王曦若、王煜磊、张建锋、王坚、程立、王澍。
新合伙人中,技术背景成员占比近一半。他们大多数来自阿里云、达摩院等核心技术部门,要么是AI大模型的核心研发者,或是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搭建者。
在推进业务与组织的务实性改进的同时,马云也为AI战略“定调子”。
他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用技术解决真正问题”的理念,为阿里的AI战略指明方向。
02 从AGI到ASI,阿里4300亿AI大决战
组织与人事调整到位后,阿里开始大规模资金投入。
2025年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金额超过阿里过去十年技术投入总和,创下国内民营科技企业单项投资纪录。
5个月后,阿里再宣布追加500亿元投资服务业数字化。核心部分用于AI技术与本地生活场景的融合,两笔投入合计达4300亿元,构建起“算力基建+场景落地”的双底座。
而这只是开始。2025年云栖大会上,吴泳铭指出,未来五年全球AI累计投入将达4万亿美元。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算力和研发投入”也意味着,阿里对技术投入不设上限。
大会召开当日,阿里巴巴港股涨幅超6%,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截至目前,阿里港股重回3万亿,近半年内股价涨幅超过30%。
吴泳铭还围绕AI分享了阿里对未来的判断与思考。他认为,大模型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而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为此,通义千问坚持开源开放路线。目前通义千问已开源300多款模型,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成为“AI时代的Android”。
对于AI的行业进化,吴泳铭的理解更为深入。
通用人工智能(AGI)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他认为,时下火热的Agent作为AI的“操作系统”,不仅能连接不同工具、理解指令,自主完成任务,更能通过与物理世界持续交互,自主收集数据、优化决策模型,这是通往ASI“自我迭代阶段”的关键载体。相比之下,其他大厂的Agent更像“超级助理”,而阿里的Agent是在为未来自我进化的超级AI搭建骨架。
他还系统阐述了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
从智能涌现阶段(学习人):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广智能,已逼近人类各学科顶级水平。(比如轨迹数学奥赛的金牌水平)AI将逐步进入真是世界解决真实问题,创造真实价值的可能性。
自助行动阶段(辅助人):AI不在局限语言交流,在真实世界解决与世界和使用制作工具自主完成,与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交互。
自我迭代阶段(超越人):AI直接连接真实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实现“自主学习”,通过与物理世界的持续交互和反馈,自主优化模型架构、数据流程,实现自我进化。
03 阿里AI生态闭环:从价值到产业再造
战略、组织、资金全面到位,阿里AI正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闭环。
4300亿元的投入不仅涵盖算力基建,还包括AI技术在电商,云计算,本地生活等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例如,在电商领域,AI驱动的智能推,虚拟试衣等技术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通过大模型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本地生活领域,AI优化了配送路径,商家运营等环节效率。
这种生态构建,既体现了马云“用技术解决真正问题”的理念,也展现了阿里从技术提供者到产业变革推动者的角色转变。
通过AI技术与各业务场景的融合,阿里重新找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国际科技巨头OpenAI,谷歌,微软,到国内的百度,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纷纷在AI领域加大投入,这场技术竞赛关乎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行业格局,阿里的战略转向是顺应这一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
未来,随着ASI的演进,阿里有望在AI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生态构建等方面持续突破。重新定义自身发展边界并推动全球科技产业重塑。